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ERK介导Ets-1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对核转录因子Ets-1表达和活化的影响,并证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参与了该过程,选用可调控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L7,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ts-1、p-ERK蛋白质表达,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ts-1磷酸化状态,使用ERK1/2特异性小分子阻断物PD98059作用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ERK、Ets-1表达及磷酸化变化.结果显示:在L7细胞中诱导性LMP1可促进p-ERK、Ets-1蛋白质表达及其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在一定范围呈时间和剂量效应;通过PD98059对诱导性LMP1作用的干预发现,p-ERK大部分表达被阻断,而Ets-1表达及其苏氨酸磷酸化也被部分阻断,以上结果提示ERK部分介导了LMP1诱导Ets-1表达和活化.  相似文献   
152.
甘肃省白刺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珺  陶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4):572-576
根据白刺属植物的46个形态学、解剖学和细胞学性状指标,对甘肃省分布的5种白刺进行了数值分类研究。根据种问欧氏距离,应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小果白刺(N.sibirico)间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与其它3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毛瓣白刺(N.praevisa)、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和大果白刺(N.roborowskii)可以归为一类。其中的毛瓣白刺和唐古特白刺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153.
笋瓜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 无杈早 笋瓜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笋瓜单个真叶旺盛光合时期约4周,在展叶后7~35d;壮龄叶片在陆地自然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光合 午休 现象; 无杈早 笋瓜壮龄叶片的光合适宜温度在24℃左右,CO2补偿点与CO2饱和点分别为16.2和1395μL·L-1,光补偿点与饱和点分别为40.3和1196μmolCO2·m-2·s-1;幼龄叶片的可利用光强范围与羧化效率明显小于壮龄叶片.着果能够明显增强笋瓜植株座果节位及邻近叶片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4.
对205国道无林带典型路段东西两侧200 m范围内的农田表层土壤、稻(Oryza sativa L. )叶及糙米中Al、Cd、Cr、Cu、Fe、Ni、Pb、Zn和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5国道两侧农田表层土壤中Cd、Cr、Cu、Ni、Pb和Zn的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As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西侧表层土壤中的Al、Cr、Fe、Ni、Zn和As含量,稻叶中的Al、Cd、Cr、Fe和Ni含量及糙米中的Al、Cd、Cr、Cu、Fe和Ni含量均比东侧高,表明路西侧受汽车尾气扩散沉降影响比东侧明显,并与该路段主风向为偏东风有关;西侧表层土壤中的Ni和Zn含量及东侧表层土壤中的Cd含量、西侧稻叶中的Al和Zn含量、西侧糙米中的Fe含量和东侧糙米中的Al含量均有随路侧距离增加而显著递减的规律,负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稻叶和糙米中某些重金属的含量有明显的峰值区域,均位于路侧10~20 m区域内,并与土壤中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糙米中未检出As,且Al、Cd、Cr、Cu和Zn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部分样本Ni和Pb含量略有超标.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稻叶中的Pb主要来源于土壤,而稻叶中其他重金属含量明显受到公路环境污染物扩散沉降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已在205国道两侧的农田表层土壤中显著累积,其中As的积累最严重;稻叶和糙米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明显受到公路汽车尾气扩散沉降的影响,且扩散沉降集中在距离公路边缘10~20 m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55.
通过三联30L全自动发酵罐对虾青素产生菌法夫酵母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法夫酵母的生长与限制性基质葡萄糖浓度之间符合Logistic方程,建立了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和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和,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umax)和产物得率(Yp/x)分别为0.1829/h、0.1524g/g,虾青素分批发酵中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属于偶联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细胞的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56.
线粒体序列分析黑龙江流域哲罗鲑的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哲罗鲑是我国土著的重要经济鱼类,近些年来,由于环境的恶化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已对其资源量、栖息地、产卵场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种群处于濒危状态,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因此研究哲罗鲑的群体遗传结构、演化历史、分布动态等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用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序列对黑龙江流域内9个群体(n=30)进行了遗传结构、群体演化分析.在30个个体中,Cox1扩增出1550bp的片段,群体间序列分歧距离在0~0.0028之间,共发现10个单倍型;ND1基因扩增出1000bp的片段,群体间序列分歧距离在0~0.0013之间,共发现7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TCS)和AMOVA分析结果均表明黑龙江流域哲罗鲑存在显著的群体分化,Cox1基因、ND1基因及组合数据的群体间Fst分别为0.0704、0.0491、0.0792,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根据配对群体间Fst(Pairwised Fst)可以将黑龙江流域哲罗鲑群体分为黑龙江上游群体、呼玛河群体、乌苏里江群体、内蒙古伊敏河上游群体4个地理群.9个群体共享同一个单倍型(BH11),表明这些群体具有相同的演化历史,为同一个祖先群体(黑龙江上游群体)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57.
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寄主上致病疫霉SSR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两对SSR引物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进行了PCR扩增,测定了中国部分地区66个致病疫霉Phyophthora infestans(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和2个参考菌株的SSR基因型,并对菌株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和命名.在被测定的6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共产生了7种SSR基因型D-03,D-05,D-06,G-02,H-01,F-01和F-06,其中F-06为本研究新命名的基因型.F-01基因型菌株53个,占总菌株数目的80.3%,该基因型为中国致病疫霉的优势基因型.在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产生的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发现基因座Pi4B产生的多样性比Pi4G高.对SSR数据揭示的河北、黑龙江和云南3个不同省份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发现,河北省和黑龙江省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几乎相同,然而与云南省致病疫霉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此外,发现致病疫霉SSR基因型与其对甲霜灵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8.
王永健  陶建平  张炜银  臧润国  丁易  李媛  王微 《生态学报》2006,26(11):3525-3532
通过样带调查和TWINSPAN、DCCA分析,从植物种、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与环境关系方面,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恢复植被的干扰状况。结果表明:应用TWINSPAN分类,并结合优势种组成、干扰状况分析及DCCA排序,可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同时划分出响应型、迟钝型、中度干扰忍耐型和重度干扰忍耐型4类干扰响应的植物类型。以样方物种和以样方多样性指数的DC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物种及群落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聚集格局,反映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密切关系。DCCA排序图上,海拔差、坡形、与公路距离、坡度及道路条数对群落和物种分布有明显的影响,与干扰相关性最大的坡度、样地道路数目、与公路间的距离3个因子反映了植被的干扰梯度。干扰对土地岭恢复植被影响显著,干扰降低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同时阻碍了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159.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 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 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 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 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 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 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 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 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 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 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 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 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p < 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 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 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相似文献   
160.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 A.该复合体由丙酮酸脱羧酶(E1)、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三种酶组成.大肠杆菌E2的外周亚基结合结构域(peripheral subunit-binding domain, PSBD)结合E1和E3,对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了E2的PSBD的48个氨基酸残基区域编码序列(cDNA),构建pET-32a-pp-Psbd表达载体,测序正确后转入BL21(DE3)中表达,目的蛋白质用镍柱和HiTrap SP柱纯化后达到电泳纯,质谱鉴定纯化后蛋白质分子量与理论值符合.pull-down结果表明,PSBD可分别与E1和E3结合.圆二色谱表征PSBD的二级结构主要为a-螺旋,当在0.5 mol/L NaCl的离子强度下,55.7% 的PSBD分子折叠为正确的构象.动态光散射实验发现,PSBD分子有3种不同的构象存在形式,因此,PSBD非常容易从折叠态转化为不和E1、E3结合的无规卷曲态,这种构象的相互转化为其功能性与E1、E3结合及解离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