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12.
通过四对引物对89株采自琅琊山的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17类不同的单倍型,其中以BBBA型最多,占39.33%,而BABB型等其他9种单倍型较少,各占1.12%。该地区单倍型种类占已发现类型的57.7%,这说明在固定时间内同一地区的菌株也有较为丰富菌株类型,种群遗传结构是多样化的。具有较广寄主谱的BBBA型菌株是该地区的优势菌株,可作为生防菌株的重点筛选对象。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纯林中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异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省麻姑山马尾松人工纯林的111株球孢白僵菌进行遗传异质性分析,7个引物共得到58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93.10%.不同调查时间亚种群的Nei基因多样性(He)为0.255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825,亚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269,基因流(Nm)为0.8518,其中5月和7月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408;不同寄主亚种群的He为0.2623、I为0.3884,亚种群间的Gst为0.1964、Nm为1.0223,其中鞘翅目和鳞翅目间亚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163.表明麻姑山球孢白僵菌存在较高的遗传异质性,亚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亚种群内表现出相对较大的遗传变异,未见ISSR图谱相同或高度相似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林间接种式放菌及其后一周年的野外调查,从林间采集到30种寄主昆虫及从土壤、落叶和气流中分离到119株球孢白僵菌.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属于32个不同酯酶型,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释放菌株所属的酯酶型02包括从11种昆虫上分离出的18个菌株,表明林间释放的菌株已成功地在不同寄主昆虫种群中宿存下来,并以常发的地方病状态存在于松毛虫及松灰象甲等12种昆虫种群之中;当林间目标寄主缺乏时,其它寄主可将食物链维系下去.其它酯酶型分别包括1~23个菌株.一周年内的寄主转移动态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寄主间可转移寄生.每个酯酶型中的菌株对松毛虫的毒力相差很大,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中的延续和扩散流行不是1条路线,每个酯酶型至少代表食物网上的1条支链.有些环节的寄主连接了不同的酯酶型,使松林中食物网变得十分复杂,另外。从土壤、枯枝落叶层、林冠层和空气中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分属于不同的酯酶型,表明松林中还存在着复杂的腐生食物链,有利于松毛虫及其它害虫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微观萌发特征及宏观培养特性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2个性状集团经主成分分析后,得到微观萌发特征的主因子为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芽管总平均长度及芽管整齐度;宏观培养性状的主因子分别为察氏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菌落基质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及液体培养液的pH值。由主因子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两性状集团总体相关不显著(p=0.1378),但菌落生长速率与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及芽管总平均长度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由主因子指标进行的聚类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统计表明,相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相似性程度高于相同分离寄主间的菌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侵染双翅目昆虫的新种,新记录,新组合及新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智  黄勃 《菌物系统》1997,16(2):91-96
记录了最近在中国记载的侵染双翅目昆虫的虫霉目两个新种,毛蚊虫疠霉(Pandorabibionis)发现于浙江元的毛蚊(Bibiosp.)其初生分生孢子拟卵形,多对称14.4~20.5×7.2~11.5μm(平均16.5~17.4×8.4~10.4μm)L/D1.4~2.3(平均1.7~2.0);假根2倍粗于分生包子梗,末端膨大为吸盘状固着器,休眠孢子外壁刺毛状。19.1~21.4μm,食蚜蝇干尸霉  相似文献   
18.
合理化防的马尾松林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数量时空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马尾松纯林中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 ,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物种数分别占 51 %、1 2 %、7%和 2 6% ,益害生物个体数之比约 1∶ 1 0 .2个相似的林分或林间层次中 ,物种数、科数相等或相近 ,优势目相同 ,而且二者的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波动相对应地趋于一致 .主成分分析显示群落 1周年内处于“深秋准备越冬→冬眠→早春复苏→春、夏、初秋繁荣”的循环演替之中 ,其自我调节力和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报道采自安徽省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的高雄山虫草Cordyceps takaomontana及其无性型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应用单子囊孢子分离鉴定和微循环产孢的方法确证了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修订了高雄山虫草的原始描述。双梭孢虫草C.Bifusispora可能为高雄山虫草的同物异名。同时采集的具数个红色子座且有双梭形子囊孢子的虫草不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在3个不同地区引起蝉若虫地方病的蝉棒束孢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3个地方病种群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敬亭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石台种群最小.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地方病种群无优势性,均为多系的异质种群,遗传谱系与地理来源无关.敬亭山不同采集时间的菌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异质性.种群(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53,而基因流Nm为0.9110(Nm<1), 暗示低水平的基因交流是种群内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蝉棒束孢种群水平的高异质性和低优势性是维持蝉若虫地方病的遗传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