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月湖北宜昌某鸡场暴发疫病,从该鸡场濒死鸡肺组织中分离到了一株病毒,电镜切片观察到典型的禽流感病毒粒子;采用ELISA检测禽流感抗原为阳性;RT-PCR扩增HA、NA基因并测序,经BLAST分析,HA基因与A/Goose/Guangdong/1/96(H5N1)HA基因同源性为97%;NA基因与A/Goose/Guangdong/1/96(H5N1)NA基因同源性为96%,确定该分离株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A/Chicken/Yichang/Lung-1/04(H5N1)).  相似文献   
92.
张静  温仲明  李鸣雷  朱朵菊  陶宇  曾鸿文 《生态学报》2018,38(14):4964-4974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区内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群落和乡土植物群落的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人工引种刺槐在不同环境梯度(3个植被区)下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对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明显不同。从草原区到森林区,刺槐林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变化;但与乡土植物群落比较,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和森林区土壤AWCD分别表现为刺槐乡土植物、刺槐乡土植物、刺槐乡土植物;在草原区和森林草原区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群落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Mc Intosh指数(U)均大于乡土植物,森林区刺槐林群落丰富度指数(S)、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均小于乡土植物;刺槐林和乡土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糖类、氨基酸类的利用上。PCA分析显示主成分1贡献较大的碳源有24种,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土壤碳氮含量能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土壤含水量和温湿度能够影响碳源的利用类型。刺槐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评价刺槐对土壤生态过程与功能的影响时必须要考虑这种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93.
吴章斌  罗毅  雷卓异  杨俊  吴雪  覃晓波 《蛇志》2021,(2):228-230
目的 探讨三一医联体联动救治危重型乌头碱中毒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危重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4个阶段三一医联体联动救治乌头碱中毒的方法.结果 院前急救阶段以稳定生命征达到及时转运为目的.院内急救阶段通过高级生命支持进一步稳定生命征,完善必要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4.
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长期以来,农民群众以防止风沙的机械作用为目的,自发地营造了许多不规整的小林网,这种小林网就是所谓的自由林网。一般是由2—3行树木构成的窄林带,带间距离多在100米以内。选用的树种以早柳为主,间或也有杨树、榆树或其它的阔叶树种,由于自由林网能够较为迅速地起到保护农田,提高产量的实际  相似文献   
95.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方法:设计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基因组序列,分段合成后利用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得到8个亚基因组片段,通过酵母转化关联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病毒拯救,收获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感染靶细胞分析病毒拯救情况。结果:获得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转染细胞后成功获得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人冠状病毒OC43重组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冠状病毒OC43感染性克隆并获得重组病毒,为针对冠状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7.
沉积物记录揭示的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稳态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态转换作为滨海生态系统的一种灾变现象,其过程伴随着生态系统质量下降和功能退化。深圳湾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深入理解其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是进行适应性管理的重要前提。2014年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获得4根岩芯沉积柱,通过分析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指标(包括金属元素、营养盐、粒度和有机质指标),重建半个世纪以来深圳湾环境的历史变迁,揭示其生态系统发生的稳态转变过程。结果表明:稳态转换发生前(1954-1980),福田红树林沉积物中重金属、无机营养和有机物含量稳定增加,但处于较低水平;稳态转换发生后(1990-2014),深圳湾中污染输入增加,沉积物中重金属和营养盐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深圳湾生态系统质量持续下降。通过揭示深圳湾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其稳态转变的发生规律,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柽柳沙包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柽柳沙包作为沙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生物地貌景观,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的典型柽柳沙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粒径及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的分析,探讨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柽柳沙包中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垂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SOC和TN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且C、N在表层土壤含量最高,具有"肥岛效应";总磷(TP)含量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呈弱变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C/N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C/P和N/P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2)与全球及中国平均值相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柽柳沙包土壤C、N、P、C/N、C/P及N/P均相对较低,而C/N相对较高,土壤养分缺乏程度表现为N > C > P。土壤养分元素及化学计量比多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土壤化学计量比在0-200 cm层主要受C、N的制约,在200-500 cm层不仅受C、N的制约,也受P的限制。(3)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0-200 cm层主要受降水、温度及蒸发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在200-500 cm层易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此外,粘、粉、沙粒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海南五指山热带山地雨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王指山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种类十分丰富,在1hm^2样地中共出现54个科,100个属的乔木树种177种,1337个个体。区系地理分析表明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型成分占优,为89.0%,充分体现了五指山山地雨林的热带性质。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为:样地1Margalef指数17.822,Shannon-Wiener指数5.621,均匀度0.823,Simpson指数0.050,均匀度6.775,表明五指  相似文献   
100.
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自噬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虫变态期,幼虫组织发生退化或消亡,原因在于蜕皮甾醇激素(ecdysteroid),即通常所说的蜕皮激素,诱导这些组织的细胞发生了自噬(autophagy)和凋亡(apoptosis)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一般情况下,自噬途径构成一种饥饿应激适应性以避免细胞的死亡,表现为低水平Cvt泡(Cvt vesicle)和自噬体(autophagosome)对部分胞质溶胶、蛋白聚集体和细胞器的吞噬和降解。昆虫进入变态发育时,由于蜕皮激素的激活,由遗传级联系统调控的PCD机制被启动,低水平的常态自噬转入高水平的自噬并同时诱发凋亡,细胞进入不可逆的死亡,导致幼虫组织在变态期退化或消亡。对果蝇Drosophila变态期PCD机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在自噬发生的PI3KⅠ- Tor 和 PI3KⅢ的分子通路中,由自噬相关蛋白Atg1引发的高水平自噬能够诱导凋亡;(2)蜕皮激素诱导表达的βFTZ-F1,E93,BR-C,E74A等转录因子不但激活凋亡的Caspases通路,还能诱导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