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目的 体外实验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的造血干细胞(HSCs)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iPSCs经体外诱导分化,形成造血干细胞(iPS-HSCs).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为单纯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和iPS-HSC+HUVEC组(iPS-HSCs与HUVEC进行共培...  相似文献   
72.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是捕食烟草上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的重要天敌,是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的潜在控制因子.为了探明不同因子对叉角厉蝽搜索效率的影响,提高田间释放的控害效果,本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因子(叉角厉蝽释放量、斜纹夜蛾幼虫密度和烟草植株数量)对叉角厉蝽搜索效率的影响,根据测得的不同因子处理下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的捕食率,所建立得到的搜索效率(Y)与叉角厉蝽释放量(X1)、斜纹夜蛾幼虫密度(X2)和烟草植株数量(X3)3个试验因子的关系的回归模型:Y = 67.82809+6.74050X,-4.92690X2-1.22581X3-9.22848X12-1.32656X22-9.98862X32+4.17500X1X2+8.17500X1X3+0.87500X2X3,能较好地拟合参试因子与叉角厉蝽搜索效率的关系.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对叉角厉蝽搜索效率的影响依次为叉角厉蝽释放数量(X1)>斜纹夜蛾幼虫密度(X2)>烟草植株数量(X3),叉角厉蝽释放数量对天敌的搜索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交互效应分析中,随着烟草植株数量的上升,叉角厉蝽的搜索范围扩大,抑制了叉角厉蝽数量和斜纹夜蛾密度的增益效果,对捕食效率产生负效应.叉角厉蝽释放数量、斜纹夜蛾幼虫密度和烟草植株数量均能影响叉角厉蝽的搜索效率,且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3.
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了去甲基化酶MBD2(methyl-CpG-binding domain 2,MBD2)在完全型葡萄胎(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CHM)和正常早期妊娠绒毛中的表达,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MeDIP(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甲基化芯片分析完全型葡萄胎和正常早期妊娠绒毛中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了差异甲基化基因并进行功能分类。MBD2的mRNA在完全型葡萄胎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绒毛(P=0.0083),Western blot(P=0.0005)和免疫组织化学(P=0.0091)检测到MBD2蛋白表达与Real-time RT-PCR结果一致。结果显示MBD2在完全型葡萄胎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绒毛组织(P<0.01),与正常早期妊娠绒毛组织相比较,完全型葡萄胎组织中相对有89个基因发生了去甲基化,其中85个基因可被映射到基因组图谱中,MBD2在完全型葡萄胎中的高表达及部分基因的去甲基化可能在完全型葡萄胎的发生中扮演了重...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制备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薄膜挤压-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观察和检测其粒径大小及分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评估体外释药试验。结果: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包封率达83.6%±2.37%,粒径103.5±26nm且分布均匀。24h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提示约有66.5%的盐酸洛拉曲克从脂质体释放出来。结论:新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脂质体粒径大小均匀,包封率尚有提高空间,具有体外缓慢释药的特性。  相似文献   
75.
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IK细胞因子(IK cytokine)在早孕小鼠(妊娠D1~D7)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后对胚胎着床的影响。结果显示,IK细胞因子mRNA表达在D1~D4逐渐升高,于D4达到高峰(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Real-time PCR结果基本一致,其蛋白表达在D1~D5逐渐升高,于D5达到高峰(P<0.05);IK细胞因子在D5胚胎着床点的表达显著高于着床旁组织;假孕小鼠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且整个假孕过程中没有表达高峰;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后24 h和48 h(即D4和D5)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HCⅡ抗原表达增强,且胚胎着床数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K细胞因子在胚胎着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用RT-PCR法扩增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末端血红素结合蛋白样结构域(PEX),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至E.coilBL21(DE3),经IPTG诱导后在约为42kDa处发现有外源基因的表达,密度扫描显示表达蛋白含量占菌体总蛋白的50%左右。重组蛋白质pET32a/PEX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其在上清液中的含量极微。含8mol/L尿素和10mmol/LDTT的裂解缓冲液溶解的包涵体采用金属整合层析有效分离出目标蛋白,纯化后pET32a/PEX蛋白质的纯度大于90%。在Transwell实验中发现复性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pET32a/PEX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7.
习惯性流产胚胎绒毛细胞LIF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8.
从拟南芥幼苗中提取RNA,通过RT-PCR克隆得到海藻糖酶基因后,将其构建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30a( )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高效诱导表达,继而对纯化得到的海藻糖酶蛋白进行活性检测和酶学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源的海藻糖酶基因在异体大肠杆菌中能够高效表达,纯化获得的海藻糖酶蛋白在试管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海藻糖水解活性,其活性最适温度为45℃.通过GC-MS分离检测,可以明显地看到酶反应过程中底物海藻糖和产物葡萄糖的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消长关系,这充分证明克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具有海藻糖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79.
分析植物组织中海藻糖的气质联用及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一种用1-甲基咪唑为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对植物样品中海藻糖等糖类物质进行乙酰化衍生化后的气相色谱分离、质谱鉴定的分析方法.以核糖醇为内标,通过校准曲线对植物组织中的海藻糖进行定量分析.此法测定海藻糖的最低量可达8.17×10-11g,适于植物样品中微量海藻糖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80.
难免流产蜕膜组织遗传印记基因PEG10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原位杂交、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36例难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PEG10 (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10)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分布, 并以36例同期正常早孕妇女为对照, 研究遗传印记基因在难免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自然流产中的作用。RT-PCR结果显示, PEG10在两组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 正常妊娠组平均表达水平为0.5994±0.049, 难免流产组为0.1783±0.037,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析也显示PEG10的表达规律与RT-PCR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 遗传印记基因PEG10维持一定水平的表达对早期胚胎发育和正常妊娠的维持有重要意义, 而其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难免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