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区序列设计PVX、PVS特异性引物对 ,根据P1基因区序列设计PVA特异性引物对 ,应用三重RT PCR同步检测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A病毒及马铃薯S病毒 ,分别得到 5 62bp、 2 5 5bp、 1 82bp大小的扩增片段。试验从反转录反应、PCR反应及循环条件 3方面讨论了试剂和循环条件对三重RT PCR同步检测 3种病毒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转录反应中dNTPs浓度、 3种病毒下游引物浓度比例对整个反应影响较大 ;其次是PCR反应中MgCl2 浓度和退火温度 ;  相似文献   
52.
三峡库区不同水文类型支流大型底栖动物对蓄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峡水库修建对库区不同水文类型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于2015年7月和2016年1月对三峡水库四条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研,分别对周期性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和长期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⑴7月份三峡水库145米低水位时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55头计59种(属),在受蓄水影响河段采集到底栖动物4种共40头,优势种为日本沼虾(占受蓄水影响区域的57.5%); 1月份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时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23头计69种(属),在受蓄水影响河段采集到16种238头,优势种为锯齿新米虾(占受蓄水影响区域的14.2%)。⑵周期性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长期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之间底栖动物密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非回水区底栖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回水区(P0.05),底栖动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极显著高于回水区(P0.01)。⑶7月份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共6个,分别是水深、流速、硝态氮、溶解氧、水温和电导率; 1月份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共7个,分别是水温、溶解氧、总磷、流速、深度、电导率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53.
连栽第1代和第2代杉木近熟林水文过程养分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介南  康文星  王东  姚利辉 《生态学报》2015,35(8):2581-2591
利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在获得连栽两代杉木近熟林的大气降水、穿透林冠水、地表、地下径流量等水文学数据,并测定其养分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连栽两代杉木近熟林水文过程的营养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中养分浓度第2代林比第1代林高20.30%—39.64%,养分的输入量比第1代多38.52%;穿透水中养分浓度,第1代和第2代林分别比大气降水中高4.149—4.895 g/kg和4.271—5.605g/kg,雨水对冠层营养物质的淋溶,第2代比第1代高2.94%—21.37%;地表径流中的养分浓度两代林差异不大,地下径流中的养分浓度第2代林比第1代高48.06%—78.87%,径流输出的养分量第2代林是第1代林的1.58—2.61倍;养分地球化学循环中,第1代林养分地球化学循环速率26.75%—29.95%,第2代林37.24%—47.43%,养分地球化学循环的周期第1代林3.3—3.7a,第2代林2.1—2.7a,养分地球化学循环中第2代林的养分流失率是第1代林的1.30—1.72倍,养分的净积累率只有第1代林的73.57%—87.14%。系统持留与利用由外界输入的养分功能上,第2代林低于第1代林。  相似文献   
54.
鲥鱼的食性研究和养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鲥鱼(Macrura reevesii)是著名的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在海洋中性腺逐渐发育成熟的产卵群体溯入长江、钱塘江等江河中繁殖,繁殖后的亲鲥重回海洋生活,待来年繁殖季节作为剩余群体又溯河产卵。受精卵在江中漂流,孵化成仔鲥。幼鲥在下游江段觅食生长,9—11月间体长达4.0—8.5厘米左右时降河入海。在海洋中肥育的成鲥,产卵前的鱼体丰腴肥硕,肉味鲜美,富含脂肪,历来被称为鱼之上品。 近几年来,鲥鱼产量明显下降,因此增殖鲥  相似文献   
55.
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甄翌  康文星 《生态学报》2008,28(11):5401-5409
改进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和根生态赤字/盈余的概念。改进模型减小了由于贸易因素而导致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偏差。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区域承受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压力的真实情况,而可转移生态足迹对本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旅游目的地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由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组成。通过研究根生态赤字/盈余来判断旅游发展的规模是否处于合理状态。以张家界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市2006年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190.05万hm^2,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22.10万hm^2,生态赤字为94.45万hm^2,根生态盈余为7.62万hm^2,反映出2006年张家界旅游发展规模合理。  相似文献   
56.
种康 《植物学报》2013,48(1):1-3
随着2013年新年钟声的敲响, 《植物学报》(原《植物学通报》)迎来了它的30岁生日。回首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 《植物学报》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的发展轨迹。作为学术交流平台,《植物学报》坚持以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管理工作者服务为办刊宗旨, 紧密跟随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的发展态势, 不断调整刊物定位, 已成为国内植物科学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57.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DNA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康 《植物学通报》1995,12(1):60-62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DNA序列分析中的应用种康(兰州大学化学系,兰州730000)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APILLARYELECTCTORHORESISONDNASEQUENCING¥ChongKang(Depart...  相似文献   
58.
壳聚糖基温度敏感性水凝胶具有原位成胶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修复和药物释放载体的研究中。近年来围绕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温敏水凝胶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基温敏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克隆壳聚糖酶基因于大肠杆菌中实现高表达,制备壳寡糖。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总DNA为模板扩增壳聚糖酶基因(CSN),克隆至载体pET23a(+)上,转化菌株BL21(DE3)。重组子经0.5 mmol/L IPTG诱导后,SDS-PAGE和质谱检测与鉴定重组酶。酶纯化后水解壳聚糖,薄层色谱分析其水解产物。结果:质谱证明壳聚糖酶(31.5kDa)成功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5%左右。纯化后重组酶浓度为900 mg/L,纯度95%、回收率85%,酶活力为10 000 U/mg。壳聚糖降解产物为壳二糖至壳四糖。结论:原核表达载体pET23a(+)-CSN构建正确,壳聚糖酶表达量与活性高,适用于水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