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91.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栖息地片断化对种群基因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栖息地片断化可能影响种群的基因流,进而导致近交,降低个体生活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绝灭的主要因素.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的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由于自身目前的濒危状况和生物学特异性,使得栖息地片断化对其影响更甚.为了更好的保护该珍稀物种,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了浙江遂昌的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和开化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栖息地的片断化斑块,并通过所得片断化斑块数据进行两个保护区在片断化程度的计算,同时从片断化斑块获取黑麂的组织、粪便样品,提取黑麂的线粒体DNA,估算其基因流大小.以此初步确定两个保护的黑麂栖息地片断化程度对种群基因流的影响.各项片断化指数均表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黑麂栖息地片断化程度要小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黑麂片断化种群的平均基因流Nm达到了3.65,明显高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1.12.结果表明,栖息地片断化可能对黑麂种群的基因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恢复黑麂栖息地,否则将严重阻碍片断化种群间的个体迁移、扩散和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792.
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东北虎猎物生物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一个地区猎物种群生物量能否满足捕食动物种群数量的需求,这对于了解濒危大型食肉动物是否受到来自于食物缺乏的威胁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极其重要。为了掌握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东北虎食物需求与猎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于2008年冬季至2009早春积雪覆盖期采用随机布设样线,通过收集有蹄类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等活动的方法,在东方红林业局和迎春林业局管辖境内3 692.06 km2的区域布设大样方48个,并在大样方里共布设样线240条开展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确定东北虎猎物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野猪(成体502 606只,亚成体209 210只)、马鹿(成体331 357只,亚成体67 72只)和狍子(成体810 815只,亚成体202 203只)的生物量分别为74 767.50 87 825.00 kg、79 744.50 85 984.50 kg 和 31 337.00 31 525.50 kg,3种有蹄类动物生物量共计1 85 849.00 205 335.00 kg。研究地区猎物总生物量为209 619.89 231 598.24 kg。如果按8%的生物提供给东北虎,3种主要猎物生物量可满足5.22 6.92只东北虎个体的食物需求,研究地区猎物总生物量则可满足5.89 7.81只东北虎个体的食物需求。此外,对足迹遇见率与抽样强度、抽样强度与足迹遇见率的均值标准误差之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在完达山东部林区布设120条样线(抽样距离600 km)、150条样线(抽样距离750 km)和115条样线(抽样距离675 km)能满足野猪、马鹿、狍子种群数量调查准确性的最低需求。  相似文献   
793.
将植物防御素PD5基因克隆到载体pPIC9的XholI和EcoRI位点之间,得到重组载体pPIC9/PD5。pPIC9/PDF5经BglII线性化,电转化法转入Pichia pastorisGS115,MD和MM平板筛选表型为His+Muts的转化子,PCR鉴定阳性转化子。转化子D24用BMGY培养至OD600为6.0时,经BMM诱导,上清液用Tricien-SDS-PA  相似文献   
794.
目的:探讨田间种植的软化型菊苣植株的适宜采收时间.方法:采用自选的菊苣种子,于2019年9月9日播种,20 d后移栽,分别于2019年12月16日、2020年1月2日、1月19日和2月19日采收田间生长的植株,考察形态指标;取肉质根,在4~6℃冷藏20 d后进行软化,对所形成的芽球进行考察.结果:适当延迟采收时间,可使...  相似文献   
795.
九龙山保护区黑麂栖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以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寮坑保护站为中心,在其周围随机设置6条样线,每隔200m地面距离设置固定样方,共设定442个20m×20m的固定样方,并在其中设置灌木测量样方442个,草本植物盖度测量样方2210个。分春、夏、秋、冬4季记录样方的植被类型、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坡位、坡度、坡向、食物丰富度、海拔、人为干扰距离和水源距离等11类生态因子,并用痕迹法检查样方是否被黑麂利用。通过Vanderloeg选择系数(Wi)和Scavia选择指数(Ei)研究影响黑麂栖息地利用和选择性的各生态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黑麂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得到了黑麂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黑麂总体上倾向选择在针阔混交林、乔木盖度60%-80%、灌木盖度中等(20%-60%)、草本盖度中等(20%-60%)、食物丰富度高(68%)和人为干扰距离远的生境,对海拔高度和坡位的选择表现出季节迁移性。  相似文献   
796.
为探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 )叶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C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红叶野桐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R-ESI-MS等波谱数据,结合 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红叶野桐叶中分离得到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是7″,8″-threo-buddlenol D(1)、buddlenol D(2)、7″,8″-threo-buddlenol C(3)、buddlenol C(4)、(+)-丁香脂素(5)、表松脂醇(6)、松脂素(7)、1-acetoxyl-2e,6e-dipipero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8)、刺五加酮(9)、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11)和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 4''-O-β-D-glucoside(12)。以上木脂素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该研究结果表明,红叶野桐叶中含有丰富且活性良好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说明其良好的药用价值可能与这些木脂素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797.
白喉杆菌PW8株是各国通用的制造白喉毒素的菌株,具有较高的自然变异性,一些作者曾从该株分离培养出产毒能力较高的次代菌株。为了获得产毒能力更高的菌株,我们用逐步单颗集落筛选法,从白喉杆菌PW8-  相似文献   
798.
为了研制促进月季生长的木霉生防菌肥,采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哈茨木霉T6施于月季盆栽土壤中,分析木霉菌对"十姐妹"月季硬枝扦插发芽、幼苗生长、防御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哈茨木霉T6的月季硬枝出芽率和幼苗枝条长度分别是对照的1.4和1.82倍;并且枝条和叶的干重、枝条和叶的含水率均显著增加。此外显著提高了叶中3种防御酶SOD、POD、CAT的活性及6种内源激素IAA、GA3、ZT、ABA、SA和JA的水平。说明木霉T6具有促进月季生长和提高其抗性的作用,研究结果为研制促进月季生长的生物菌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9.
8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