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按生态恢复的时间序列调查了6个不同类型的群落,测定了群落内光照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参数。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内光照强度、地表温度和气温及其变动幅度逐渐减小;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相比较,前者有较高的群落气温和较低的大气相对湿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撂荒地各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所提高,人工恢复群落土壤上层(0-15cm)和中层(15—30cm)含水量随林龄增加而降低,而下层(30—45cm)则增加,自然恢复群落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群落。随之植被恢复的时间加长,群落内小气候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群落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2.
采用厌氧液-液萃取对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并与葡萄果实常规萃取方法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厌氧萃取方法得到的萃取物含有的香气成分较多,一次性萃取可分析得到39种香气成分,且以内标物2-辛醇表示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萃取方法;香气成分归属的化学类别更多,比分液漏斗萃取方法多出2类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厌氧萃取所得果实香气成分更真实,更典型,为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3.
根据实地踏查和文献资料详细调查广州大学城城市绿地的总体布局, 各类绿地的树种结构和组成。调查发现,大学城道路绿化率高达90%,行道树应用树种有70种,隶属于29科;附属绿地树木有122种,包含42科106属。结合道路和各单位附属绿地的树木种类及其出现频率,进一步分析大学城城市森林的树木配置和美学价值,并针对绿化树种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4.
对农牧交错区典型地段内蒙古多伦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不合理。要求多伦必须走压缩一产(主要指规模)提高二产和鼓励发展三产的经济发展道路,并着重提高生产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要求必须减少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草地面积.在资源利用上,应着重抓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农牧区资源互补的优势,发展高效益、集约型的农牧业.  相似文献   
185.
描述螃蟹化石29种,包括:2新种,3种以化石形态新出现的现生种及已知种24种。新种:Randallia jingomao sp.nov..Ommatocarcinus sankuei sp.nov.;新以化石形态出现的现生种:Ranilia misakiensis (Sakai),Leucosia pbtisifrons de Haan,Macrophthalmus convexus Stimpson。29种螃蟹化石之大部分出现于台南玉井附近六重溪层,少数种出现于嘉义、内埔、中埔六重溪层,尚有1或2种出现于南投中寮附近石门层、深坑层及高雄大冈山石灰岩。地质时代由中中新世至上新世。  相似文献   
186.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外界支持直径变化对苦瓜植株生长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持物直径变化对主茎节间、叶片、叶柄和卷须的发育进程无明显影响。苦瓜植株的攀援生长显著受到支持物直径大小的影响,当支持物直径小于8mm时,植株能较好地自主攀援生长。生长于直径支持物上的植株比生长于小直径支持物上的植株表现出较高的分枝率、较短的主茎、较长的分枝、较大的比茎长和比叶柄长。相关分析表明,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同植株自主攀援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单叶面积、分枝数量和比叶柄长同植株自主攀援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作为攀援植物的一种重要资源,外界支持物的特征和存在状况将对植物的生长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7.
退化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草原站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浅耕翻后群落演替规律。通过对18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过度放牧而退化的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群落密度恢复较快,尤其是羊草与处理前相比已有很大变化,从而使群落得到了恢复。群落植物种的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在这18年中均呈抛物线状分布。羊草、冰草(Agropyron michnoi)、变蒿(Artemisia commutata)、黄蒿(A.scopari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a)的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羊草的相对密度在第五年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自第十五年后羊草的相对密度基本趋于平衡,其重要值呈单峰型曲线。退化羊草草原18年恢复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3年)为根茎禾草+一、二年生杂类草群落,第二阶段(4~9年)为纯羊草群落 ,第三阶段(10~13年)为羊草+冰草+多年生杂类草过度型群落,第四阶段(14~18年)为羊草+冰草+丛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群落。经过处理后18年的恢复演替,退化群落仍未恢复到原生群落,演替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88.
湖北樟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樟属(Cinnamomum)植物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经济林林,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湖北是我国樟属植物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经我们多年的野外采集调查、引种栽培和分类研究,现已鉴定共有13种3变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28.8%。笔者对这些种类进行了系统整理,订正了若干历史遗留的分类学问题,同时报道了各分类群的地理分布。对于湖北樟属植物资源的现有状况,按种分别作出了具体的描述,而且还从总体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9.
紫耳箭竹克隆形态可塑性对典型冠层结构及光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慧敏  董蓉  钱凤  向运蓉  何丹妮  陈淼  陶建平 《生态学报》2018,38(19):6835-6845
在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内,选择了3种典型群落类型(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使用Hemi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量化群落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并对林下紫耳箭竹(Fargesia decurvata)的形态可塑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改变下紫耳箭竹形态可塑性的差异,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冠层开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加,平均叶倾角变小,趋于水平化,冠层对光的截获能力提高,林下光照的强度降低(P0.05)。(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紫耳箭竹分株矮小化,叶片变窄,生物量积累降低,但通过增大比茎长、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提高对光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分枝角度和比隔长有效适应弱光环境。(3)在光照条件差的常绿阔叶林下,紫耳箭竹降低对地下茎的投资,将较多的生物量用于秆的增高增长和叶片的生长;而在光照条件好的落叶阔叶林环境下,紫耳箭竹降低对枝、叶生物量的分配,则加大对地下茎的投资,可认为是克隆植物对水分资源所表现的一种觅食行为。研究表明,紫耳箭竹种群随着冠层结构的改变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这些可塑性变化是种群对冠层结构和光环境差异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有利于增强种群对异质生境中光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群落内部可以通过调控冠层结构的改变协调和控制小径竹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0.
罗开盛  陶福禄 《生态学报》2018,38(23):8593-8603
以西北干旱区的临泽县为例,利用1980—2012年的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数字高程数据驱动SWAT模型,对县域水文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行政区内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临泽县1980—2012年均实际蒸发量、下渗量、壤中流补给量、地下水补给量、产流量、可用地表水资源量和产流系数分别为130.53、49.78、68.95、48.00、53.47 mm、(13.17±0.60)×108m3和0.16;生态用水量大(3.56±0.12)×1011m3),且呈现出增加趋势。由于黑河分水措施的影响,各水量要素的突变年份出现在2000年之后的5年内。从空间分布上看,地下水补给量和产流系数都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研究结果也表明临泽县1980—2012年的产流量由地下水补给量控制,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贡献分别为43%和57%;而可利用水资源量主要依赖上游的来水,上游来水量的贡献率达到83%。此外,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临泽县2007—2012的实际蒸发持续增加,从而导致“蒸发悖论”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