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苜蓿花叶病毒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自于白车根草(Trifolium repens)上的一个苜蓿花叶病毒分离物AMV-SY为材料,比较了3种以差速离心为主结合PEG沉淀和超速离心提纯病毒的方法,对提纯病毒进行紫外吸收测定、电镜检查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的结果显示:以交替使用含有0.1mol/LEDTA和0.1mol/L MgSO4的磷酸缓冲液作为病毒悬浮介质的提纯程度最为理想,该方法提取苜蓿花叶病毒的得率为47.6mg/100g昆诺藜鲜病叶,该病毒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9kD。该方法的病毒得率较高、杂蛋白较少、病毒粒子完整,是比较理想的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22.
不断发展与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应运而生。同时,大量实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也为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相关理论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微信功能的充分挖掘,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生物资源学导论》课程中开展了基于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绩效。此外,我们还对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罗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一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打契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24.
<正>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是中国特有淡水龟类物种之一,分布于安徽、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香港等省区(van Dijk et al.2012)。由于长期过度猎捕、贸易及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导致眼斑水龟野生种群数量锐减,已被评估为濒危物种(IUCN 2015)。2014~2015年,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龟类研究基地,作者以执法罚没的20只成体眼斑水龟(5雄15雌,体重300 g以上)为养殖对象,在仿生态养殖条件下对该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25.
从湖南石门采集表现重花叶症状的马铃薯叶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线状病毒HN021。经双链RNA(ds—RNA)抽提、寄主反应测定、病毒粒子和内含体的形状观察,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以ds—RNA作为模板,用相应引物对HN021分离物的ORF4-UTR-ORF5片段进行RT—PCRP得到1kb左右的双链cDNA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所得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11株不同分离物的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HN021与分离自南美洲的三株分离物(COAT,KPA和HB)的同源性为78.4%—79.4%,与其它8株(分离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6.4%—97.8%。从氨基酸水平比较,HN021与COAT,KPA和HB三者CP和8kDa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6.5%—89.0%和74.3%—75.7%,相应地与其它8株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8.7%和97.1%—100%。序列分析的结果证实了HN021分离物为马铃薯X病毒,同时表明PVX明显存在两个组(组Ⅰ和组Ⅱ),HN021和其它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分离物的组Ⅱ,3个南美洲分离物属于组Ⅰ。  相似文献   
26.
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生物的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 基于三峡工程对珍稀濒危生物影响的现状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设计了支付卡式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国有单位为主的职工的支付意愿, 评估了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生物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白鲟(Psephurus gladius)、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的经济价值。回收有效问卷1,036份, 有70.08%的有效问卷反馈者愿意为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这些珍稀濒危生物而支付费用, 平均支付意愿值为127.82元/年。同时采用列联表及卡方独立性检验方法重点分析了总样本各因素对支付意愿值的影响, 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个人收入、对三峡工程的了解、对三峡工程的关注、对三峡工程对生物影响的了解等因素与支付意愿值显著相关。最后计算得出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这些珍稀濒危生物的经济价值为82.19×108元/年。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能源植物甜高粱种质资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能源危机和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迫使人们急需开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瓶颈之一是生物质原料不足。甜高粱的生物学产量和含糖量极高, 同时兼有耐旱、耐涝、耐贫瘠和耐盐碱等诸多优良特性, 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之一。该文从甜高粱的分类学、生物学特点、种质资源评价、功能基因以及基因组信息等方面综述了甜高粱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了甜高粱作为能源植物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28.
分子运动性预测麻栎种子离体胚轴适宜贮藏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和自旋标记技术,以硝基氧探针为标记物,检测了室温下麻栎种子离体胚轴脱水过程中分子运动性的变化。发现含水量0.7gH2O/gDW至0.64gH2O/gDW范围是细胞质粘度的转折区域,低于这个含水量区域,细胞质粘度骤然上升,推测这个区域是室温下保存离体胚轴的适宜含水量下限。通过变温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测定,找到离体胚轴含水量在0.43gH2O/gDW至1.02gH2O/gDW范围内,分子运动性的临界温度和玻璃态相变温度所在区间。根据分子运动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预测含水量为0.69gH2O/gDW的麻栎种子离体胚轴适宜贮藏温度约为-50℃。  相似文献   
29.
从大鲵皮肤cDNA文库中,筛选出大鲵铁蛋白重链AdFTH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864 bp,开放阅读框为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5′和3′非翻译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分别为120 bp和214 bp,预测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0.6 kD,理论等电点PI为5.41,预测蛋白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在5′-UTR的22—51 bp处有一个特殊的铁反应元件(Iron response element,IRE)。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铁蛋白重链在进化上有着较高的保守性。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大鲵铁蛋白重链mRNA在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肝脏的表达量高于其他8种组织,表明肝脏是大鲵主要的参与铁储存代谢的器官。成功构建了大鲵铁蛋白重链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2a-AdFTH,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表达系统和Ni2+亲和层析方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大鲵铁蛋白,并证实重组大鲵铁蛋白(Recombinant AdFTH protein,rAdFTH)具有氧化和吸收铁离子的功能,为进一步制备AdFTH抗体了解其在大鲵体内的多种作用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互花米草纤维与造纸污泥混合制作污泥纤维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纤维与造纸污泥混合制作纤维板,以互花米草秸秆、纺织长纤维和废纸浆与造纸污泥混合制浆,经抄纸板机复合热压成型得到工业污泥纤维板材,并分析不同纤维板材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基于"生物钢筋+水泥"模型,互花米草秸秆纤维与造纸污泥复合成的纤维板材在硬挺度、耐破度、密度和吸水性能上均具有明显优势。此工艺为综合利用造纸污泥等工业废弃污泥提供了可借鉴的工艺技术,并为综合利用秸秆纤维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