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以苦荞种子发育期全长cDNA文库中获得的与甜荞16 kD过敏原同源的基因BALP(Buckwheat Allergenlike protein,BALP; GenBank登录号GO496294)为基础,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47b-BALP,实现了在大肠杆菌Rosetta gami2 (DE3)中的高效表达,并对诱导...  相似文献   
12.
地表蒸散的遥感估算模型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散是地表水热交换的主要过程,其空间特征差异明显,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区域蒸散估算成为现实.本文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法的单层与双层遥感蒸散模型,并对这2类遥感模型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和比较.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得到发展和应用的大气-陆地交换反演模型(ALEXI),阐述其主要结构、特色和过程.该模型通过耦合双层能量平衡模型(TSEB)和简化边界层模型,减少以往模型对台站气象数据的依赖,明显提高区域蒸散估算精度.研究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蒸散胁迫指数(ESI)具有很强的区域干旱监测能力.在今后研究中,多元遥感数据融合技术、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与遥感蒸散模型的结合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王莉  陆彦  金飚  林明明  陈鹏 《植物学通报》2010,45(1):119-127
银杏(Ginkgo biloba)是现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 其生殖过程表现出许多原始特征和独特性状, 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专家的关注。经过近100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1) 银杏雄配子体发育周期长, 经历了从平周分裂到斜背式分裂,并最终垂周分裂形成带有鞭毛的游动精子; (2) 银杏雌配子体发育经历较长的游离核期和细胞化期, 分化形成颈卵器母细胞并经平周分裂、垂周分裂和斜向分裂形成成熟的颈卵器(包括有4个颈细胞和1个卵细胞); (3) 推测其精细胞中的液泡状结构为受精过程中的遗传物质载体; (4) 原胚的形成经历了游离核期和细胞化期。该文针对国内外最新银杏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银杏雌雄配子体发育、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形成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为进一步的银杏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从舟山群岛滩涂土壤中获得了海水和底泥样品,并从中提取到了一株耐盐细菌,通过用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得到了耐盐菌的单菌落。通过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菌株的抗性实验、质粒的提取、16S rRNA的PCR扩增及克隆、16S rRNA的全序列分析等手段,对该菌株的16S rRNA的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株嗜盐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舟山深海海泥中获得了底泥样品,并从中提取到了一株嗜盐细菌.方法:通过用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得到了嗜盐菌的单菌落,通过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菌株的抗性实验、质粒的提取、16SrRNA的PCR扩增及克隆、16SrRNA的全序列分析等手段.结果:得到该菌株的16SrRNA的基因序列.结论:该株嗜盐菌是一株新色盐杆菌.  相似文献   
16.
在所查到的文献中,胸前下盾螨 Hypoaspis praesternalis Willmann,1949和茅舍血厉螨Haemolaelaps casalis(Berlese,1887)已描述了雌螨和雄螨[1-6],本文描述这二种螨的后若螨及前若螨。1 胸前下盾螨 Hypoaspis praesternaltsWillmann,1949 后若螨(图1-3)体黄色,卵圆形,长宽 379-437 X 218-264(414 X 239)μm。背板覆盖背面大部,有狭而深的侧切口,前区有刚毛22对,后区有刚毛17对,均光…  相似文献   
17.
乌苏里土厉螨 Ololaelaps ussuriensis Bregetova et Koroleva,1 96 4和维内土厉螨 Ololaelapsveneta( Berlese,1 90 3)在所查到的文献中仅描述了雌螨和雄螨[1 ,2 ] ,本文描述其若螨。文中测量单位为μm,括号内为测量均值。1乌苏里土厉螨 Ololaelapsussuriensis Bregetova et Koroleva,1964  形态描述 后若螨 (图 1 - 3)体黄色 ,近圆形 ,长宽 51 7- 6 55× 4 0 2 - 540 ( 577× 4 6 6 )。背板覆盖整个或几乎整个背面 ,有深而狭的侧切口。背板前区有毛 1 9对 ,后区 1 4对 ,均细小 ,另有若干对小圆孔。胸板长 2 30 - 2 6 4( 2 37) ,St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干预下调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2,MEKK2)-Wnt偶联拮抗β-catenin泛素化,及对骨量变化、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甲强龙组(模型组)、甲强龙+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和甲强龙+FTZ组(实验组)。分别对股骨近端松质骨进行Micro-CT检查、组织病理染色,测定Wnt3a、MEKK2、β-catenin蛋白表达;提取模型BMSCs,经FTZ含药血清干预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测定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OCN表达;测定MEKK2、β-catenin蛋白表达;以及β-catenin/TCF转录水平。结果 1)在Micro-CT中,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前者BV/TV、Tb.Th、Tb/N等值降低,Tb/sp升高(P0.05)。ROI三维重建可见实验组骨小梁骨质改善,局部性修复;2)经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实验组可见骨小梁密度较模型组高、骨小梁形态较好;3)实验组骨组织中Wnt3a、MEKK2、β-catenin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4)GIOP大鼠模型提取BMSCs并予BMP2诱导,经FTZ含药血清(实验组)干预后,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实验组成骨反应增强(P0.05);5)BMSCs经FTZ含药血清干预,可提高β-catenin/TCF转录活性(P0.05);促进β-catenin、MEKK2蛋白表达(P0.05)。结论FTZ通过调控MEKK2-Wnt偶联拮抗β-catenin泛素化防治GIOP,从而改善微观骨性结构。  相似文献   
19.
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回顾白刺属(NitrariaL)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全球所产白刺属的12种植物作了详细的考证和系统整理。根据果皮结构及演化趋势,花粉形态及分布区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探讨了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提出了属下的分类系统,在此系统下编制出分组及分种检索表。根据其地理分布,绘制了白刺属植物的中国及世界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植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模式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目前对于大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模式却了解较少。本研究以秦岭南坡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有蹄类动物为对象,使用相机陷阱调查技术(camera-trapping),系统的调查了研究区域内大中型兽类的分布情况。我们将研究区域按300 m垂直间隔划分为5个海拔段,分别计算各海拔段内目标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和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研究有蹄类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特征。2008年3~12月,共调查123个有效位点,在4 307个有效相机工作日中共记录到7种森林有蹄类动物。其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为秦岭南坡有蹄类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平均RAI = 110.66),种群数量最多;其次是野猪(RAI = 28.25)和斑羚(RAI = 25.10);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则是群落中种群数量最少的物种(RAI = 1.33)。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海拔梯度内,各物种种群数量的垂直分布模式为:羚牛和林麝为单峰型,种群数量在中间海拔段存在一个峰值,两侧递减;斑羚(Naemorhedus goral)为单调递增型(R2 = 0.84),种群数量大体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小麂(Muntiacus reevesi)(R2 = 0.94)和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R2 = 0.79)为单调递减型,种群数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减少;野猪(Sus scrofa)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为复合型,分布模式较为复杂。整个有蹄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峰模式,在1 700~2 300 m的中等海拔段最高,符合中域效应假说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