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研究黄柏等10种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及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质粒消除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逐个检出法测定黄柏和甘草对临床分离的MRSA多重耐药菌株的质粒消除作用。结果显示,在10种中草药中,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抑制作用最好,其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是1 mg/mL,且抑菌效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质粒有消除作用,药物作用48 h后,黄柏和甘草对MRSA的质粒消除率分别为17%和12.2%。结果表明,黄柏和甘草对MRSA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对MRSA的质粒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板蓝根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称重法检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球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比浊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溶血空斑形成实验检测B淋巴细胞抗体形成.结果 板蓝根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提高小鼠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分别增加(8.4±1.42)%和(10.52±1.63)%,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增加(10.82±1.08)%,溶血空斑形成数量增加(13.9±1.3)个/107脾细胞.结论 板蓝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功能.  相似文献   
53.
单种属弥勒苣苔属系统位置研究 基于分子和细胞学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勒苣苔属是苦苣苔科的单种属,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为探讨弥勒苣苔在苦苣苔亚科中的系统位置,我们选择了苦苣苔亚科116个类群,外类群为苦苣苔亚科以外的7个物种。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分析(BI),对以上类群的核基因ITS以及两个叶绿体基因trnL-F、atpB-rbcL数据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分析。在三个片段联合分析的结果中,弥勒苣苔与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金盏苣苔属、直瓣苣苔属以及川鄂粗筒苣苔构成一个强烈支持的分枝。MP树中,此分枝为并系,而在BI分析中,弥勒苣苔与川鄂粗筒苣苔、直瓣苣苔属互为姐妹类群。同时,第一次报道了弥勒苣苔的染色体数目(2n=34)。根据前人报道,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粗筒苣苔属和直瓣苣苔属的染色体数目同为2n=34,这进一步支持我们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54.
硫化物抑制潮土反硝化过程中氧化亚氮还原的菌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形成气态产物N_2O和N_2,会导致氮素的气态损失,并造成温室效应。硫化物对土壤的N_2O还原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对菌群和功能基因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目的】研究有无外加碳源情况下,硫化物对反硝化作用中间产物(NO、N_2O)的积累、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S、nirK和nosZ)表达量以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不同量葡萄糖(0和1000mg-C/kg干重土壤)和硫化钠(0和150mg-S/kg干重土壤)添加的交叉处理,进行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利用自动化培养与实时气体检测系统检测培养过程中NO、N_2O和N_2的积累量,通过反转录定量PCR测定反硝化功能基因表达量,利用MiSeq技术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样品的菌群结构。【结果】硫化钠的添加显著抑制N_2O还原,但是其对于N_2O积累量没有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NO的积累量。硫化钠的添加短时间内在转录水平上显著抑制N_2O还原酶的活性,并且抑制固氮弧菌属(Azoarcus)、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剑菌属(Ensifer)、氮氢单胞菌属(Azohyd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斯科曼氏球菌属(Skermanella)、申氏杆菌属(Shinella)和西索恩氏菌属(Chthoniobacter)的基因转录,降低它们的转录本丰度,结合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Genomes(KEGG)数据库的查询结果,发现硫化钠的添加抑制了不产生N_2O的N_2O还原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结论】堆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土壤硫化物增加,导致反硝化过程N_2O还原被抑制的原因是由于其对氧化亚氮基因转录的抑制和对不同反硝化菌的选择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硫化物对氮代谢影响的微生物机制。  相似文献   
55.
利用对峙法和牛津杯法从大连近海海域分离得到1株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BCHN-15,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DNA方法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实验结果显示,BCHN-15能显著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与稻瘟病菌作用48 h后,稻瘟病菌的菌丝干重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74.36%。该菌产生的抑菌成分可破坏稻瘟病菌的细胞膜,且对热稳定,其活性成分能被盐酸沉淀。结果表明,BCHN-15可通过破坏稻瘟病菌的细胞膜,引起菌丝畸形和断裂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6.
弥勒苣苔属是苦苣苔科的单种属,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为探讨弥勒苣苔在苦苣苔亚科中的系统位置,我们选择了苦苣苔亚科116个类群,外类群为苦苣苔亚科以外的7个物种。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分析(BI),对以上类群的核基因ITS以及两个叶绿体基因trnL-F、atpB-rbcL数据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分析。在三个片段联合分析的结果中,弥勒苣苔与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金盏苣苔属、直瓣苣苔属以及川鄂粗筒苣苔构成一个强烈支持的分枝。MP树中,此分枝为并系,而在BI分析中,弥勒苣苔与川鄂粗筒苣苔、直瓣苣苔属互为姐妹类群。同时,第一次报道了弥勒苣苔的染色体数目(2n=34)。根据前人报道,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粗筒苣苔属和直瓣苣苔属的染色体数目同为2n=34,这进一步支持我们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57.
对龙须菜 (GracilarialemaneiformisGreville)及其色素突变体藻胆蛋白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不同藻株藻红蛋白的吸收光谱有显著的变化 ,而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基本相同。我们克隆了龙须菜及其色素突变体的藻红蛋白亚基的部分基因序列 ,用该基因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以揭示这一变化的分子机理 ,结果显示除几个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外 ,几株藻间的藻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十分相似 ,一些氨基酸的替换发生在决定藻红蛋白二级结构及亚基间相互作用的区域 ,可能会影响藻胆蛋白的构型及相互作用 ,导致光谱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荧光寿命成像技术(fhl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FLIM)是一种新颖且功能强大的、能用于复杂生物组织和细胞结构与功能分析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传统的时域荧光寿命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由于没有考虑荧光分子团之间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复杂的连续分布荧光寿命这一实际情况,因此对生物组织中自发荧光发光强度衰减过程的实验数据拟合效果欠佳。文章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原理拟合算法来计算生物荧光分子团衰减动力过程,该方法能有效地建立生物荧光分子团衰减动力过程的非线性模型,并且具有处理非线性模型能力强、鲁棒性好、拟合精度高和所需计算时间少等优点。通过计算证明,相对于单参量指数与多参量指数衰减函数,这种数据拟合方法对于某些荧光分子团的多槽基面效价测定样品(multi-well plate assays)的数据有更好的一致性和更小的计算量。同时在文章中讨论了将该拟合算法应用于荧光寿命成像的前景。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于2019—2021年对青藏高原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外来麦穗鱼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样品收集, 对其种群年龄、生长和繁殖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南京及我国其他低海拔地区的原产地种群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麦穗鱼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种群的年龄结构以1龄和2龄为主, 最大年龄均为4龄, 而南京江宁的年龄结构以3龄和4龄为主, 最大年龄为5龄; 拉鲁湿地种群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 W=0.021 L2.966(r2=0.982)、 W=0.014 L3.224(r2=0.986), 茶巴朗湿地为 W=0.011 L3.282(r2=0.990)、 W=0.014 L3.123(r 2=0.989), 南京江宁为 W=0.014 L3.146(r2=0.939)、 W=0.028 L2.763(r2=0.894); 拉鲁湿地种群鳞径与体长的关系式分别为 L=21.676 R+7.766(r2=0.886)、 L=29.184 R0.792( r2=0.886), 茶巴朗湿地为 L=16.946 R+15.048 (r2=0.857)、 L=18.290 R+13.157(r2=0.858), 南京江宁为 L=33.710 R0.607(r2=0.686) 、 L=16.194 R+20.485(r2=0.800); 拉鲁湿地繁殖群体的绝对繁殖力(926±476)粒和卵径(0.92±0.10) mm, 茶巴朗为(364)粒和(0.97) mm, 南京江宁为(1220±704)粒和(1.00±0.13) mm。相比于原产地种群, 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年龄结构偏低, 平均体长均较短; 在生长特征上相同年龄段的个体相对较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在繁殖策略上绝对繁殖力较少、卵径较小。高原的低温条件与食物匮乏可能是造成了麦穗鱼生长速率低、怀卵量减少等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以急性上腹痛和血尿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急性胰腺炎除了对胰腺自身组织的产生损伤外,对胰腺外器官也会产生不同的损伤,并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在急性胰腺炎的脾脏并发症中,脾梗死在CT图像中表现为脾脏密度不均匀性减低,除此之外脾脏实质的密度在CT图像中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但是在有些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图像中会出现脾脏密度一过性弥漫性减低的影像表现,治疗后复查CT显示脾脏密度恢复正常,该现象的形成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有关该现象的文献报道及研究十分的有限,本文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回顾相关的文献病例,探讨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一过性弥漫性减低产生的可能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