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记述中国三节叶蜂科异三节叶蜂属1新种:环腹异三节叶蜂Alloscenia tricincta,sp.nov.,编制了异三节叶蜂属中国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模式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研究了污染环境下具有年龄结构的三竞争种群的最优控制问题。即讨论了小环境容量下具有年龄结构和毒素作用的种群模型。利用不动点定理研究了该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采用法锥技巧得到了控制的最优性条件;同时利用Ekeland's变分原理得到了最优控制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黄土地区种植作物对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施氮肥,是否覆膜,种植冬小麦对黄土地区土壤N2O的排放均具有促进作用;管理措施不同,作物对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效应亦不同,麦田小区土壤N2O排放通量高于休耕小区N2O,且覆膜处理>常规处理>单施磷肥处理;在常规施氮和覆膜施氮条件下,小麦田的水分含量均低于休耕地的含水量,但其NH4 -N含量却高于休耕地。多重回归分析表明:麦田小区与休耕小区土壤N2O排放通量差值仅与土壤有机质增量呈显著负相关,能量物质的丰缺是决定土壤N2O变化的主要因素;磷酸酶活性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即在磷素相对缺乏的黄土地区,如何提高磷酸酶活性对于土壤N2O的减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S-HY-045的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系P388D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它们分别鉴定为(-)-(2R,4S)-4-hydroxy-2-methoxy-2-(9E-pentenyl)-tetrahydropy-ran(1),Streptenol C(2),36074-11(3),Fujianmycin A(4)和Streptenol A(5),其中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进一步使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对5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表明化合物4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5.2μM。  相似文献   
105.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 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 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每月下旬, 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 并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 2008年试验地氮沉降量为8.241 g·m-2, 超出该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在生长季节, 苦竹林根呼吸占总土壤呼吸的60%左右。模拟氮沉降促进了苦竹林土壤呼吸速率, 使苦竹林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增加了9.4%~28.6%。在大时间尺度上(如1 a), 土壤呼吸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08年6~10月, 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 对照<低氮<中氮<高氮。氮沉降处理1 a后, 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加, 并且均与氮沉降量具有相同趋势。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温度、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 利用温度单因素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大部分。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10值增大, 表明氮沉降可能增强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氮沉降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能使得苦竹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增加。  相似文献   
106.
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异性及其氮调控机制是近年来植物生理生态领域研究热点,对荒漠植物光合最大净光合速率季节动态及其叶氮影响,特别是叶氮分配对最大净光合速率调控机制的了解仍非常有限。2018年5—10月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对当地主要建群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进行生长季原位观测,测定其叶光合光响应曲线(A-PAR)、CO2响应曲线(A-Ci)和叶氮含量,结合环境观测数据,分析A-PAR关键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的季节变异和叶片氮分配相关参数对Amax的调控。结果表明,油蒿叶片Amax在生长期季节变异系数(Cv)为14%,在完全展叶中期,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有最大值11.82μmolCO2 gN-1 s-1,此时叶片氮素在光合系统中的分配比例最大,Amax有最大值29.48μmol CO2 m-2s-1,油蒿光...  相似文献   
107.
雒丽  赵雪雁  王亚茹  张钦  薛冰 《生态学报》2017,37(10):3274-3285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适应行动选择的基础,弄清楚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辨明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形成机制,对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539份入户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影响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客观适应能力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信息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还通过客观适应能力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3)社会话语信任度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适应激励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风险感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社会话语信任度及适应激励均通过气候变化信息及客观适应能力而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最后,基于影响甘南高原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农牧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及气候变化适应行为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盐碱地是潜在的可利用耕地资源,但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棉花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投入剧增、比较效益下降和实施粮食生产安全战略等因素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花面积锐减,种植区域向内陆盐碱旱地或滨海盐碱地转移,但目前针对盐碱地转Bt基因棉种植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性问题研究甚少,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伴随着棉花向盐碱地大面积转移种植趋势,检测盐胁迫是否影响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明确其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抗虫棉种植的安全性,也是目前抗虫棉扩大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非转基因棉花为对照,分别在低盐、中盐和高盐土壤种植的棉花的苗期、蕾期和花铃期采样,室内测定了转Bt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外源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发现盐分胁迫下转Bt基因棉花苗期叶片对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下降了9.22%—47.46%,蕾期下降了31.61%—45.42%,花铃期下降了3.59%—18.52%;土壤盐分显著降低了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外源蛋白的表达量,苗期功能叶外源蛋白表达量下降了7.66%—29.86%;蕾期下降了3.77%—36.85%;花铃期下降了18.13%—41.02%;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分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外源蛋白表达量与其对棉铃虫抗性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盐碱土壤显著降低了转Bt基因棉花叶片外源杀虫蛋白表达量,从而导致转Bt基因棉花叶片对棉铃虫的抗虫性下降。研究土壤盐分对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建立盐碱地转Bt基因棉花田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转Bt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及转Bt基因棉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东南亚五加科包含14个属约500种,本文应用ITS片段对该区五加科植物的进化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研究显示该地区五加科植物具有复杂的起源,很多属属于亚洲掌状复叶类群或Hedereae族的一支中.该区特有类群Harmsiopanax形态上非常特殊,但其系统位置尚未不明朗.在Brassaiopsis属中,有几种形态差异较大的种,但它们属同一单系,加之各种问ITS序列差异较小,故应是新近起源于马来亚半岛和苏门达腊岛的种类.Wardenia simplex聚类在Brassaiopsis一支中,故不支持将Wardenia作为独立的属.东南亚地区对于Schefflera属的发育非常重要,已有的证据显示该区的Schefflera属植物属于该属的Heptapleumm类群.马来亚与泰国南部的Dendropanax lancifolius并没有与Dendropanax属的核心类群聚在一起,其系统地位需进一步研究.Macropanax maingayi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种,曾被独立分出,成立了单种属Hederopsis.本文的分析清楚表明它属于Macropanax属.Aralia merrillii因为其不同寻常的攀缘特性而被独立出来,建立了单种属Acanthophora,但ITS序列分析支持将它置于Aralia属中.新增的取样继续支持Arthrophyllum的单系性.Osmoxylon的原初分布范围在东南亚,它是五加科系统进化树上孤立的类群.  相似文献   
110.
污染环境下单种群模型生存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研究了污染环境下毒素对单种群生存的影响。在环境容纳量较小的假设下建立了生物种群模型,在该模型中不但考虑了环境毒素浓度对生物个体生存的影响,还考虑了生物个体从食物链中吸收的毒素对其影响。通过研究得到种群一致持续生存和若平均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同时得到种群持续生存依赖于模型参数和生物个体体内毒素净化率的某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