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7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01.
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群体遗传结构模式,将毛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兰泡桐F1无性系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早中后期。通过用Logistic曲线对各无性系的年生长的模拟,估测了各无性系生长速率的最大点和速生期天数。根据速生期对早中后3个时期的覆程度,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形式作了分析。以正交多项式模拟生长曲线,检验了苗高,地径增长曲线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无性系间苗高,地径生长曲线在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2.
【目的】筛选能够耐受苹果根系自毒物质根皮苷的细菌,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苹果(Malus Mill.)根际可培养根皮苷耐受菌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旨在为筛选高效根皮苷降解菌、一定程度上了解苹果连作障碍机制并克服或减轻其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根皮苷为唯一碳源,筛选不同种植年限的根皮苷耐受细菌,通过ARDRA酶切聚类(Amplified r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的根皮苷耐受菌的分类地位,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根皮苷耐受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从种植年限为3、8、15、20和25年的苹果砧木山荆子[Malus baccata(Linn.)Borkh.]根际土壤中共分离103株根皮苷耐受菌,并在65%的相似水平上分成18个类群,分属于13个属,其优势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新鞘脂杆菌属(Novosphingobium)。分析发现种植年限为3年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的根皮苷耐受菌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种植年限为15、20和25年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的根皮苷耐受菌的物种组成相似,且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的理化因子与根皮苷耐受菌的群落组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阿魏酸是影响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结论】不同种植年限苹果根际土壤中根皮苷耐受菌种类多样性丰富,其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具有一定相关性,阿魏酸是影响根皮苷耐受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探讨缓解苹果连作障碍的途径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3.
在大量的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中发现的配对盒转录因子(paired box,PAX)及其同源物,在胚胎发育的许多阶段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该基因家族因其具有保守的成对结构域而得名,除此之外其还具有八肽和同源域.根据结构域的组成和序列的同源性,该基因家族主要分为4个亚家族:PAX1/9(PAX1、PAX9),PAX2/5/8(PA... 相似文献
204.
205.
APOBEC(“载脂蛋白质B mRNA编辑催化多肽”)是一类进化保守的胞苷脱氨酶家族。在人体内,已知含有保守的DNA胞嘧啶脱氨酶结构域的基因共有11种,包括AID、APOBEC1、APOBEC2、APOBEC3基因家族APOBEC3A、APOBEC3B、APOBEC3C、APOBEC3DE、APOBEC3F、APOBEC3G、APOBEC3H(分别称为A3A、A3B、A3C、A3D、A3F、A3G和A3H)和APOBEC4。APOBEC利用其脱氨酶活性通过与RNA和/或DNA结合,催化mRNA或使DNA中的胞嘧啶核苷酸转变为尿嘧啶,或者胞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酸,进而完成各自不同的功能。目前研究发现,AID及APOBEC3(A3s)的7种脱氨酶在人类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在口腔癌,肺癌(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AID可以通过将胞嘧啶脱氨基成尿嘧啶,来启动SHM (体细胞超突变)和CSR (类别转换重组),进而在抗体多样性方面发挥作用。它的异常表达能够使B细胞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频率显著增加。而A3A、A3B通过胞嘧啶到尿嘧啶转换,以及自身表达量上调而在乳腺癌和肺癌诊疗中起作用。A3G通过APOBEC3G/miR 29/MMP2为了解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开发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有效疗法开辟了新的途径。综上所述,本文将以AID,A3A,A3B,A3G为例子,对APOBEC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6.
207.
北京夏季地表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对植物的伤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氧是重要的空气氧化剂,适当浓度的臭氧可以消菌杀毒,但过高浓度的臭氧可能对生物健康构成威胁。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增多,臭氧浓度随之不断升高,地表臭氧污染日趋严重。地表臭氧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对植物的胁迫伤害效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是通过监测北京夏季地表臭氧污染分布规律,鉴定是否有植物受到臭氧伤害,以及受伤害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特征,为城市与区域臭氧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从2012年7月4日到8月30日,采用被动采样分析的方法,在北京东北、西北、西南、东南郊区以及城区设置了10个研究样点,监测平均臭氧浓度的变化。同时,运用"森林健康专家咨询系统"鉴定植物受臭氧伤害的特征。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的臭氧浓度高于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公园中的臭氧浓度高于道旁绿化带;山区的臭氧浓度平均为105.39μg/m3,公园中为68.49μg/m3,道旁绿化带为56.54μg/m3;(2)在北京的公园和山区发现了18种植物符合"森林健康专家咨询系统"所述臭氧伤害特征,有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核桃(Juglans regi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喇叭花(Pharbitis purpurea)、桑树(Morus alba)、榆树(Ulmus pumila)、国槐(Sophora japonica)金叶槐(Sophora japonica f.flavi-rameus)、木槿(Hibiscus syriacus)、重瓣棣棠花(Kerria japonica)、山香(Hyptis suaveolens)、决明(Cassia tor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黄花柳(Salix caprea)、大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火炬树(Rhus typhina)、大豆(Glycine max)、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没有在道旁绿化带的植物叶片发现臭氧伤害症状;(3)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幼树臭氧伤害症状明显,易于辨认,且臭椿出现频率最高,是分布广泛的乡土树种,适合作为臭氧污染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208.
209.
子宫内膜向蜕膜的转化是正常着床和妊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胚泡着床是必不可少的。在蜕膜化过程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形态和生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蜕膜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cA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自然杀伤细胞、同源盒基因-10(HOXA10)、激活素等。但对蜕膜化的机制及调节等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210.
科学的灌溉制度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黑河位于西北干旱区,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且当地中游农业灌溉和下游生态需水矛盾十分突出。利用DSSAT (Decision Support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模拟了黑河中游地区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对比分析了四种作物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与当地降水条件、现行灌溉制度之间的差异。通过设置灌溉组合探究了四种作物最适宜的灌溉制度,并计算了优化灌溉制度下的节水潜力。结果表明:DSSAT模型通过参数校正与验证后,对四种作物生长过程模拟性能较好,产量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15.0%,决定系数(R2)均达到0.65以上。缺水量模拟结果表明,四种作物生长季平均水分亏缺介于122.5-367.0 mm。通过调整灌溉制度,可使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4.8%、25.0%、18.3%和51.3%,且产量变幅均低于5.0%,实现了高产节水的目的。在研究区实施最优灌溉制度,中游农业灌区每年可以节省8.1×108 m3的水资源量,用于支持下游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