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株海洋真菌菌株M-01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海泥中分离到的1株海洋真菌菌株M-401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及所产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401适宜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40%,蛋白胨0.6%,酵母膏0.2%,葡萄糖1%,海水100%;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7.0;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48~72 h;抑菌物质80℃处理1 h,残留活性60%,pH稳定范围在4~8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拉帕尼对黑素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奥拉帕尼处理黑素瘤细胞,利用CCK8检测肿瘤细胞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奥拉帕尼处理黑素瘤细胞后肿瘤细胞内凋亡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μM奥拉帕尼处理黑素瘤A2058细胞即可抑制肿瘤细胞活性(85.53±2.593)%。随着奥拉帕尼处理浓度倍增对黑素瘤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在10μM、20μM、40μM、80μM奥拉帕尼处理浓度下,黑素瘤细胞活性分别是(68.88±1.484)%、(47.21±1.759)%、(33.04±1.261)%、(28.17±1.731)%。奥拉帕尼处理黑素瘤细胞后可促进肿瘤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PARP1剪切体表达增加,并可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结论:奥拉帕尼通过促进黑素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机制发挥抑制黑素瘤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MMTV-erbB-2转基因小鼠,探讨食物中大豆异黄酮对MMTV-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雌性MMTV-erbB-2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自鼠龄四周起喂养含有大豆异黄酮的豆饲料和对照组(喂养不含大豆异黄酮的普通饲料)。观察两组小鼠生长情况,观察各组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和潜伏期、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并通过HE染色观察其病理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并分析其关系。结果:豆饲料干预组,普通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瘤率分别为36.7%,66.7%,豆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发瘤率与对照饲料干预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肿瘤多生长在第2-3对乳腺上,两组小鼠乳腺肿瘤最大平均直径及潜伏期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实验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经HE染色后全部确定为乳腺癌组织。两实验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中MMP-2和TIMP-2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TIMP-2在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MMP-2在豆饲料干预组,普通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3.9%,各实验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8);TIMP-2在豆饲料干预组,普通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3.5%,各实验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能抑制MMTV-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生,但其对小鼠乳腺肿瘤的作用与MMP-2及TIMP-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受到刺激后即刻出现的海马(hippocampus,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是癫痫相关性细胞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 interval,ISI)和串内平均频率(Hz)特征及其在网络癫痫形成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实验用急性强直电刺激(60Hz,2S,0.4-0.6mA)大鼠右侧后背HPC(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fight pos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以后简称ATPDH)或右侧尾壳核(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fight caudate putamen nucleus,以后简称ATRC)诱导HPC或皮层网络癫痫,重点观察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模式和上述的瞬时时间编码特征。结果表明:(1)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先易化后抑制或先抑制后易化,其ISI序列分别表现为先小后大的“头尾”式分布或先大后小的“尾头”式分布。(2)ATFDH主要引起“尾头”式(35/57串)、而ATRC主要引起“头尾”式(12/22串)ISI点分布的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串内“头”、“尾”平均持续时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3)ATRC可以诱导双侧HPC单位后放电出现交互的“头尾”、‘呢头”式ISI点分布特征。(4)多串电刺激可以诱导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特征性ISI点分布重复显现。(5)特征性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伴随出现网络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这提示:强直电刺激诱导的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头尾”或呢头”式ISI序列分布规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所记录神经元的诱发性易化或抑制活动的程度,用于网络癫痫形成中单个成员细胞癫痫相关性电活动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植物角质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角质膜是植物与外界环境的交界面, 有利于植物减少蒸腾、抵抗紫外伤害和防止病虫害等。植物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其角质膜会构建自身的防御系统, 如通过自身结构、成分的改变及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来减轻外界不利环境因子的胁迫。因此, 植物角质膜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植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植物角质膜的结构、成分、形成、功能及其与次生代谢和环境的关系, 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 :4 0 0~ 5 0 0 μm大鼠水平脑切片含有封闭的EC 海马环路。强直电刺激 (60Hz ,2s)海马Schaeffer侧支诱发癫痫放电 ,全细胞记录CA1胞体层单个神经元电活动 ,同步记录相应树突区细胞外场电位 ,探讨单个神经元膜电位振荡特性与细胞外癫痫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强直电刺激诱发CA1神经元膜电位后放性振荡行为呈宽频特征 (3~ 10 0Hz)。以θ节律多见 ,跟随在刺激引起的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偏移 (paroxysmaldepolarizingorhyperpolaringshift,PDSorPHS)之后 ,振荡波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分别由膜电位去极化 超极化或超极化 去极化成分构成 ;②逐渐增强的IPSP构成了膜电位振荡的起搏成分 ,继而反弹形成锋电位和阈下振荡 ,与细胞外癫痫样电活动同步 ,并促成癫痫放电由紧张性向阵挛性形式转变 ;③发现了电偶联电位 (spikelets)以及细胞之间的染料偶联现象。结论 :单个神经元作为振荡器可以启动群体神经元超同步化癫痫样电活动 ;缝隙连接可能参与了膜电位振荡的启动与场电位癫痫样电活动的同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方法:400-500μm大鼠水平脑切片吸封闭的EC-海马环路。强直电刺激(60Hz,2s)海马Schaeffer侧支诱发癫痫放电,全细胞记录CA1胞体层单个神经元电活动,同步记录相应树突外场电位,探讨单个神经元膜电位振荡特性和细胞外癫痫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1)强直电刺激诱发CA1神经元膜电位后放性振呈宽频特征(3-100HZ)。以θ节律多见,跟随在刺激引起的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偏移之后  相似文献   
18.
P_(1B)-ATPases是在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可通过水解ATP跨膜运送重金属离子的蛋白,是P型ATPase家族的一个亚类。研究发现P_(1B)-ATPases在植物中主要负责重金属离子的主动转运,在植物重金属平衡调节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从P_(1B)-ATPases的结构与分类出发,介绍了P_(1B)-ATPases的作用机制,综述了目前P_(1B)-ATPases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P_(1B)-ATPases在改良作物品质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强直电刺激(60Hz,0.4 ̄0.6mA,2s)左、右侧背侧海马或中部颞叶新皮质制作慢性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EEG、深部电图以及各脑区T2(质子横向驰豫时间)加权核磁共振成象(T2-MRI)结构改变,研究海马-内嗅皮质-颞叶新皮质、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在诱发颞叶癫痫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右侧海马刺激组的原发性、继发性湿狗样抖动及癫痫“点燃”效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海马和左、右颞叶新皮质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电刺激致海马(hippocampus,HPC)癫痫网络的神经信息特征和M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scopolamine)对该信息特征的调制作用。实验用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150 ̄250g。急性强直电(60Hz,2s,0.4 ̄0.6mA)刺激右侧后背HPC(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posteriordorsalhippocampus,ATPDH),双电极同步记录同侧HPC网络和单个神经元电活动。分析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ripple)功率谱(powerspec-trum)、尖波连续发放峰间间隔(interpeakinterval,IPI)和单位时间内平均频率(Hz),并同步分析单个神经元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interval,ISI)的变化特征。发现:(1)ATPDH诱导的HPC癫痫放电模式主要包括rip-ple和具有稳定频率特征的尖波样连续发放;(2)东莨菪碱(i.p.)可以提前ripple第1组分最大功率(μV2)与单个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最大ISI出现的时间,对最大ISI的作用更明显;(3)东莨菪碱可以部分再现重复施加ATPDH诱导出现巨大尖波连续发放IPI和神经元放电ISI平行发展特征。结果提示: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可以同时调制HPC癫痫网络成员电场和细胞的瞬时编码信息;而成员电场ripple功率谱/连续尖波IPI和神经元放电ISI点分布的对比研究,可以用于分析癫痫网络瞬时编码信息和药物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