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51.
脂联素作为脂肪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在细胞和动物的基础实验中,脂联素已被证实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凋亡等作用。然而在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中,脂联素的这些有益作用却不能够完全再现。该文将对循环中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矛盾性关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其矛盾性关系的原因给予阐述及分析,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2.
鱼类行为的改变可以作为识别突发环境污染的一项敏感指标。为了量化鱼类对重金属污染的行为响应, 通过视频记录及MATLAB软件定量分析了不同浓度急性铜暴露(0、1、2、3、4 mg/L)对幼鱼的呼吸代谢、运动行为及幼鱼组织中铜离子含量。结果表明: 重金属铜离子存在对鲢幼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运动时间比和呼吸频率影响显著(P<0.05), 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大, 鲢幼鱼运动时长下降, 当铜离子浓度为4 mg/L时运动时长最小(t=8min), 比对照组减少了72.41%; 鲢幼鱼5min内的平均运动速度、平均加速度和总运动路程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 最小平均速度为29.50 mm/s, 最小平均正加速度大小为45.18 mm/s2, 最小平均负加速度大小为42.64 mm/s2, 加速的能力强于减速能力; 鲢幼鱼各组织中铜含量的顺序为: 肝脏>鳃>肌肉, 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水质预警和快速评价水体的综合毒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3.
[目的]获得可用于浸矿的菌株,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成都热电厂采集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初始pH值、温度、接种量和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获得菌株Z1,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经16S rDNA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t.f).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pH 1.8、温度30℃、接种量14%、装液量250 mL摇瓶装60 mL培养液.在此条件下,Z1的亚铁氧化率可达99.7%.[结论]Z1菌株适合于生物浸矿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4.
目的:对腹腔镜弹道探查术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90例患者进行观察随访,其中一期缝合组45人,T管引流组45人,术后对其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期缝合组除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时间,其他的各项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T管引流组。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管一期缝合的疗效比T管引流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也少,但是对于不适合做一期缝合而适合T管引流的患者还是应给予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555.
为了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地下水盐分变化规律,模拟地下水盐分变化过程,评价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研究区蒸发量、降水量、气温、气压、地下水位、地下水电导率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地下水含盐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使用GP模型、GPLVM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综合模型,模拟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地下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并评价了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流动系统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位在局部地区随开采过程呈现波动变化。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与气压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而气温和蒸发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一致。地下水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2)GP模型对于地下水含盐量的预测效果最好;GPLVM模型对于已知地下水含盐量条件下,与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P、GPLVM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综合模型,对于包括模型训练和模型预测的全体数据集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56.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APACHEⅢ评分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出院时的死亡率、存活率,并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出院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率为58.97%,死亡率为41.03%.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分别为(37.69± 19.67)、(279.01±26.68),而死亡组分别为(68.43± 26.54)、(256.12± 29.66),二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存活组患者治疗后3、5、7天后两组间相比,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存活组患者治疗后5、7天与入院时相比,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与第3天相比,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均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Ⅲ评分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降低,氧合指数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组患者相反.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APACHEⅢ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相似文献   
557.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31种鸟类的cytb基因序列992bp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以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和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为外群,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BI)、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L)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分别构建鹟亚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与方尾鹟属(Culicicapa)可从鹟亚科中移出,其中寿带属归入王鹟科(Monarchidae),扇尾鹟属与方尾属归入扇尾鹟科(Rhipiduridae);鹟属(Muscicapa)、仙鹟属(Niltava)为单系发生,并聚为姐妹群,亲缘关系较近;姬鹟属(Ficedula)并非单系发生,白眉姬鹟(Ficedulazanthopygia)在3种系统发生树中的位置差别较大,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其分类地位;铜蓝(Muscicapa thalassina)与白腹蓝(Cyanoptila cyanomelana)亲缘关系较近,前者应从属中移出,后者应从姬属移出,共同归入仙属或列为仙属的姐妹属。上述结论解决了亚科部分有争议属、种间的进化关系,为亚科分类系统提供了DNA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558.
采用PCR扩增、测序的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16种鸟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176bp进行测定,并以荒漠伯劳和发冠卷尾作为外群构建Bayes、ML、MP3棵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方尾鹟属(Culicicapa)3属与鹟亚科其他鸟类亲缘关系较远,扇尾鹟属与方尾鹟属亲缘关系较近;鹟属(Muscicapa)为单系发生,本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它与仙鹟属、姬鹟属的进化关系;铜蓝鹟(Muscicapa thalassina)从鹟属中移出,归入仙鹟属。上述结论解决了鹟亚科部分属间的进化关系,为鹟亚科分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559.
目的:脑白质病变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尤其是深部白质病变更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常见危险因素,但临床上对于侧脑室旁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侧脑室旁白质病变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住院健康查体者159例,根据有无侧脑室旁白质病变分为脑白质病变组及对照组,根据侧脑室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和画钟测验(clockdrawingtest,CDT)评估。结果:脑白质病变组MMSE量表总分、CDT、MoCA量表总分及视空间、计算力、延迟回忆及空间执行功能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病变中重度组MMSE、MoCA量表总分及计算力得分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侧脑室旁白质病变患者总体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重度患者的计算力下降尤为突出,提示我们侧脑室旁白质病变是导致患者总体认知功能下降及计算力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提高对于侧脑室旁白质病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60.
在现行教材中,关于流感病毒衣壳的表述与一般病毒衣壳的定义发生矛盾,给教学和学生的理解带来困惑。因此,本文探讨了这一问题,以期能引起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的关注,进而促成相对准确概念的建立,并给出合理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