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是节肢动物门的专性寄生病毒,20世纪80年代被开发为表达载体以来,由于其真核表达环境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里,杆状病毒表达体系的重组载体构建技术,筛选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简化,成为与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相并列的四大表达体系之一。在表面展示,类病毒颗粒表达,哺乳动物基因转移,RNA干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就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42.
岷江上游景观边界网络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局与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基于斑块的研究相比,基于边界的研究是格局与过程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基于TM影像数据,应用RS、GIS、Fragstats等软件,选用边界长度、边界密度、边界海拔、结点数量、网眼大小、网络连接度等指数,研究了景观边界网络格局的变化,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生态过程.结果表明,在1974~2000年期间,由于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剧,岷江上游景观边界网络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在早期以边界长度增加为主,网络连接度变大,在后期以边界数量和结点数量增加为主,网络连接度变小;森林景观与低坡位景观类型间的边界减少,森林下线上移;农田与林地的边界在早期增加,1986年后减少,而与灌木林地的边界持续增加;随着林地的蚀退,森林结构变得简单化,而农田、灌木林地、草地等景观类型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43.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贡嘎蝠蛾肠道(Hepialus gonggaensis)幼虫肠道真菌多样性.[方法]采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的RFLP方法,建立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真菌的ITS克隆文库,分别用MspⅠ、HaeⅢ和Taq Ⅰ对205个阳性克隆的质粒酶切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有23个不同的RFLP操作分类单元(OTU),对这23个操作分类单元的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结果显示贡嘎蝠蛾幼虫肠道内存在8个属的真菌类群.其中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的丰度最高,分别占克隆文库的46.34%和40.00%,鉴定为肠道内的优势真菌类群.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只获得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Geomyces sp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orosum)3个类群的真菌.结合常规分离法与RFLP法能够更有效的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244.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是茶叶活性物质主要成分.EGCG可预防或治疗多种肿瘤.本文旨在探讨EGCG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力的作用及其机制. 经EGCG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噻唑蓝(MTT)法发现,EGCG使MDA-MB-231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数量上升,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存活率. EGCG处理后,MDA-MB-231细胞的形态由正常的纤维状变为鹅卵石状. 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其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量增加,而间质标志物表达量下降. 通过划痕实验发现,EGCG明显抑制了细胞迁移能力. 本文揭示了EGCG通过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周期进程,促进间质-上皮转化,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245.
《生命科学研究》1999,3(1):52-52
用RT-PCR方法从北京株丙型肝炎病毒中扩增出NS3区基因片段,该片段经pGEX-T载体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出NS3基因的728bp长的核酸序列.发现在该片段中第31位核苷酸发生A→T突变,产生一个终止突变.这表明,丙型肝炎病毒北京株存在一定的变异,产生缺陷型病毒,这类缺陷型病毒的出现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46.
“人眼视网膜成象实验”的改进我们知道,视网膜上所成之象为倒象。怎样才能证明这一点呢?我进行了实验,找到了最佳操作方法。取厚纸两张,一般牛皮纸即可,但不能用白纸,黑纸更好。在其中一张纸中央用针扎一小孔,孔的直径最大不能大于3mm。把带孔纸置于眼前3~1...  相似文献   
247.
为研究传统中药构棘(穿破石)木心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从中药材构棘木心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氧基甲基)苯酚(1)、(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乙酰酯羊毛甾烷(2)、(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羟基羊毛甾烷(3)、谷甾醇(4)、山萘酚(5)、香橙素(6)、桑色素(7)、槲皮素(8)、山萘酚-7-O-葡萄糖苷(9),槲皮素-7-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桑科发现,化合物2~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8.
本文以近8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了从桑科柘属新发现的Xanthone化合物40个、黄酮类及异黄酮化合物32个,其中34个为新化合物,并对新报道的柘属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为柘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9.
为了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与转录调控因子PrfA蛋白之间的关系,应用PCR定点突变和重组PCR技术缺失了该菌毒力基因inlC启动子上可能与PrfA蛋白结合以及诱发转录起始相关的碱基序列,构建了一系列突变启动子与lacZ报告基因融合表达质粒,使lacZ基因的表达置于inlC突变启动子下,并分别电转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生株P14、PrfA蛋白高表达突变株P14a和prfA基因等位缺失突变株A42中,检测相应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位于inlC启动子转录起始点下游22bp处的一段17bp的类似PrfA蛋白结合序列TTAACAGCGTTTGTTAA并没有增强和抑制PrfA转录调控活性的功能;甚至将其改造成“完美的”PrfA蛋白结合序列TTAACATTTGTTAA后,也不影响inlC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地表达;但是,如果缺失inlC启动子上原始的PrfA蛋白结合序列,则使inlC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完全丧失;另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C和plcA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的表达也与启动子上PrfA蛋白结合区(PrfA-box)距离-10区的碱基个数有关:最适为22或23bp,长于23bp或短于22bp的突变启动子的依赖PrfA的转录活性大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说明除PrfA蛋白结合序列外,受PrfA调控的毒力基因启动子上还可能存在其它尚未阐明的结构和序列影响PrfA蛋白的结合以及启动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250.
张璐  沈青春  张纯萍  赵琪  崔明全  李霆  程敏 《微生物学报》2021,61(12):4038-4047
[目的] 评价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沙门氏菌血清型和耐药性检测方面的应用能力。[方法] 对我国1950-2015年分离的290株鸡源沙门氏菌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提取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应用SeqSero和ResFinder数据库分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对用常规检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得到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符合性情况。[结果] 沙门氏菌的主要血清型为肠炎和鸡白痢(≥84.5%),常规检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在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方面的总体符合率为97.6%。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磺胺异噁唑(39.3%)、氨苄西林(39.0%)和粘菌素(39.0%)的耐药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能够100%预测美罗培南、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而且对恩诺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磺胺异噁唑的预测符合率均超过95.0%。[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和耐药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是分析沙门氏菌血清型和耐药性的有效工具,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