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不同pH值土壤中铵硝比对南方高丛蓝浆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优选系A47的1年生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在pH 4.5和pH 6.0的土壤中按照摩尔比100∶0、75∶25、50∶50、25∶75和0∶100施用铵态氮与硝态氮,对扦插苗根、茎和叶干质量、茎基径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4.5的土壤中,5个施肥处理组幼苗的根、茎和叶干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多数处理组间幼苗的茎基径和株高也无显著差异。在pH 6.0的土壤中,铵硝摩尔比100∶0处理组幼苗的根、茎和叶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余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茎基径随铵态氮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其中铵硝摩尔比100∶0处理组幼苗的茎基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多数处理组间幼苗的株高无显著差异。与pH 4.5的土壤相比,在pH 6.0的土壤中各施肥处理组的根、茎和叶干质量均显著降低;除铵硝摩尔比100∶0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的茎基径均显著降低;除铵硝摩尔比50∶50和0∶100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的株高显著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pH 4.5的土壤中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对优选系A47生长的影响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在pH 6.0的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较有利于植株生长;优选系A47适宜栽植于pH 4.5的酸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172.
橄榄雄株花粉形态特征观察及数量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镜对采自全国主要橄榄分布区的24个橄榄雄株种质的花粉超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的橄榄花粉为圆球形或近长球形(1.07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PP)与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328例,168例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组,160例合并有冠心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根据厚度(IMT)是否增大将高血压组分为IMT增厚组94例和IMT正常组74例。对动态血压及颈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与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 hAPP、dPP、nPP等指标以及24 hASBP、nSBP等指标均显著提高;而24hADBP、dDBP、nDBP等指标则明显下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24hA PP艹60 mm Hg的发生率为57.50%,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39.29%;IMT增厚组患者的24hA PP、dPP及nPP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艹60 mmHg组共89例,IMT为1.14±0.23 mm,明显高于60 mmHg组79例的平均厚度0.93±0.12 mm(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在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女性不孕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我院收治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发现,60例不孕症患者中,56.7%的患者患有慢性盆腔炎,16.7%的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1.7%的患者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单纯腹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60.0%,单纯宫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28.3%,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1.7%,宫腔镜联合腹腔镜镜栓阳性发现率明显高于前二者(P〈0.05)。治疗前,双侧不通、一侧通畅和双侧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分别为38.3%、48.3%和13.3%,经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后分别为11.7%、50.o%和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原发性不孕患者,术后13例妊娠,妊娠率38.2%;26例继发性不孕患者,术后15例妊娠,妊娠率57.7%;总妊娠率为46.7%,其中宫外孕2例。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可帮助明确女性不孕症患者明确原因及发病部位,并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提高女性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准确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5.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联合运用提供依据。方法:86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金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能更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逐渐完善和提高,在基层医院就诊看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大力培养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担当的责任。本文针对高职高专的短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早期接触临床的途径和方法,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综合课程;二是综合实验项目内容专题化、研究化;三是实行阶段式教学;四是实行临床预见习和观摩手术。因而有效解决了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学制短、临床技能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7.
氮对黄花蒿生长、光合特性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同氮处理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青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供氮量在0~0.4g.kg-1之间,黄花蒿叶片单位重量的氮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供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开始下降。在较大范围内,环境氮含量越高,黄花蒿的光合能力越强,能够利用的光强也更高;(2)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大,低氮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养分吸收器官,有利于减少氮素对生长的限制,供氮量在0.1~0.6g.kg-1之间,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高氮时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碳同化器官,提高了植株的竞争能力;(3)无论以最大净光合速率、地径、叶片生物量还是以总生物量来衡量,均以0.4g.kg-1氮处理的植株生长得最好,0.2g.kg-1氮处理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产中推荐使用0.2g.kg-1剂量的氮更经济。  相似文献   
178.
以多倍体罗汉果DNA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组合试验和单因素梯度试验,研究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浓度和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对PCR扩增结果以及内切酶量、酶切时间对酶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倍体罗汉果RFLP最优PCR反应体系和扩增参数为:在25μL扩增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5μL,MgCl_2 1.5 mmol/L,dNTP 0.2 mmol/L,引物0.1μmol/L,Taq DNA聚合酶2.0 U,模板DNA 60 ng;退火温度为56℃,循环次数为35次。酶切反应体系:内切酶10×Buffer 2.0μL,内切酶5.0U,PCR产物15μL,超纯水补至20μL;酶切时间2 h。  相似文献   
179.
焦化废水中4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焦化废水中筛选苯酚高效降解菌并进行鉴定.方法:在100~1000 mg/L的苯酚为惟-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分离出单菌落,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牢;利用 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株的形态特征确定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获得4株苯酚降解菌,均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在30℃、pH7.0、摇床转速130 r/min、2%的接种量条件下,24h内能将1 000mg/L的苯酚降解91%以上;4株菌可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ZL1)、产碱杆菌属(ZL2、ZL4)、沙雷氏菌属(ZL3).其中,从焦化废水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苯酚的沙雷氏菌未见报道.结论:从焦化废水中获得4株苯酚高效降解细菌,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0.
广东省生态安全状态及趋势定量评价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为研究区域生态安全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基于熵权法赋权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时间尺度上(1990~2004年)对广东省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125增加至2004年的0.402,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区域生态压力在不断加大及生态安全现状水平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对广东省环境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评估,得出在实现环境目标的情景下,201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分别达到0.533(临界安全)和0.691(较安全).评价方法简单直观,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