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鄂温克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357名(男162,女195)20~60岁的鄂温克族进行了体型平定。鄂温克族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3.5~5.0-、.6和5.2、4.4-1.5,分别属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0~44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鄂温克族男女存在着内、中因子值上升和外因子值理降的趋势,男女性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将鄂温左族的体型值与国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北京株水痘疫苗生产工艺,采用此生产工艺生产水痘减毒活疫苗。方法:采用细胞工厂培养2BS细胞,感染北京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工作种子批,同时感染Oka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工作种子批作对照,经洗涤、离心、收获、原液合并、冻干制备水痘减毒活疫苗,并进行各项检定。结果:对照两种不同毒株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无明显差异,且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根据结果显示,可使用此毒株生产工艺大规模生产北京株水痘疫苗,与Oka株生产水痘疫苗无差异。如果用此毒株生产水痘疫苗供应市场,将会打破Oka株水痘疫苗国内市场的垄断。  相似文献   
43.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何有效识别、衡量、规避风险做到预防护理缺陷、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病区护士长作为一线的管理者责无旁贷。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思路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4.
45.
【背景】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是空心莲子草的重要生防菌,但长时间保存或继代培养会导致该菌株产孢量和致病性显著下降。【方法】通过对初始菌株回接、分离、纯化和鉴定相继获得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分别在3、6、9d后对初始菌株、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进行产孢培养,比较其产孢量;同时比较分析了这3代菌株的液体发酵原液和1:10稀释液对空心莲子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获得了10株复壮一代和10株复壮二代菌株,20株菌对空心莲子草均有致病作用,且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与初始菌株一致。与初始菌株相比,复壮菌株的产孢量显著提高且达到最大产孢量的时间显著短于初始菌株。其中,复壮二代菌株的孢子量是初始菌株的4.8倍,其次为复壮一代菌株,产孢量是初始菌株的4.1倍;复壮菌株达到最大产孢量的时间为3d,初始菌株为6d。复壮菌株一代和二代的原液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分别比初始菌株提高了4.65%和9.82%,1:10稀释液的致病性分别提高了25.79%和16.55%。【结论与意义】对长期保存或继代培养的空心莲子草生防菌复壮可显著提高其产孢量和致病性,对维持生防菌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木梨的抗旱、抗寒、抗盐碱和抗梨锈病的能力较强,是我国西北地区梨的主要砧木类型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但目前其生境破坏较为严重。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木梨的地理分布可为木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木梨全面且精确的分布信息和高分辨率环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构建其当代及未来(2050和2070年)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评价环境因子对分布模型的重要性。结果表明: 目前木梨适宜生境面积为33.2万km2,主要位于我国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宁夏南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地区,紫外线辐射量最少月份的平均紫外线量和海拔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不同CO2浓度情景下,2050和2070年木梨的潜在适生境将逐渐减少,应加强对木梨群体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47.
斑胸蚜蝇属Spilomyia Meigen,1803多为大型种类,形态及行为上近似社会性的胡蜂.Hippa将其置于迷蚜蝇族Milesiini.斑胸蚜蝇属主要分布于全北区,东洋区有少数分布,已记载约38种,中国记载8种.本文描述1新种,中国斑胸蚜蝇属种类增加到9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标本馆.文中给出中国已知种类及其检索表.双齿斑胸蚜蝇,新种Spilomyia bidentica sp.nov.(图1~6)♀ 体长15 mm,翅长11mm.雄性 未知.正模♀,辽宁北票大黑山,2012-08-02,霍科科采.副模1♀,辽宁北票大黑山,2012-08-02,霍科科采.新种外形上近似Spilomyia panfilovi Zimina,1952.但新种后足腿节端前腹侧具2齿突,与本属的其他种类明显区别.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bi-(2个)和dentica(齿)组成,指后足腿节端部具2个齿.  相似文献   
48.
在整理美蓝蚜蝇属标本时发现2新种:缺纹美蓝蚜蝇Melangyna evittata sp.nov.,秦岭美蓝蚜蝇Melangyna qinli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文中列出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 缺纹美蓝蚜蝇,新种Melangyna evittata sp.nov.(图1 ~3) 雌性 未知。 ♂体长12mm;翅长10mm。 正模♂, 2004-05-05,陕西长安(太兴森林公园) ,霍科科采。 本种近似于Melangyna olsufjevi Violovitsh,但新种颜面暗棕褐色,缺黑色条纹,各足胫节棕褐色,缺亚端暗色环。新种以颜面暗棕褐色,缺暗色条纹命名,取拉丁字e(x)-(失去)和(vittatus)(具条纹的)构成新种名。 讨论新种颜面不具暗色条纹,符合亚属Meligramma特征,但后足基节后腹端角具毛簇,与该亚属特征不符;另一方面,后足基节后腹端角具黑色毛簇,符合亚属Melangyna特征,但颜面无黑色中条,与该亚属特征不符。所以其特征介于亚属Melangyna和Meligramma之间,其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秦岭美蓝蚜蝇,新种Melangyna qinlingensis sp.nov.(图4 ~11) 雌性 未知。 ♂体长9.5mm;翅长9mm。 正模♂, 2002-07-07,陕西眉县(太白山) ,霍科科采。 本种近似于Melangyna olsufjevi Violovitsh,但新种复眼裸,颜面中条伸达触角基部,宽,小盾片被毛全黑色,足主要黑色,尾器不同。 新种以模式产地命名。  相似文献   
49.
记述采自四川丹巴地区羽毛蚜蝇属1新种:褐色羽毛蚜蝇Pararctophila brunnescen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动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50.
食蚜蝇科的分类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杰  霍科科 《昆虫知识》2005,42(2):132-138
综述了食蚜蝇科的分类系统及其研究进展。林奈未能正确地区分出食蚜蝇类昆虫 ,将当时已知的大约 3 7种食蚜蝇归入家蝇属Musca中。Fabricius首次建立的食蚜蝇属Syrphus包括了当时已知的大部分食蚜蝇种类和一些非食蚜蝇种类 ,一些真正的食蚜蝇仍保留在家蝇属Musca及其它属中。MosesHarris是第 1位将食蚜蝇与双翅目其它类群分开的学者。Latreille首次建立食蚜蝇科Syrphiae。Fall啨n以“Syrphici”作为食蚜蝇科的科名 ,现代食蚜蝇科的名称“Syrphidae”由Leach提出。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食蚜蝇科隶属于双翅目的环裂亚目Cyclorrhapha、无缝组Aschiza ,头蝇科Pipunculidae是其姊妹群 ,二者构成食蚜蝇总科Syrphiodea。在分类系统方面 ,Rondani首次将食蚜蝇科分为 5个亚科。Lioy第 1次依据幼虫摄食习性将食蚜蝇划分为 5个群 (group) ,并对Eristaliti群进行了再划分。Schiner依据径中横脉 (r m)的位置将食蚜蝇科分为 2个类群 ,将食蚜蝇科分为 8个亚科。Williston将食蚜蝇科划分为 3个亚科 ,包括1 4个族。Verrall在Schiner和Williston系统的基础上 ,提出分 7个亚科的分类系统 ,这一系统得到其后学者的认可和引用 ,如Efflatoun、Brunetti、Ferguson等。Bezzi也引用Verrall的系统 ,但以齿腿蚜蝇亚科Merodontinae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