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UAE)、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IL-6、TNF-α、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TC、TG、UAE、Scr、BUN、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少白蛋白漏出。  相似文献   
122.
通过模拟高温和干旱处理,对喀斯特石漠化生境中南亚毛灰藓(Homomallium simlaense(Mitt.)Broth.Mitt)在胁迫条件下生理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毛灰藓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均与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和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少,但植株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在极端干旱和高温的条件下,南亚毛灰藓可通过降低生理活性,保持一定的可溶性糖含量度过胁迫期,同时丙二醛含量保持最低状态。高温和干旱处理结束后,进行复水处理,植株的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光合作用迅速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毛灰藓适应干旱和高温的极端条件可能与丙二醛含量有关,但复水结束后丙二醛含量升高,胁迫反而增强,说明南亚毛灰藓对高温和干旱具有一定耐受性,原因可能与其长期生存于喀斯特的石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3.
通过去除法控制竹丛密度,人为设置4种竹丛密度梯度[密度1:(3.83±0.53)株/m~2;密度2:(16±1.80)株/m~2;密度3:(39±1.69)株/m~2;密度4:(69±2.15)株/m~2],测定不同密度竹丛下的微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电导率、凋落物厚度),研究竹丛密度及微环境对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 Wall.)幼苗数量、存活动态、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竹丛密度对环境有显著影响,随着竹丛密度的增加,竹丛盖度、凋落物厚度、土壤温度升高明显;雷公鹅耳枥幼苗萌生量显著减少,4组密度梯度中幼苗数量分布依次排序为:密度1(28.53±3.14)株/m~2密度2(17.36±1.45)株/m~2密度3(12.36±0.93)株/m~2密度4(8.92±0.93)株/m~2,表明随着小径竹密度增加,其对雷公鹅耳枥幼苗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小径竹的密集生长可对雷公鹅耳枥幼苗的存活率产生影响,且对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径竹密集生长的环境不仅抑制了雷公鹅耳枥新生幼苗的分布和幼苗生长,还对种群的更新以及森林群落的演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可以为土壤养分的评价提供依据,对陕北黄土丘陵区20 a、25 a、40 a、50 a刺槐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刺槐林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显著增加(P0.05),均表现为在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而刺槐林土壤团聚体全磷含量变化较小;相同林龄刺槐林在0—20 cm和20—40cm土层中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最高。刺槐林0.25—2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原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有显著影响。营造刺槐林对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全效养分分配及其平衡关系存在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25—2 mm粒径土壤大团聚体中,通过影响0.25—2 mm粒径团聚体提高了土壤全效养分的供应和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25.
TPR(tetratricopeptide repeat)是在很多蛋白中均被发现到的一个含有34个氨基酸的蛋白重复序列,其基本功能是参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天蓝色链霉菌A3(2)中有70个蛋白含有类TPR结构域,NsdA是其中的一个,研究发现该蛋白对天蓝色链霉菌的产孢和产素都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中发现基因SCO7252和SCO1593编码含TPR结构的蛋白,中断SCO7252基因后菌株放线紫红素和钙依赖抗生素产量均提高,但形态分化没有明显变化,基因SCO1593中断后菌株在产孢产素及形态等各方面均未受到影响。基因SCO7252被命名为nsdB,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生长30h时开始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表明,天蓝色链霉菌的70个含类TPR结构的蛋白中有32个仅含该结构域,有25个另外含有DNA结合区域,这些暗示着它们可能直接控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6.
bldA编码天蓝色链霉菌中唯一有效识别UUA亮氨酸密码的tRNA(Leu)UUA。通过构建阿维链霉菌NRRL8165基因组亚文库,筛选得到含有阿维链霉菌bldA。及其侧翼序列的克隆。利用λRED介导的PCR targeting技术构建了bldA。的基因置换质粒pHL358,将其跨属接合转移进入阿维链霉菌NRRL8165,筛选得到bldA。基因置换菌株TW10。TW10表现为光秃表型,表明bldA。调控阿维链霉菌的形态分化。摇瓶发酵TW10菌株并对发酵产物进行HPLC分析,发现TW10菌株均不合成阿维菌素组分,提示阿维菌素的合成受bldA。调控;考察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areA3和aveR含有TTA密码,它们的翻译可能受bldA。调控,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7.
推测人骨形成蛋白3羧基端的127氨基酸的肽段为其成熟肽(hBMP3m)。将编码此成熟肽的cDNA插入含PL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DH中,构建表达质粒pDHB3m,转化大肠杆菌DH5α。42℃热诱导6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约占菌体总蛋白28%;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分离和洗涤后,溶解于尿素,在变性溶解状态下经阳离子交换层析,目的蛋白纯度至少在95%以上。再经稀释复性。然后将纯化、复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rhBMP3m)植入小鼠肌肉间隙,于不同时间取材观察,在局部可见典型的软骨形成、软骨内成骨以及骨组织形成的过程,证实所制备的rhBMP3m具有明显的异位诱骨活性。  相似文献   
128.
为了解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对家庭内传播的影响,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了94对夫妻和其中15户家庭中16名子女的STD病原体NG、CT、UU、HPV、梅毒螺旋体和白色念珠菌。结果表明:男性不洁性史为68.15%而女性为4.26%,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但其发病率无统计上显著差异(男76.60%、女73.40%)。STD感染以CT感染最高,达44.68%,NG感染为31.91%,HPV感染是15.96%,未检出梅毒和HSV感染。患者中两种及以上病原感染过35.11%。56.25%的子女STD感染系其患STD父母传染的。这提示如果夫妻任何一方检出有STD感染,另一方须做系统监测与咨询,以便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并避免子女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29.
灭鼠特(Thiasemicarbazide)系国内新产品,为考核灭鼠效果,我们于1984年3-5月对云南省之一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进行了试验,简报如下:致死中量的测定 试鼠 采自大理市及市郊,选择体重90克以上的健康鼠,6只一组,雌雄各半。 药物 吉林省农安县有机化工厂产品,15克塑料袋装,含量99%,无批号。系白色结晶状,无特殊气味,溶于水及乙醇,纯品熔点181℃。测定时剂量组间的比值为1.3;最高剂量组为10.6毫克/公斤,最低组为1.69毫克/公斤,有效组8组。以口灌法给毒。  相似文献   
130.
氟乙酰胺与毒鼠磷(C14H13O2Cl2N2)对多种鼠类有较好的灭效,而对黄胸鼠(Battus flavipectus)的毒力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78年7月-8月进行了有关试验,结果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