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构建SPARc基因过表达载体,转染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u/胞系SKM-1细胞,探讨SPARc基因过表达对!&MDS细胞系SKM一1细胞凋亡的影响。XpcD—NA.SPARC为引物,PCR扩增SPARc基因;将靶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pGC—GV,构建含有删Rc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GC—GV-SPARC,测序检测正确性;将构建载体pGC-GV-5黝尺C砗专染人MDs细胞系SKM-1,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sKM-1细胞中SPARC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PARC蛋白表达,MTS法测定小剂量阿糖胞苷(30ng/mL)对实验组增殖抑制的影响,AnnexinV检测.洲尺c基因转染后对人SKM-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构建含有SPARc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GC-GV-SPARC转染效率为(64.25±1.42)%;转染后,SPARCmRNA及蛋白表达在靶细胞中较对照组增多。小剂量阿糖胞苷对转染组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组。SPARC基因转染后人SKM-1细胞凋亡率较未转染组明显增高,加入阿糖胞苷后人SKM-1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由此说明,作者成功构建了携带.&SPARc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NSKM-1细胞系后稳定表达SPARC基因,SPARC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且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30ng/mL)更有效地抑制SKM-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2.
秃鹫的家谱     
正白兀鹫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在全世界300多种昼行性猛禽中,鹰科鸟类超过220种,是猛禽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它们包括鹰、隼、鸢、鹞和雕等,从身长25厘米、翅展长小于50厘米的雀鹰到翅展长达3米,重量超过12千克的大型僧冠秃鹫(Necrosyrtes monachus)等各种体型都有。尽管它们的形态和外表都有所差异,但仍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裸露的头部、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等。我们现在所说的秃鹫被称为"旧大陆秃鹫"。还有一些长相和习性都类似的鸟类被称为"新大陆秃鹫",它们属于隼形目的美洲鹫科(Cathartidae)。但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它们与旧大陆秃鹫的亲缘关系较远,反而更接近鹳形目(Ciconiiformes)鸟类,而它们与旧大陆秃鹫相似的形态和习性被认为是趋  相似文献   
173.
白兀鹫趣闻     
正严格的进餐顺序虽然白兀鹫是肉食性动物,但人们并不把它视作敌人。它那娇小的身材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和敏捷的飞行能力,其他动物很少有能对其构成威胁的。它只害怕金雕、鹰或游隼的攻击。不过,这种小型兀鹫必须遵守支配兀鹫间关系的等级规则。举一个在非洲草原上食肉鸟类进食次序的例子:强壮魁梧的垂肉秃鹫居先,然后是黑白兀鹫或非洲秃鹫,而白兀鹫随后,位于其他小型昼行性猛禽(鸢等)之前。这种彼此心照不宣并默默遵守的进食次序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避免了耗  相似文献   
174.
白兀鹫     
正白兀鹫隶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白兀鹫属(Neophron),是一种小型的秃鹫。它的身长不超过70厘米,翅展长度为1.5~1.8米,体重不超过2千克。它有黑白两色的羽毛、长着羽毛的颈部和尖细的喙,显然与其他种类的秃鹫大不相同。白兀鹫具有广泛的分布区域,自非洲佛得角到咸海及印度,自法国南方到非洲东部。它来往于各种不同环境,是一种喜欢炎热气候的鸟类,有时也会出现在温度极低的高海拔地区。在2012年,观鸟者在我国新疆也拍摄到了白兀鹫,这是  相似文献   
175.
目的:评估国产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检测试剂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1]收集临床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临床诊断IPA、拟诊IPA、排除IPA四组病例。采用天津贻诺琦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检测纳入的86例患者血清标本的GM浓度,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86例病例中,临床诊断27例、拟诊12例、排除47例。在3种不同的阳性判断标准下,敏感性:9444%、9630%、6296%;特异性:5625%、4576%、6441%;PPV:4474%、4483%、4474%;NPV:9643%、9643%、7917%。统计学分析证实标准1(即血清GM值〉095μg/L为阳性,〈075μg/L为阴性,075~095μg/L为灰区,未将灰区加入计算)在3种判断标准中最优,故选择其为最终判断标准。结论该血清GM检测试剂盒诊断性能较好,可以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6.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性,约占全部结核病的1%。TBM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儿童患者及合并HIV感染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结核性脑膜炎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细菌和宿主的遗传因素在结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的进展,TBM的早期诊断仍存在困难。TBM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细菌涂片或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临床上往往从经验判断开始抗结核治疗。WHO指南推荐至少六个月的抗结核治疗。然而,部分指南推荐延长抗结核治疗至9-12个月。早期使用类固醇类激素可降低死亡率。抗结核药物耐药性与高死亡率相关。该综述描述了结脑的各个方面,重点强调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7.
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株RSQMK-9的发酵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4个代谢产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4,6,8,22-四烯-3-酮-麦角甾烷(2)、啤酒甾醇(3)、9(11)-去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alternariol(5)、大黄素甲醚(6)、3-吲哚甲酸(7)、2,3,4-三甲基-5,7-二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8)、2-氨基苯甲酰胺(9)、2-氨基苯甲酸(10)、3-甲基苔色酸(11)、甘露醇(12)、chaetoglobosin A(13)及5'-epichaetovirdin A(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人参内生球毛壳菌中发现,而且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海虾致死试验结果显示:10μg/mL浓度下,化合物13和14对丰年虾的致死率分别为83.4%和54.3%。  相似文献   
178.
外源硒对大豆产量、植株氮磷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价态外源se对大豆产量、N、P含量及与N、P代谢密切联系的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浓度为0.25和0.5μg·g^-1土的Se^4+和Se^6+后,大豆产量、含N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大豆含P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降低.当Se^6+浓度为0.5μg·g^-1土时,大豆植株含N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极显著的抛物线相关关系;Se^6+浓度为0.25μg·g^-1土时,大豆植株含P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的抛物线相关关系。Se^4+处理的大豆N、P含量和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9.
对我国渤海红鳍东方豚(Fugu rubripes)体内产毒细菌的微生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渤海红鳍东方豚体内的各部位都普遍存在着产毒细菌,从其卵巢、肝脏等组织中分离到了19株可产强毒的菌株,对其中B3B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精制后,通过小鼠试验、薄层层析试验及质谱分析,初步认定发酵产物中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相似文献   
180.
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豫教2号的发育籽粒中克隆出淀粉合酶III基因(starch synthase III, SSIII)部分cDNA片段(509bp) (GenBank No. EF466009),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 上已报道的SSIII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以pWM10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由35S启动子调控的SSIII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WM101SSIII;另外,还以pFGC594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SSIII基因的RNAi干扰载体pFGC5941SSIII,这些载体的构建为研究此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