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农田杂草控制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通过施肥方式改变杂草的竞争格局有望成为杂草控制的新途径。以暖温带有机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种不同处理,即不施肥对照处理(CK)、施用牛粪处理(CM)、施用蚯蚓处理过的牛粪处理(EM)、免耕秸秆不覆盖处理(NT)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S),研究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对田间杂草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玉米农田内共发现杂草17种,CK杂草总密度最高,但杂草总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EM杂草总生物量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生物量最高,分别比CK增加了192.6%和224.8%(P〈0.01),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集中度指数较高。NS杂草总密度、总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与NT相比显著降低。此外,EM玉米(Zea mays)产量比CK高40.2%(P〈0.01),比CM高19.6%(P〈0.01)。施用蚯蚓处理过的牛粪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而且可以促进优势种杂草的生长,提高杂草群落的优势集中度。  相似文献   
212.
以我国温带主要阔叶树种水曲柳幼苗为对象,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740 m和1200 m布设两处试验地,分别进行增水30%(+W)、减水30%(-W)和自然降水(CK)处理试验,分析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以及降水和温度变化对水曲柳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水曲柳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显著,与海拔1200 m样地相比,海拔740 m样地3个处理水曲柳幼苗的基径、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气孔限制值均显著升高,而胞间CO2浓度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水曲柳幼苗光合能力的下降归因于非气孔因素限制.降水变化对水曲柳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13.
田七(Panax notoginseng)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珍贵的草本药用植物,其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为了分析田七不同部位对镉毒害的响应,明确不同浓度镉污染对田七体内镉分布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部位的富集特性,以揭示镉胁迫对田七不同部位的影响机制及富集转移特性。该研究在"田七之乡"广西靖西市田七园以3年生田七为材料,土培条件下以不施镉处理为空白对照,设置6个镉浓度(5、10、20、30、40、50 mg·kg~(-1))梯度,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田七不同部位镉积累特征以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器官(叶、茎、剪口、须根、主根)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各器官镉的积累量均显著(P0.05)增加,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田七不同部位镉含量的分布特征表现:空白对照下田七各器官镉累积分布表现为须根剪口主根茎叶;当镉浓度为5、10、20、30、40、50 mg·kg~(-1)时,田七镉分布表现为剪口主根须根茎叶;地下部的镉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的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无论地下部生物富集系数还是地上部生物富集系数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14.
脑铁稳态对于维持脑的正常发育和控制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显示,脑铁稳态的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总结了脑铁代谢失衡参与AD病变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脑铁增高与AD症状及细胞损伤的关系,及负责铁摄入、储存、释放和调控的几种铁代谢关键分子在AD中的表达变化,并展望了改善脑铁水平、调节铁代谢相关分子平衡、降低氧化应激等方法作为AD治疗策略的前景.本文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脑铁代谢及相关分子在AD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开发预防和治疗AD新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5.
本文综述了珠子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珠子草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药用植物,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肝炎和肾结石。珠子草中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木脂素、鞣酸、酚和萜烯等类型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珠子草有抗病毒、保肝、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以及免疫抑制等作用。  相似文献   
216.
韦凤兰 《蛇志》2001,13(2):55-55
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多发病 ,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与血脂增高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做好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及早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调查了扶绥县城镇1 1 34例公费医疗范围内的健康人群的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 ( TG) ,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该县城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 ,包括县镇政府机关人员、学校教职工、企事业单位职工及离退休职工 ,共 1 1 34人 ,其中男 60 5人 ,女52 9人。1 .2 检测方法 受检者空腹 1 2 h以上 ,前 1天晚餐限制油脂饮食 ,清晨采血 ,当天分离血清进行测定。试剂…  相似文献   
217.
摘要:Sigma B(σB)因子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压力应答和毒力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力与耐受环境条件的胁迫息息相关。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能启动一些基因的表达,以增强细菌对环境的耐受性,这些基因包括与耐受渗透压、酸碱性环境、氧化、极端温度和宿主体内胆碱等环境压力相关的基因。本文综述了σB因子在上述几种环境压力胁迫中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该菌的生理特征、探讨食品的最佳生产和保藏条件、防止细菌的感染等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8.
调查和分析测定同一产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黄花蒿土壤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青蒿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土壤Ca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N、茎N素含量以及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茎部和叶部的N素含量比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黄花蒿植株叶片的N含量与土壤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黄花蒿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其次是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和植株等综合因子。通过施肥、适当补充土壤中的Ca和P素营养,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各种途径来调节植株体内的养分,降低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值,茎叶部N素含量比值,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增施K肥,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  相似文献   
219.
辣椒的烟草蚀纹病毒(TEV)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辣椒病毒病在辽宁省各地发生较为普遍。为了弄清毒原种群,几年来,在我组鉴定出主要毒原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Y)的同时,又在从沈阳地区采集的21份标样中,鉴定出分离物6号,系烟草蚀纹病毒(TEV),这是在辣椒花叶病中检测出的一个新的毒原。辣椒分离物6号在以下的指示植物上,经摩擦接种后,叶面表现为:在辣椒上叶片呈黄化斑驳,心叶稍细长,有时叶肉并有微细蚀纹斑,植株略矮。在心叶烟上表现斑驳花叶,在普通烟(黄苗榆)叶上现蚀纹。在昆诺藜叶上生局部枯斑。在曼陀萝叶上生明脉和花叶。在百日草上生花叶症。在千日红和马铃薯上无症。采用其他原抗血清反证的方法,进行血清学反应测定,它对TMV、CMV、PVX、PVY的抗血清均无沉淀反应。采用辣椒6号分离物病叶,以叶浸蘸法,作电镜观察,病毒粒体为线状,长约730nm。病毒汁液体外三常规测定,其钝化温度约为55℃(10分钟);稀释限点为10~(-4);体外存活期5—6日(20℃)。因此初步认为它是侵染辣椒的烟草蚀纹病毒(TEV)。  相似文献   
220.
长豇豆花叶病是辽宁省长豇豆的一种严重病害,1983年我们在沈阳地区获得一个花叶病分离物(CpV-2),在长豇豆上表现为花叶、脉带,黄斑,叶面皱缩、叶缘缺刻及叶尖下卷等症状,人工摩擦接种可侵染豆科、藜科、茄科、胡麻科中的15种植物,在苋色藜、昆诺藜、芝麻和蒙若豆的接种叶上仅产生局部褪绿斑或坏死斑,该病毒的钝化温度为60~65℃(10分钟),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1~3天(19~20℃),可由桃蚜、豆蚜、大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种子传毒率为4.5~10.5%,病毒仅存在于种胚内,提纯的病毒有侵染性,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光谱,A260nm/280hm为1.910,病毒粒体为线条状,平均长747.4nm,宽13nm,该病毒仅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因此认为,该分离物(CpV-2)系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CA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