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噬菌体T7溶菌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Pbr322及含有噬菌体T7 RNA聚合酶强启动子φ10的Pbr322衍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经限制内切酶AvaⅡ+HaeⅢ切割的一段噬菌体T7 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br322及其衍生质粒的BamHⅠ位点上。插入的DNA片段为632碱基对。该片段包括噬菌体T7基因3.5和T7 RNA聚合酶弱启动子φ3.8的全部编码序列。已知噬菌体T7基因3.5的功能为产生噬菌体T7溶菌酶,利用氯仿处理检测带有重组质粒的转化子胞内溶菌酶活力。证明两种克隆株整体细胞中,均有溶菌酶存在。用10一20%SDS-聚丙烯酰胺凝肢电泳检查噬菌体T7基因3.5蛋白带,结果表明T7基因3.5在Pbr322衍生质粒中的表达优于Pbr322。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栖息于横断山地区的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身体状况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本实验对野外、实验室饲养及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和身体能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体重及身体能值存在季节性变化,大绒鼠体重及身体能值的平均值3月最低,6月最高,9月次之,11月开始下降.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和身体能值均显著低于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的,说明在季节变化过程中温度可能是影响其体重和身体能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绒鼠的体重和身体能值的季节变化模式与横断山区的特殊生存环境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物种对横断山特殊环境的生存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构建含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V-hIL-10,观察鞘内注射LV-hIL-10对坐骨神经松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 应用PCR从pCYIL-10质粒上扩增hIL-10基因,把hIL-10基因亚克隆至pWPXL质粒上得到重组质粒pWPXL- hIL-10,将pWPXL- hIL-10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制备LV-hIL-10。同时将空质粒pWPXL-GFP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作实验对照。纯种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9组: CCI疼痛模型4组(C0、C1、C2、C3),假手术4组(S0、S1、S2、S3)和正常对照组(N组)。给药组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LV-hIL-10(C1组、S1组)、LV-GFP(C2组、S2组)、生理盐水(C3组、S3组),对照组C0组、S0组不做鞘内置管,不给药。各组在手术造模成功实施鞘内注射后观察LV-hIL-10组不同时间点痛阈的改变及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hIL-10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IL-10 基因片段,成功重组pWPXL- hIL-10载体,经序列验证无误。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了高滴度(2x1010)、高纯度的LV-hIL-10病毒颗粒。CCI大鼠鞘内注射LV-hIL-10后痛觉异常明显缓解,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IL-10表达上调,脊髓中IL-10表达上调最显著。结论 鞘内注射慢病毒感染导入型人IL-10表达质粒对CCI大鼠有明显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54.
中国西南岩溶区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ficiency)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对气候变化有明显响应,中国西南岩溶区生态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问题亟需解决,但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要素的响应仍不明晰。利用MODIS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数据集计算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气象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西南岩溶区年水分利用效率与植被生长期水分利用效率(AGS-WUE)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相近,春、秋季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夏季呈下降趋势;年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与降水呈负相关,喀斯特地区与气温呈正相关,非喀斯特地区呈负相关,NDVI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年水分利用效率和AGS-WUE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非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大部分喀斯特地区;总体上高海拔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低海拔地区。气温、海拔及喀斯特发育程度综合影响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能为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5.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春(3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瓯江干流丽水段(28°16′47.03″N—28°24′42.66″N、119°42′31.41″E—119°57′13.03″E)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瓯江干流丽水段鱼类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等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干流丽水段现有鱼类47种、隶属于5目、12科、34属,较1972年的66种减少了28.8%;四季全部调查水域中出现的优势鱼种有圆吻鲴、大眼华鳊、黄颡、唇鱼骨、圆尾鮠、江黄颡、薄颌光唇鱼和鲤8种,其中圆吻鲴和大眼华鳊为常年优势种,其他6种为某一季节的优势种;不同季节优势度变化范围为0.578~0.747,以冬季最高;Margalef指数(D)介于2~4,Shannon指数(H)介于1~2,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3~0.6,依此判定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属于正常水平。群落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揭示该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而群落相似性指数(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揭示3个生境的鱼类种群相似度均属于中等不相似。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后足切割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纵行切割大鼠后足作为疼痛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不同时间点(1-72hr)BDNF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与脊髓内表达的变化。腹腔或鞘内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后,以Von Frey尼龙纤维刺激后足行机械痛敏评价。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后1-24hr内,BDNF在切割侧L42-L5脊髓后角表达明增加,BDNF主要位于后角神经元内与神经末梢,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内未见明显表达;在L42-L5背根神经节,BNDF免疫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切割后1-24hr内也明显增加,增加的主要为大直经神经元;鞘内给予BDNF抗体可明显增加大鼠后足切割后的缩足阈值,而腹腔给予BDNF抗体对大鼠的缩足阈值影响较小。结论:BDNF参与了大鼠后足切割后机械痛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