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6篇
  2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报道了老挝杜鹃花科树萝卜属2新记录种:缅甸树萝卜(Agapetes megacarpa W. W. Smith)和深裂树萝卜(A. lobbii C. B.Clarke),前者分布于老挝琅勃拉邦省(Luang Prabang Province),后者分布于万象省(Vientiane Province),凭证标本保存在俄罗斯科马洛夫植物研究院标本馆(LE)。提供了每种的凭证标本、分布信息和彩色照片,分别利用繁殖器官性状和营养器官性状编制了老挝3种树萝卜属植物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2.
新分离呼吸道肠道病毒(简称呼肠病毒)经过空斑分纯后进行生物学和部分基因序列的鉴定。首先通过BYD株(由端从北京于某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第一株呼肠病毒)对4种传代细胞的敏感性试验,选出L929和LLC-MK2敏感细胞,然后用LLC-MK2细胞进行理化性质试验,血凝试验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为耐乙醚、不耐酸、不耐热的RNA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能产生凝集,滴度达1:32;电镜下可查见细胞胞浆内有球形、直径为70nm~80nm、双层衣壳的病毒颗粒。提取BYD株RNA并进行S4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呼肠病毒1~3型标准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90%和95%。以上这些生物学以及S4片断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分离BYD株病毒符合呼肠病毒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3.
通过长双岐杆菌TTF活菌、菌体破碎物和发酵上清液3种处理物灌胃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试验发现,长双歧杆菌TTF的3种受试物对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IDMM)3项免疫指标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且在本试验选取的3个剂量范围内基本呈量效关系。B.longumTTF的3种受试物对IDMM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普遍大于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水平低于其对IDMM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对疑似炭疽感染病牛牛肉标本和牛血污染土壤标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经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观察、血清学实验和生化鉴定,证明分离到的细菌为炭疽芽孢杆菌。为进一步了解其特性,分别用保护性抗原、水肿因子和荚膜基因特异性引物对2株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这两株菌有两个毒力相关质粒pX01和pX02,为有毒株。序列测定表明,这两株菌基因间同源性达99%,这两株菌与GenBank中炭疽芽孢杆菌A2012株、Ames Ancestor株和A16R疫苗株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125.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等关系密切。脲酶是其主要的定植因子和致病因于,也是主要抗原成分和疫苗候选抗原之一。本文就脲酶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细胞定位、致病机制以及检测方法和疫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6.
用多炔类化合物1-苯基-4-(3,4-亚甲二氧)-苯基丁二炔(简称化合物5)处理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愈伤组织,经紫外光(320~400nm)照射后,诱导细胞内形成氧化胁迫环境。利用生化酶学方法,测定几种保护酶系在氧化环境下的活性变化。发现经化合物5和照光处理后,可诱导激活细胞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超氧化歧化酶(SOD)则表现为活性受抑制。以0.1~10mg/L的浓度处理,所测GST、GSH-Px和POD的照光诱导活性明显高于未经照光处理的活性。其中以10mg/L,的浓度处理,照光所提高3种酶活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0.47%、113.68%和166.68%。以1mg/L和10mg/L的浓度处理,照光对SOD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0.25%和76.46%。测定结果表明:在外源光敏物质引起细胞内的氧化胁迫环境下,可激活细胞内保护酶的活性,用于抵御氧化逆境对细胞的损伤。而SOD则可能是化合物5光活化抑制稗草生长的生化作用靶标酶之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对蓼科药用植物高山大黄进行显微及分子鉴定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粉末制片对高山大黄根及根茎的横切面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研究,并采用matK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高山大黄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高山大黄根横切面中皮层宽,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木质部宽广,导管径向排列;根茎髓部宽广,无异形维管束存在;粉末中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导管木质化,多网纹导管,淀粉粒小而多。高山大黄matK序列全长1524 bp,在基因上游106、218、222、365、522、615、711、759、801、852处存在十处碱基替换,且在950-955处存在CAAGAA6个碱基插入。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高山大黄比较全面的鉴定信息,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高山大黄显微鉴定依据,其matK基因序列分析为高山大黄DNA条形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8.
不连续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家蝇脑突触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丹青  冷欣夫 《昆虫知识》1994,31(2):101-103
1前言突触体是在神经组织匀浆中断裂又封密的神经末端,它们具有内源性神经末端的基本特点,所以是研究神经化学过程的理想系统。昆虫脑突触体用于研究神经化学是很好的材料,但从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分离突触体的条件不适合昆虫神经组织。1970年Telford和Matsumura在蜚妹脑中分离突触体的结果不理想’“在昆虫脑突触体制备上两个飞跃性的事件是:1976年Donnellan利用FIColl密度梯度法“‘从麻蝇脑中提取到突触体。其次是1980年,Breer发展的漂浮技术(loatationtechnl-qo一,即用一个nC011梯度12钧(…。)在体积小的离心管中形成均匀变…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于预测晚期卵巢癌(Ⅲ期和Ⅳ期)患者行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基于Suidan等在2014年确定的3项临床标准(年龄≥60岁、CA125≥500 U/mL、ASA3-4)及6项影像学表现(肾上腺腹膜后淋巴结1 cm、小肠粘连及增厚、肠系膜病灶1 cm、肝周病变1 cm、病变侵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脉1 cm、胃网膜病变1 cm),收集我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2周内行全腹及盆腔增强CT扫描并采集空腹血,对增强CT图像及血清CA125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x~2检验及ROC曲线评价其用于预测晚期卵巢癌患者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能性。结果:98例晚期卵巢癌中,非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51例,占52%。行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初次非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卵巢癌患者3项临床标准和6项影像学表现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通过影像学评分,预测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3,而3项临床标准联合6项影像学表现时,预测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ROC曲线面积为0.702。结论:基于此评分系统的建立,预测分数越高,非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发生率越高。CT联合血清CA125水平对于评估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初次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0.
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挥发油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行为选择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在100和200mL/min流量下,药用野生稻挥发油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与对照相比,供试褐飞虱较少选择药物处理区,且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明显缩短。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药用野生稻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份分析,表明该挥发油主要成份是羰基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4-乙烯基-2-甲氧苯酚(22.99%)和2,3-苯并二氢呋喃(10.80%)。推测含量较高的2,3-苯并二氢呋喃和4-乙烯基-2-甲氧苯酚可能是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的驱避活性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