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巨大痛风石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该患者为晚期通风症患者,发展为痛风石.表现为痛风石结节增生,破坏肌腱以及骨组织.各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均支持痛风病的诊断.通过手术切除第一跖趾关节旁巨大痛风石,疗效满意.结论: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例患者经过各种保守对症治疗均无效.接收此患者后,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以及临床检查确诊,本病例痛风病变已发展至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手术后证明对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同时伴有骨关节破损的痛风石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完全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考察代谢调衡饮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和二甲双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代谢调衡饮,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 or P<0.01)。结论:代谢调衡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减重降压,降糖调脂功效,是干预代谢调衡饮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03.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AP2/ERF这类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的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由于拟南芥和油菜同属于芸薹属,具有相似的基因信息,利用油菜UniGene数据库,以拟南芥ERF转录因子保守序列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从一个UniGene Cluster中分离得到三个同类的AP2/ERF转录因子,从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分析、序列比对、进化树、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无序化特性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油菜来源的BnaERF1、BnaERF2和BnaERF3属于AP2/ERF转录因子的B-2亚族,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AtERF1相似。蛋白质无序化分析发现,油菜BnaERF1、BnaERF2和BnaERF3无序化程度小于拟南芥AtERF1。设计引物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15幼苗的DNA和cDNA中扩增了上述基因,初步分析BnaERF2没有内含子,BnaERF1和BnaERF3有内含子。另外,通过EST丰度分析显示,该类转录因子的表达最高峰在种子中,其次为花,在芽、茎和分生组织中没有检测出表达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4.
解析多倍体     
以图列分析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多倍体形成的原因,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多倍体形成过程,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更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105.
对光叶楮扦插生根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结果表明:IAAO活性在扦插初期逐渐上升,第10d上升到高峰,之后下降再上升,第30d达到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前25d POD活性变化规律与IAAO相似,但30d以后活性一直上升;PPO活性在扦插前期缓慢上升,第20d上升到了最高点,此后变化不大。还研究了IAAO、PPO、POD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关系,认为光叶楮扦插生根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根诱导期和根的伸长期3个阶段,愈伤组织形成期3种酶活性都呈上升趋势,根诱导期IAAO和POD的活性达到高峰;而根伸长期IAAO和POD活性下降,PPO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06.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7.
人工发酵古尼虫草中甘露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比色法简便、准确和快速地测定发酵生产的古尼虫草菌丝中甘露醇含量。结果表明 ,甘露醇的最大特征吸收峰在 41 2nm处 ,质量浓度在 1 0~ 5 0mg/L范围内线性较好 ,其回归方程 ρ=-0 842 +97 3 2 9A,r=0 9992 ;平均回收率 1 0 0 2 4% ,RSD =0 5 4% (n=5 )。样品中甘露醇采用水提取法 ,提取时间 2h。甘露醇显色后 2 0min内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 ,在测定时要注意排除果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此法测得发酵古尼虫草菌丝体中甘露醇的含量为 7.4% ,RSD =0 .2 4% (n =6)。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前胡属Peucedanum L.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属花粉为三棱长球形;三孔沟,边孔;外壁两层,层次分明。根据花粉形态可归为:矩形型和赤道收缩形型二个类型,其演化趋势为矩形型→赤道收缩形型。研究结果支持了关于前胡属在伞形科中是一个较自然和较进化的类群的观点。本文从孢粉学角度还初步分析了该属的属下系统,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9.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110.
集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 ,实践知、技、力、情的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