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重要食药用菌多糖降血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以糖尿病为代表的糖代谢紊乱疾病愈演愈烈,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食药用菌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调节糖代谢作用而被关注,但其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并未被很好地综述。本文从关键基因、蛋白、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食药用菌活性多糖的降血糖机制,包括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糖代谢和抑制糖异生、抗氧化和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然而,糖代谢紊乱不只是关键基因突变或靶点功能异常所致,而是整体代谢的多重异常共同导致的结果。代谢组学因其可以反映整体代谢变化的独特优势成为探究食药用菌多糖降糖机制的新型手段。采用代谢组学,研究人员发现食药用菌多糖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改善糖异生和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缓解细胞脂毒性和氧化应激并对抗炎症,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维持血脂平衡和调节肠道菌群以及通过调节核苷酸代谢改善肾脏病变。若能将整体调控机制与关键位点结合探究,将加快多糖类新药开发的脚步。  相似文献   
62.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它以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单组分蛋白质入手,考查了pH值、铵离子浓度、不同铵盐等对蛋白质洗脱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的金属螯合柱和不同性质蛋白质的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亲和力的区别,为实际体系的分离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胃癌患者术前检测能够预测其术后生存的标志物对外科术式和术后放化疗及随访有重要提示意义.本文利用多中心癌症公共数据库及在线分析,经过qRT-PCR及Western印迹等检测进行验证,发现骨调节蛋白(osteomodulin,OM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5),能够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P<0.001),且可在术...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生物梅里埃API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种类,根据CLSI规定的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测定,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09年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310株、鲍曼不动杆菌280株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6株。其中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为32.5%,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都高于6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3年总的敏感率为51.6%和4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93.8%。比较3年耐药率的变迁,2009年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结论非发酵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对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为供试菌,探讨秦皮素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TC法测定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测定加药前后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和大分子的变化及观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电镜结果,分析秦皮素对其细胞膜的影响;通过SDS-PAGE测定秦皮素对供试菌株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逐个检出法研究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质粒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秦皮素可抑制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生长,其最低抑菌浓度为40μg/mL。秦皮素作用菌体5 h后,培养液中的电导率比对照组增加1.96%,但DNA和RNA大分子增加的不明显。秦皮素作用大肠埃希菌20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比对照组降低42%。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的质粒有消除作用,药物作用48 h后,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的质粒消除率为60.3%。结论秦皮素可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其抑菌作用机制与抑制菌体内蛋白质合成和消除菌体内的质粒有关,但对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6.
欧美107杨树提取物体外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欧美107杨树枝条和叶的乙醇粗提物及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部分,并测定了它们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枝条和叶的乙醇粗提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以及玉米弯孢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枝条的乙醇粗提物对杨树溃疡病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抗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部分。  相似文献   
67.
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寻找具有重要结构域的人类新基因ACBP5 ,根据得到的序列信息用RT PCR的方法获得全长基因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 ,采用整体原位杂交和组织RT PCR的实验方法 ,在小鼠和鸡胚胎实验模型中研究该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的预测 ,获得一个含有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 (acyl CoAbindingprotein ,ACBP)结构域的人类新基因ACBP5 .ACBP5基因的cDNA长度为 10 83bp ,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定位在人第 1号染色体上 ,包含 7个外显子 ,6个内含子 ,包含一个 35 4bp的完整阅读框架 ,编码一个 11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 .在以小鼠胚胎和鸡胚为模型的整体原位杂交中 ,以ACBP5基因全长编码区为探针的结果均显示该基因在胚胎头部特异表达 ,并且主要集中在中脑与间脑之间的峡部 .成体小鼠的组织RT PCR的结果显示 ,ACBP5的同源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这提示ACBP5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可能比较保守 ,并与头部发育有密切关系 ,同时也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相似文献   
68.
渤海北部底栖海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渤海北部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和季节性变化。经调查,该海区隶属于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的底栖海藻共有119 种,其中包括57 种经济海藻和7 个新记录种。研究表明,渤海北部底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性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成分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9.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在生长发育后期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细菌采取多种方式应对环境中抗生素的威胁。除了广为人知的抗生素耐药性(resistance)之外,细菌还能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性(tolerance)和持留性(persistence),严重影响抗生素的临床疗效。鸟苷四磷酸(guanosine tetraphosphate, ppGpp)和鸟苷五磷酸(guanosine pentaphosphate, pppGpp) (本文统称ppGpp)是细菌应对营养饥饿等不利环境时产生的"报警"信号分子,其能够在全局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使细菌适应不利的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Gpp与细菌应对抗生素胁迫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细菌中ppGpp的合成与水解及其作用机制,并重点阐述了ppGpp介导抗生素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冷暴露(Chronic intermittent cold exposure,CIC)干预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同时给予CIC处理。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慢性间歇性冷暴露组(CIC组)、高脂组(HF组)、高脂冷暴露组(HF+CIC组),每组6只小鼠;CIC干预过程中,检测小鼠体重、肛温等数据。CIC处理16周后,麻醉处死小鼠取肩胛部位棕色脂肪组织, HE染色法观察棕色脂肪组织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q-PCR 检测棕色脂肪组织Cirbp、PPAR-γ、C/EBPα、PGC-1α、UCP-1等信号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肛温变化结果显示,干预初期小鼠冷暴露前后肛温差较大,冷适应后各组无显著性差异;与Con组相比,HF组小鼠体重升高、棕色脂肪占体重的比例下降,棕色脂肪组织中Cirbp、PPAR-γ、C/EBPα表达增高,PGC-1α、UCP-1表达下降(P<0.05);与HF组相比,HF+CIC组小鼠体重下降、棕色脂肪占体重的比例增高,棕色脂肪组织中Cirbp、PPAR-γ、C/EBPα表达下调,PGC-1α、UCP-1表达上调(P<0.05)。结论:CIC可能是通过激活Cirbp,影响PPAR-γ-PGC-1α-UCP-1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从而对棕色脂肪组织的活化产生影响,起到防治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