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孙延昌  胡玉祥 《昆虫学报》1991,34(3):383-384
蚊虫的幼虫体色突变品系已在淡色按蚊(Anopheles albimanus)、斯氏按蚊(An.stephensi)、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等许多蚊种中被分离出来。这些遗传变异品系的发现对研究蚊虫的变异性和遗传性及蚊虫和蚊媒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种内至今未见关于体色遗传变异类型的报道。作者于1987—1988年在上海中华按蚊种群中,成功地分离出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两个品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12.
513.
为了获得高效表达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gp41蛋白,从而为HIV1基因工程诊断抗原的国产化打下基础,用PCR的方法从HIV1全基因序列中扩增出编码gp41N端的690bp片段。经酶切后,克隆到pET28a载体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出gp41蛋白。间接ELISA、Westernblot、SDSPAGE电泳证实,该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且表达量约占总菌体蛋白的45%。重组蛋白经金属鏊合纯化,纯度达99%。  相似文献   
514.
本文首次把ABC法应用于反体流动性测量中的膜表面体荧光标记,利用FRAP(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技术实现了细胞内吞过程中膜受体流动变化的测量。实验用ConA-Biotin和Avidin-FITC(ABC法)标记巨噬细胞ConA受体,测量ConA刺激不同时间细胞膜表面受体的荧光强度、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的变化。结果显示ABC标记法适合于  相似文献   
515.
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气候调节器、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生态源”,而且由于具备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全球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516.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但当我们驱车赶到南宁时,却发现这里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了。翠绿的槟榔树在和煦的春光中树影婆娑,摇曳的木棉吐出了美丽的花苞,惹人的春意暖暖地包裹着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517.
518.
为了解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适宜栖息地和环境特征,阐明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及环境驱动因素,促进太平洋褶柔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根据2018—2019年连续四季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适宜性指数模型阐述了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在黄海南部和东海适宜栖息地的时空变化,采用提升回归树模型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适宜栖息地的贡献率,结合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推断了太平洋褶柔鱼的洄游路径。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的最适表温为9.8~27.5℃,最适表盐为23.2~34.3,最适底温为8.9~20.2℃,最适底盐为31.6~34.7,最适水深为56~133 m,最适环境条件呈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最适栖息地的分布重心主要集中在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外侧,呈现南北循环过程;温度对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适宜栖息地的贡献率最高,盐度其次,水深最低。研究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适宜栖息地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明显转移,太平洋褶柔鱼在一年的生命周期内做南北向的索饵和产卵洄游,温度是适宜栖息地最主要的环境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19.
天气变化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死亡率与天气有一定的关系,以广州、上海两市10个冬季和夏季的逐日死亡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和天气学方法得出,在最高温度达34℃的“热日”,各类死亡数明显增多;而冬季死亡数随最低温度的下降而略有增加;广州夏季最大死亡率出现在“阴凉型”天气,而上海则是在“晴热型”天气,且上海死亡率受最高温度的影响大于广州;广州和上海冬季死亡率最大的天气均是“严寒型”,但广州死亡率受低温的影响要比在,在其他气象  相似文献   
520.
FITC-dextran标记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溶酶体,ConA-FITC标记细胞内吞。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伴刀豆球蛋白(ConA)、ATP引起的巨噬细胞溶酶体pH动态变化和ATP对细胞内吞ConA-FITC的影响。结果显示ConA引起巨噬细胞溶酶体pH迅速增加,6min左右达到峰值(pH5.7);ATP刺激30min后再加入ConA,溶酶体pH无明显变化(pH4.0);同时加入ATP和ConA,5min左右溶酶体pH降到最低点(pH4.1);ATP对巨噬细胞内吞ConA-FIT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探讨了受体介导内吞与溶酶体pH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