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从生物催化活性细胞、细胞的固定化形式、固定化细胞反应器3个方面对固定化细胞法合成5’-三磷酸腺苷(ATP)的研究情况作了扼要综述。分析了我国A1P生产的工业化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地下水盐分变化规律,模拟地下水盐分变化过程,评价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研究区蒸发量、降水量、气温、气压、地下水位、地下水电导率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地下水含盐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使用GP模型、GPLVM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综合模型,模拟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地下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并评价了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流动系统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位在局部地区随开采过程呈现波动变化。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与气压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而气温和蒸发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一致。地下水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2)GP模型对于地下水含盐量的预测效果最好;GPLVM模型对于已知地下水含盐量条件下,与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P、GPLVM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综合模型,对于包括模型训练和模型预测的全体数据集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3.
新型抗菌素对苹果霉心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素是经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ls (Ehrenberg)CohnXM1 6拮抗菌株的发酵、提取制备的。室内测定 5%抗菌素可湿性粉剂的 2 0 0 0倍液 ,对Alternariaalternata、TrichotheciumroseumFusariumSP .3种苹果霉心病主要病原的抑制效果分别为 92.8%、 88.5%和 88.3%。其抑菌机制主要是使病菌孢子和菌丝畸变 ,细胞壁溶解 ,原生质泄漏。 1 999年和 2 0 0 0年连  相似文献   
994.
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因素定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杨世琦  高旺盛  隋鹏  陈源泉 《生态学报》2005,25(12):3181-3187
共和盆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导致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还直接威胁龙羊峡水库的正常运转。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严重沙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每年进入龙羊峡水库的流沙量以达313万m3,导致许多牧民搬迁和无家可归。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从1953到2004年共52a的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5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借用功效原理、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了它们与土地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引起的,权重上分别占到0.4412、0.2582和0.1470,影响系数随时间不断提高,引起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系数在1994年以前由0增加到0.8105,呈现上升趋势,以后又逐渐下降至2004年的0.7069;降雨量和大风日数对土地沙漠化影响次要的,权重系数只有0.1118和0.0418,影响系数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系数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变化范围在0.0102与0.1381之间。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系数的变化1994年以前从0.0652增加到0.8974,年均增长1.6%,以后逐年下降至0.7813,年均降低1.2%;同时在综合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线上反映出从1956年以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始超过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的主体因素,1994年达到最高值,以后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世纪末开始由于退耕还草生态项目的实施,社会因素有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但仍然高于自然因素的作用,因此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关键与重点是降低人为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力,应该实施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995.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削弱生态系统服务,也会造成美学价值的下降。景感生态学从物理感知与心理认知出发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特点,有助于剖析生态环境损害特征。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角度,结合案例对恶臭物质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中造成的美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风感、方向感和心理反应等负面影响进行了研判。研究发现,大多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给人类感知造成较大冲击;在发现和处理生态环境损害事件过程中,按照人类感知类型汇集的居民感觉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来源。总之,采用景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既有利于加强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解,从而提升保护生态的动力,也有利于抵制生态环境损害行为。  相似文献   
996.
微生物对烟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菌株不同浓度、不同菌株、及同浓度不同菌株的等量组合处理过的烟叶放置一段时间未经发酵与发酵后对蛋白质检测,结果表明降解K326中部碎烟叶蛋白质的处理中Y菌株106浓度降解率最高,为18.81%;处理烟叶发酵后,降解率最高的处理是S5菌株107浓度,高达24.46%。K326上部碎烟叶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对蛋白质降解率最高的处理是Y与S8混合,降解率为8.98%;K326上部碎烟叶处理发酵后检测结果表明,S8菌株108浓度处理降解率最高,达24.09%,其次为S5菌株108浓度处理降解率达23.48%。整叶处理结果表明S8降解蛋白质效果最好,降解率达5.17%;整叶处理烟叶发酵后检测S5对烟叶降解率最高,为5.17%。  相似文献   
997.
为优化广东石豆兰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研究液料比、提取温度、时间及沉淀多糖的乙醇浓度对石豆兰多糖浸提量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确定最优条件为液料比50∶1 (mL/g),提取温度90℃,时间6 h,醇沉浓度为95%,此条件下多糖提取量为79.060 mg/g,RSD为0.132%。抗氧化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多糖的总还原力为L-抗坏血酸的3.46%;对DPPH、·OH、·O■自由基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2769.58、594.60、586.94μg/mL,其清除能力分别是L-抗坏血酸的0.68%、47.17%和29.00%;对Fe2+的半螯合浓度(EC50)为160.83μg/mL,螯合能力是EDTA的2.12%。本研究结果为石豆兰多糖的提取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数字地形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斑头雁(Anser indicus)的潜在生境提取与分析中。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水系模型、湖泊及环湖活动区模型和植被模型的GIS叠置,提取了斑头雁的潜在生境,并对来自青海湖的11只斑头雁的卫星跟踪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斑头雁的潜在生境(湖泊与环湖活动区构成)共有275处(以湖泊为单位),湖泊水体总面积约为10306.4km2,59处生境已验证有斑头雁停留的踪迹,其中部分湖泊周围的验证点可能是斑头雁飞行时的定位点而不是停留定位点,目前还无法证实。繁殖地、迁徙停留地和越冬地比较集中,迁徙路线较固定。  相似文献   
999.
鉴于近年来全球性动物传染源的疫情不断发生,病原溯源研究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鼩鼱科动物具有十分广泛的地理分布范围,且与人类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其携带病毒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就鼩鼱科动物种类及其分布、鼩鼱科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研究及其在汉坦病毒传播与进化中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型野生动物携带病原调查及溯源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brlA作为曲霉分生孢子形成的中心调控路径中最上游的转录因子,能够诱导下游特异基因的表达调控分生孢子的产生,brlA缺失将导致曲霉无法产生分生孢子,同时生长代谢发生改变,但对不同菌种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目的】探究brlA同源基因brlM在红曲霉中的基因功能,探索红曲霉繁殖调控机制。【方法】从紫色红曲霉Mp-21菌株中克隆了brlA同源基因brlM。利用同源重组原理,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构建了brlM基因缺失突变株(△brlM),分析△brlM和野生菌株Mp-21在菌落表型、显微结构、生长速率和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差异,明确brlM基因在红曲霉中的主要功能。【结果】在形态水平上,brlM基因缺失菌株导致菌丝生长更加旺盛,赋予菌落更加蓬松的表型;显微观察发现△brlM失去了有性繁殖产生闭囊壳的能力,但却提升了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同时代谢产物红曲色素、莫纳可林K和桔霉素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红曲霉brlM基因的功能与曲霉属中的brlA并不相同,brlM基因在红曲霉有性繁殖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探索丝状真菌繁殖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