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将 575bp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上 ,构建成重组质粒pPICZαA hLIF。pPICZαA hLIF经SacI酶切使之线性化后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细胞X 33中。转化子经Mut表型筛选和PCR分析鉴定后 ,利用甘油增菌和甲醇诱导 ,实现了hLIF基因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SDS PAGE检测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8 5kD ,与天然hLIF大小相近 ,并且具有免疫原性。凝胶薄层扫描分析显示 ,重组hLIF约占上清总蛋白的 32 8%。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产物能够抑制小鼠畸胎瘤细胞F9克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22.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 年秋季和2008 年春季,选取千岛湖地区14 个岛屿和2 个半岛作为样地,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两季度共布夹20 400 个,捕获小型兽类1 141 只,隶属2 目3 科9 属13 种,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 种和仓鼠科(Cricetidae)1 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2 种。利用以上结果分析其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4 个岛屿小型兽类群落春、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且优势种发生变化;对可能影响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岛屿面积、距最近陆地距离、距最近大岛距离和植物丰富度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植物丰富度对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对16 个样地按照物种组成比进行聚类,许源半岛样地与14 个岛屿聚为一类,姚家半岛样地单独归为一类,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亦显示姚家半岛样地与其它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低。结论:景观破碎化导致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稳定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强烈;随岛屿面积的增加,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并非总是增加的,而是出现反复,呈现明显的小岛效应;14 个岛屿的物种与许源半岛样地物种构成比接近,推断在水库未形成前属同一生境。  相似文献   
723.
724.
应用AFLP分析技术,比较了红莲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DNA,找到一不育系特异条带TA1。以该条带DNA为探针与不育系、保持系以及F1杂种线粒体总RNA杂交,结果显示该片段黄化苗期三者均转录一个RNA分子,但转录产物分子量各不相同,说明三者该片段阅读框架不同。经测序,该片段长202bp,序列内含密码子ATG、ATT、AGA、AGG以及正向重复序列5’TGTAC3’、5’ATTATTTT3’和倒重复序列5’GGGAAACA3’。上述特点表明该片段可能是某一蛋白编码序列,并可能与红莲型水稻雄性不育性状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25.
大线性质粒pHZ1000,pHZ1001在链霉菌咱间的接合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26.
草酸对黄瓜根中铁还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黄瓜为材料,研究了草酸对植物根切段还原Fe(Ⅲ)EDTA的促进作用。在2-14mmol/L范围内随着草酸浓度的加大,其促进作用不断提高;在4h内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Fe(Ⅲ)EDTA的还原量成线性上升趋势。进一步用完整根、粗酶提取液和提纯的质膜证明:促进作用并非草酸本身作为电子供体直接或间接地加速了铁还原反应,而是形成的草酸铁螯合态是根中铁还原酶更有效的底物。整体根还原草酸铁的活力和质膜铁还原酶  相似文献   
727.
为进一步阐明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17p杂合性丢失(LOH)的关系及两者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应用PCR-SSCP、DNA序列测定及RFLP分析方法对55例脑胶质瘤中的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17p的杂合性丢失进行了检测。发现P53基因在高级别星型细胞肿瘤(III-IV级)、低级别星型细胞肿瘤(I-II级)和非星型细胞肿瘤中的突变频率分别为:53%(9/17)、7%(1/15)和9%(2/23)。而55例肿瘤组织对应的淋巴细胞中未见P53突变。22%的胶质瘤丢失1个17p等位基因,这部分肿瘤中P53基因的突变频率为50%(6/12),而在43例持有2个17p等位基因的肿瘤中,P53基因的突变频率降为1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25)。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是星型细胞肿瘤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遗传事件,可能标志着肿瘤的恶性进展;散发性脑胶质瘤中的P53突变是体细胞型的突变;另外,丢失1个17p等位基因的肿瘤中有50%缺少P53基因突变,提示染色体17p上可能存在另一个参与了部分肿瘤恶性演变的肿瘤抑制基因。 Abstract: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roles of P53 gene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on chromosome 17p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gliomas,mutations in the P53 gene were analyzed in 55 gliomas of various malignant grades and histological type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technique and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for chromosome 17p was also assessed using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alysis in same tumors.The mutations did not follow a random distribution among various different subtypes,but occurred in 9 of 17 high-grade astrocytomas (53%),in 1 of 15 low-grade astrocytomas (7%) and in 2of 23 (9%) non-astrocytic tumors.Most of the mutations were missense ones and 42% (5/12) occurred at the sites of CpG dinucleotide.P53 mutations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of the 55 leukocyte DNA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P53 inactivation is a common genetic event in astrocytoma progression that may signal the transition from benign to malignant tumor stages.P53 gene mutations in sporadic human brain tumors are somatic in origin (i.e.,nonprenatally determined).The majority of glomas (43/55) analyzed here retained both 17p alleles.The frequency of P53 mutations was 14% in this group of tumors and increased to 50% (6/12) in tumors with one 17p allele (P<0.025).Allelic loss for chromosome 17p occurred in 6 of 12 gliomas independently of mutations in the P53 gene.Absence of P53 mutations in 50% of the tumors with one allele suggests that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other than P53 may be located on chromosome 17p and involved in progression to malignancy of some gliomas.  相似文献   
728.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刘文哲  张爱新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6):1082-1085,T007
利用新鲜材料的秆手切片直接观察,5%NaOH水溶液显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戊二醛及饿酸固定薄切片法对大黄根茎蒽醌类化合物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发现大黄根茎内蒽醌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的木射线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射线细胞中。根据显色程度的不同,可以判断早期形成的维管射线细胞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晚期形成的射线细胞的含量高,二年生根茎的含量高于一所生根茎的含量。  相似文献   
729.
观察 nm2 3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 15 2例乳腺癌 nm2 3、ER、 PR、 P5 3和 PCNA的表达水平 ,比较 nm2 3 的表达对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1)在淋巴结转移组 nm2 3表达例数 32例 (4 5 .7% ) ,无转移组表达 40例 (4 8.8%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在 PCNA高指数表达组 nm2 3 阳性 42例 (6 0 .9% ) ,低指数表达组 nm2 3阳性 30例 (36 .1%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χ2 =9.2 39,P<0 .0 1) ,且 PCNA与nm2 3 两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γs=0 .30 4,P<0 .0 1) ;(3)临床病理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而 nm2 3 对患者生存期无影响。结论 :nm2 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既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 ,也不能提示较长的生存期 ,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活跃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730.
生物完整性指数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目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生态指标。本文扼要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概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及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