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生物完整性指数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目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生态指标。本文扼要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概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及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2.
栖息地片断化对动物种群间基因流的影响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栖息地片断化指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下,大面积连续分布的自然栖息地被其它非适宜栖息地分隔成许多面积较小的斑块(岛屿)的过程。栖息地片断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绝灭的主要因素,也是威胁自然界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栖息地片断化将影响基因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运动(基因流),开展栖息地片断化研究对保持物种间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片断化程度和基因流的测定方法。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片断化对种群间基因流的影响和对濒危物种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3.
环氧黄体酮羟化产物是多种甾体激素药物的中间体,其11-羟化过程利用犁头霉(Absidiacoerulea)所得转化率远高于其他菌株。采用拟结晶投料方式,将环氧黄体酮颗粒细化后加一定量水,β-环糊精,吐温-80,超声波乳化后投入发酵液中。这种投料方式可避免传统投料中使用有机溶剂毒害细胞的缺点,更利于底物转化。采用多层前传神经网络建立培养基和投料成分配比与转化率关系模型,并将具有全局寻优性能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应用于培养基和投料成分配比的优化,收敛速度快,效果好。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摇瓶中投料浓度为10g/L时底物转化率达到87.5%,在3.7L发酵罐中投料浓度提高到20g/L时底物转化率仍高达86.6%。  相似文献   
744.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是IL-1家族的一员,由于它可以特异性地抑制IL-1的生物学效应,因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中倍受重视。为了提高IL-1ra的代谢稳定性,利用Ala代替其序列中的双碱性氨基酸,构建了3个突变体,分别为IL-1ra-1(R6K7-AA),IL-1ra-2(R93K94-AA),IL-1ra-3(K97R98-AA);将突变后的序列插入表达载体pTIG-Tr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Ni2 金属螯合层析,SephadexG75凝胶过滤纯化表达产物;体外活性检测的结果表明,3个突变体的生物学活性与IL-1ra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P=0·2248);初步的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3号突变体IL-1ra-3的半衰期与IL-1ra相比提高了2·26倍。  相似文献   
745.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4种犬科动物针毛的结构进行观察,发现4种犬科动物在针毛鳞片结构上具有明显区别,提示利用毛鳞片的类型和排列规律作犬科动物种类鉴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此法在法医物证检验方面的应用需要建立野生动物毛样数据库及先进的图像处理系统来完善.  相似文献   
746.
从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genistein-4′-O-β-glucoside(2)、异荭草苷(isoorientin,3)、荭草苷(orientin,4)、木犀草素(luteotin,5)、异日本獐牙菜素(isoswertiajaponin,6)、luteoayamenin(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galactoside,8)、木犀草素-7-O-鼠李糖苷(luteolin-7-rhamnoside,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47.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栖息地片断化对种群基因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栖息地片断化可能影响种群的基因流,进而导致近交,降低个体生活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绝灭的主要因素.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的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由于自身目前的濒危状况和生物学特异性,使得栖息地片断化对其影响更甚.为了更好的保护该珍稀物种,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了浙江遂昌的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和开化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栖息地的片断化斑块,并通过所得片断化斑块数据进行两个保护区在片断化程度的计算,同时从片断化斑块获取黑麂的组织、粪便样品,提取黑麂的线粒体DNA,估算其基因流大小.以此初步确定两个保护的黑麂栖息地片断化程度对种群基因流的影响.各项片断化指数均表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黑麂栖息地片断化程度要小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黑麂片断化种群的平均基因流Nm达到了3.65,明显高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1.12.结果表明,栖息地片断化可能对黑麂种群的基因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恢复黑麂栖息地,否则将严重阻碍片断化种群间的个体迁移、扩散和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748.
采用分子量为20 kD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PEG-ALD)修饰重组人干扰素a-2b(IFN a-2b), 建立了修饰反应及分离纯化工艺。考察了修饰反应各因素对单修饰转化率以及单修饰产物体外活性的影响, 获得了优化的修饰反应条件, 即在pH 6.5, 20 mmol/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 干扰素a-2b的浓度为4 mg/mL, PEG与IFN a-2b的摩尔比为8:1, 4oC时反应20 h; 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 单修饰PEG-IFN a-2b的转化率达到55%。并且,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对修饰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单修饰产品纯度达到97%, 体外活性保留达到未修饰干扰素a-2b的13.4%, 其在SD大鼠体内的循环半衰期得到了较大的延长, 且具有较好的水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749.
STAT蛋白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AT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诸多肿瘤细胞系及人的癌变组织中存在着持续激活的STAT蛋白,尤其是STATl、STAT3、STAT5蛋白及其下游分子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演进起着重要的作用。STAT蛋白的抑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0.
已知凋亡过程的基本变化之一是细胞骨架的异常,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为揭示凋亡相关蛋白酶——颗粒酶B和胱天蛋白酶-3对胞浆型肌动蛋白的水解作用,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粗提物作为无细胞体系,以外源性颗粒酶B触发凋亡途径的终末反应. 经一系列免疫印迹分析发现: 孵育12 h方见β-肌动蛋白被剪切,产生41 ku和15 ku水解片段,并证明该水解反应为颗粒酶B依赖;颗粒酶B活化的内源性胱天蛋白酶-3和重组胱天蛋白酶-3均不能水解脑提取物中的β-肌动蛋白,尽管胱天蛋白酶-3可作用于纯化的肌动蛋白,产生15 ku片段. 以上结果提示,内源性β-肌动蛋白对凋亡相关蛋白酶,尤其胱天蛋白酶-3不敏感,这可能与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特征或脑组织中存在的某种蛋白酶抑制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