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兔眼蓝浆果(Vaccinium ashei Reade)品种'Brightwell'和南方高丛蓝浆果(V.corymbosum hybrids)品种'Misty'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灌水量〔50%WC、75%WC、100%WC(CK)和125%WC〕(WC为单株日耗水量)对幼苗生长、单株耗水量的日变化和月变化、单株净增干质量、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单株月耗水量与月均温和月均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灌水量提高,2个品种幼苗的地径、单株枝长和单株总叶面积的增量总体上均不断增大,但单株枝长增量略有波动;单株根、茎、叶和总干质量总体上均逐渐增大,根冠比则逐渐减小;单株净增干质量和总耗水量均随灌水量提高而增大,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在50%WC条件下最低、在75%WC条件下最高.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品种'Misty'幼苗的地径和单株枝长的增量,单株茎、叶和总干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基本上均高于品种'Brightwell',而其单株总叶面积增量、单株根干质量、根冠比和总耗水量却基本上低于后者.在7月份至9月份,2个品种幼苗单株耗水量的日变化基本上呈单峰曲线,但其单株耗水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段则因品种和灌水量不同而异;在全天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月份,2个品种幼苗的单株耗水量均随灌水量提高而增大;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品种'Misty'幼苗的单株耗水量总体上低于品种'Brightwell'.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幼苗的单株月耗水量与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月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蓝浆果幼苗的耗水量不但与品种特性有关,而且还受到土壤水分含量、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品种'Brightwell'幼苗的耗水量高于品种'Misty',但其水分利用效率却低于后者.在中国南方地区,品种'Brightwell'和'Misty'的适宜灌水量分别为100%WC和75%WC.  相似文献   
142.
为调查广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特征并评价TM Mp1p(一种甘露糖蛋白)抗原试剂...  相似文献   
143.
2000~2003年连续4年研究了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群落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期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密度逐年降低,下降趋势符合阻滞模型y=k+a·ebx,模型参数b反映了杂草种群的下降速率。在稻田6种主要杂草中,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e)、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种群数量降低较快,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次之,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最慢。稻鸭共作使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持续降低,群落均匀度提高,群落相似性与稻鸭共作前相比逐年降低。说明稻鸭共作改变了田间杂草的群落结构,有利于限制杂草的发生危害。随着稻鸭共作的连年进行,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逐渐上升,4年后达99%以上。稻鸭共作是稻田替代化学除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生态控草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4.
不同类型喀斯特植物的荧光特征及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观测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喀斯特植物翅荚香槐、大盔凤仙、红背叶、牛耳朵和青冈栎在不同作用光强下的光能利用特征,并且对这五种类型植物在PEG诱导水分胁迫下的抗旱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作用光强的增加,这五种植物的光化学反应能力(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耗散作用(NPQ)明显增加,同时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随之下降,导致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也明显下降,但在相同作用光强下这五个类型植物的荧光特征无明显差异。在PEG诱导水分胁迫的实验中,牛耳朵、青冈栎在PEG处理后Fv/Fm变化不明显,而红背叶Fv/Fm值下降程度最大,其次为翅荚香槐、大盔凤仙。由此推测,牛耳朵和青冈栎的耐干旱能力最强,红背叶抗旱能力最弱,翅荚香槐、大盔凤仙居中。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克隆人γ干扰素(hIFNγ)基因,借助自剪切肽P2A,构建hIFNγ-P2A-RFP(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转座子表达载体,并在HEK293T细胞中检测其表达水平.[方法]首先,以脂多糖(LPS)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hIFNγ基因;再通过重叠延伸PCR,获得hIFNγ-P2A-...  相似文献   
146.
应用负染色技术电镜观察快速检测植物病毒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负染色技术电镜观察,对感染病毒的叶片,进行简便、快速的检测,对供试的几种病毒样本,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初步认为,此法采用了磷钨酸负染,不但适于线状和杆状病毒粒体的观察,亦对一些球状颗粒的植物病毒有效。采用本文所述的负染色技术,对于某些植物病毒进行快速鉴定和判断植株叶内有无病毒等,其效应还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院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影响因素,持续改进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救治措施,以提高CA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不同科室发生CA实施CPR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以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为标准,观察不同科室进行CPR时的急救反应时间、胸外按压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麻醉医生到场时间、患者年龄、性别以及ROSC成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各个科室发生CA并行CPR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从病例分布来看,CA患者主要常见科室为急诊科、ICU、心肺病房居多。急诊科及ICU、手术室在急救反应时间、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病房、普通病房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间长于急诊科、ICU和手术室,但心肺病房所需急救反应时间、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时...  相似文献   
148.
【背景】家蚕中肠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毒病,其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该病原抗逆性强、宿主域广,防控难度大。【目的】调查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发生情况,并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性、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为养蚕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外观和解剖观察病症与显微镜检验相结合,调查养蚕生产家蚕中肠型脓病的发生率;采用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的外部形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角体病毒的内部结构;采用PCR扩增和测序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普遍存在,金城江蚕区和东兰蚕区的家蚕中肠型脓病平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13.02%,最高发生率达到30.41%;分离获得2株BmCPV病原(暂命名为BmCPV-J和BmCPV-D),它们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88×103 PIBs/mL和1.63×104 PIBs/mL,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2株BmCPV的形态均为六角形多角体,大小有差异,多角体直径为1.0-3.4 μm;从2株BmCPV内部结构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30-50 nm,有刺状突起;可以扩增出BmCPV-J和BmCPV-D的RNA复制酶基因目的片段,BmCPV-J的目的片段序列与BmCPV参考株一致,而BmCPV-D的目的片段序列与参考株有2个碱基的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危害严重,该病病原感染力强、分布广,多角体病毒具有典型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特征,属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结果为养蚕生产中有效防控家蚕中肠型脓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9.
【背景】焦化废水O/H/O生物处理工艺的二级好氧生物反应器O2具有剩余污染物矿化和完全硝化功能,对废水的达标排放有重要作用。【目的】阐明O2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研究O2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并进行功能预测,揭示其共现性特征和环境影响因子。【结果】O2的优势菌门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菌门(Chlorobi)为主。主要菌属中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溶杆菌属(Lyso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等参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酚类(phenols)和硫氰酸盐(thiocyanate,SCN-)等剩余污染物的去除,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分别作为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主要的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苯甲酸酯降解、氨基苯甲酸酯降解、氯烷烃和氯烯烃的降解、氟代苯甲酸酯降解和硝基甲苯降解是外源物质生物降解和代谢的前五大通路,广泛分布在主要菌属中,验证了微生物降解剩余污染物的作用。基因pmoA/B/C-amoA/B/ChaonxrA/B编码相关的酶,组成了完整的硝化途径。共现网络结果揭示溶杆菌属、Candidatus Solibacter和红游动菌属在O2生态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COD和NH3是影响O2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结论】红游动菌属和溶杆菌属是O2中最核心的功能菌属,在污染物矿化和维持群落生态稳定上有重要作用。亚硝化弧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是硝化作用的核心菌属。O2中的代谢通路以剩余污染物矿化和完全硝化为主,微生物群落主要受COD和NH3的影响。本研究阐明了O2的微生物结构与功能,为焦化废水O/H/O生物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微生物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为分析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差异,该文以其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密码子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的GC含量分别为44.56%和44.58%,说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编码基因均富含A/T碱基。(2)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第1位、第2位GC含量平均值与第3位GC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水平,说明突变在其密码子偏性形成中的作用不可忽略; PR2-plot分析显示,在同义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使用频率上,嘌呤低于嘧啶; Nc-plot分析中Nc比值位于-0.1~0.2区间的基因数占总基因数的95%以上;突变和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形成。(3)有20、21个密码子分别被确定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的最优密码子,其中除丝氨酸TCC密码子外均以A或T结尾。综上结果认为,栽培大豆线粒体密码子偏性的形成受选择的影响要高于野生大豆,这可能是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长期人工栽培驯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