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倩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0,50(9):1180-1184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细胞膜渗透性测定,SDS-PAGE蛋白谱变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等对木犀草素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木犀草素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木犀草素作用16h,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减少64.54%,DNA含量减少48.44%,RNA含量减少39.35%,木犀草素的浓度为1.6mg/mL时,拓扑异构酶I和II的活性可完全被抑制。【结论】木犀草素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菌体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2.
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 DDR)对生物体维持基因组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真核生物中复制因子C(replication factor C, RFC)及其类似物(RFC-like clamp loaders,RLCs)为滑动夹装载复合体,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四种滑动夹装载复合体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在DNA损伤修复中的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究DNA损伤应答及修复机制提供综合信息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3.
糖基化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通过糖基化作用可以形成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糖缀合物。糖核苷酸作为Leloir型糖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糖基反应的糖基供体,在聚糖和糖缀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必不可少。然而,糖核苷酸的成本较高、可用性有限等因素阻碍了生物催化级联反应在工业中大规模的应用。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糖核苷酸的合成策略,以实现其在多种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糖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已经建立起来,但合成反应的产量通常很低,而酶法(化学-酶法)和细胞工厂法在合成糖核苷酸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主要围绕哺乳动物中常见的9种糖核苷酸,概述了其类型和结构、酶法(化学-酶法)和细胞工厂法两种制备方法。伴随糖核苷酸的高效合成,其多种功能逐渐被发现和应用。本文进一步概述了糖核苷酸在聚糖及糖缀合物合成、糖基转移酶生化性质表征以及生物正交标记策略等方面的应用,对生物化学、糖生物学的研究以及相关医药产品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乔瑞红  谢鲲鹏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5,55(10):1238-1244
摘要: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是目前医学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其中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引起细菌持续性感染的主要致病机制之一。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受多种因子和多基因的共同调控,且不同的因子和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本文重点对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的基因调控机制,以及药物抑制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解决医学临床中存在的细菌感染,研制抗生物被膜药物和疫苗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衰亡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特异表达的cDNA文库。共获得800个克隆,利用巢式引物进行PCR筛选,最终确定阳性克隆556个。利用斑点杂交技术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克隆160个。测序后得到片段125个,经过归类,获得21种序列,其中6种在NCBI中经Blast,获得功能基因与其匹配,这些功能基因分别是CHK1类似检测点蛋白(checkpoint-like protein)、核酸外切酶复合体、谷氧还蛋白、Na+/K+ATPase、叶绿体中的一个开放阅读框和pG1蛋白,其他blast无同源序列,可能为新基因。推测链状亚历山大藻的衰亡过程可能涉及到DNA损伤、mRNA降解过程、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离子动态平衡的变化以及叶绿体一些生理状况的变化等过程。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木犀草素体外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以及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EGF受体、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但对MCF-7细胞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本文后续实验以MCF-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EGFR通路阻断剂AG1478均能抑制EGF诱导的EGF受体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木犀草素、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以及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均能显著抑制EGF诱导的Akt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以上结果揭示,木犀草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EGF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Erk1/2、STAT3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结果为将木犀草素开发成新型抗乳腺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在全面整理和收集金沙江流域214种和亚种鱼类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保护规划的方法,对流域内的鱼类保护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确定了物种分布的范围。对分布较广的种类,通过物种分布模型,结合气候、河流景观、土地利用、土壤等环境因子,预测物种在全流域内分布区;对其余鱼类则直接使用采样点作为分布区。其次,采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规划了流域内保护区网络。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根据鱼类运动能力、分布广度和保护级别,设定了不同的保护目标,并对现有保护区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型的最优解选择了486个单元共47950 km^2,占所有规划单元数量的7.7%。而被现有湿地相关保护区保护的规划单元仅包含了127种鱼类,占流域鱼类总数的59.3%,且其中109种仍需增加保护面积,说明现有保护区不足以保护流域内的鱼类;在现有基础上,保护区保护的规划单元面积至少需增加55.9%才能达成所设定的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88.
对生物地理学的内涵、研究领域以及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近期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目标应当集中在:末次冰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对海峡两岸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海峡两岸现代动植物区系的渊源、台湾最后与大陆保持陆地连接的时间与范围、东亚岛弧对台湾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以及海峡两岸生物的物种分化与生态适应性五个方面。同时认为海峡两岸现代生物分布格局关系的一种历史生物地理学解释,应当是一个在末次冰期期间存在于长江以南的大区系片断化后对海峡两岸各自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经氯化钠水溶液提取免疫促进成分后的猪、小牛胸腺丙酮粉以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调等电点去杂蛋白后再经透析得一部分纯化的胸腺免疫抑制提取物。此提取物对淋巴细胞转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小牛胸腺提取物抑制作用微高于猪胸腺提取物。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C57BL/6J雄性老年小鼠,18月龄,体重24~28 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OCD组)、低剂量虎杖苷组(PD1组)、高剂量虎杖苷组(PD2组)。Sham组老年小鼠仅接受水合氯醛麻醉,不行外科手术;POCD组老年小鼠接受腹部手术以制备POCD老年动物模型;PD1组小鼠制备POCD模型,并于术后即刻、24 h和48 h分别腹腔注射低剂量虎杖苷25 mg/kg;PD2组小鼠制备POCD模型,并于术后即刻、24 h和48 h分别腹腔注射高剂量虎杖苷50 mg/kg。使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小鼠海马Nrf2、HO-1、HMGB1、Iba-1蛋白水平,检测海马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反映术后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结果:(1)与Sham组比较,POCD组老年小鼠术后逃离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下降(P<0.05),海马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氧化应激产物ROS和MDA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5),Iba-1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2)与POCD组比较,PD1组和PD2组小鼠术后逃离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多(P<0.05),海马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ROS和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增加(P<0.05),Iba-1和HMGB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虎杖苷可减轻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缓解术后海马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