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114个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谱带大小0.2-3.0kb。8个随机引物中以CW38114扩增的谱带重现性和稳定性最好,共扩增出78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58条。供试菌株扩增图谱在260-650bp处有3条明显的共同特征谱带,在650—3000bp之间的谱带显示较大的多态性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主要分为四大遗传类型。其中第Ⅰ类和第Ⅲ类有两个亚类;三省区的菌株遗传多态性丰富程度依次为海南〉广西〉广东,并表现出地区性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柱花草炭疽菌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化寄生性。  相似文献   
92.
【背景】撕裂蜡孔菌(Emmia lacerata)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白腐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生防真菌进行开发和利用。【目的】对撕裂蜡孔菌SR5的抑菌能力和胞外产铁载体能力进行测定,挖掘其生防潜力。【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SR5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并通过不同浓度的发酵原液测定真菌胞外代谢物的抑菌效果;结合铬天青S(chrome azurol S, CAS)检测法测定真菌产铁载体能力,明确SR5抑菌特性。【结果】SR5以过度生长的方式快速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拮抗9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率为23.7%–62.7%,对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拮抗等级为Ⅳ级,而对其余8种病原真菌的拮抗等级为Ⅲ级,其中对香港丽赤壳(Calonectria hongkongensis)和间座壳(Diaporthe sp.)抑菌效果最佳;CAS检测法表明SR5能产生分泌型铁载体,产铁载体能力中等,最高铁载体活性单位(siderophore unit, SU)为44.1%。【结论】SR5以过度生长方式快速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而且以分泌...  相似文献   
93.
P515吸收变化中的慢上升相(P515s),可用Tris,NH_4Cl或尼日利亚菌素,加在低盐浓度的叶绿体中形成。在叶绿体和叶片样品中,不管有无P515s,都有明显的细胞色素b_6和f的氧化还原变化。在有解联剂存在下,中性红染料可测到膜内质醌醇氧化释放质子的过程,释放速度与P515s形成的速度接近。高盐浓度中暗适应的叶绿体,释放H~+的速度比P515s形成的速度快,其中质醌醇释放H~+的速度只有1~2 ms。在接近生理条件下(无外加供受体、抑制剂),P515s的起源与细胞色素b_6、f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的电子跨膜流动无直接联系,而质醌醇释放H~+的过程及随后的侧向扩散,可能是P515s形成的直接起因。  相似文献   
94.
哈尔滨产几种囊裸藻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全喜  何群 《植物研究》1992,12(3):283-300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哈尔滨市郊的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12种5变种进行观察,其中有中国新记录5种3变种,东北新记录5种1变种。文中对每个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并附有照片,认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囊壳的表面结构,对此属的系统分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是肿瘤抑制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它是乳腺癌特异性抑癌基因,1994年Miki等[1]采用定位克隆方法首次将Brca-1分离出来。Brca-1能防止细胞过快地或失去控制地生长和分化,在调节细胞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与凋亡及转录活化和抑制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都发挥重要作用,Korhonen等2003年报道Brca-1基因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6.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 采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mad3是GIT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内、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证实,GIT2与Smad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 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IT2增加Smad3的转录活性并增强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Git2-/-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Smad3磷酸化受到抑制,其骨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低于Git2+/+小鼠. 本研究表明,GIT2通过与Smad3的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97.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 studied the behavior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during mitosis in three human epithelial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normal epidermis (PcaSE-1, from a cancer patient), stratified epithelium (CNE, from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simple epithelium (SPC-A-1 from lung adenocarcinoma) respectively. CNE cells and SPC-A-1 cells express two different intermediate filament systems; keratin filaments and vimentin filaments, but PcaSE-1 cells only express keratin filaments. The keratin filament system in PcaSE-1 cells remained intact and encircled the developing mitotic spindle as the cells entered mitosis. In contrast, in CNE cells and SPC-A-1 cells, keratin filaments appeared to disassemble into amorphous cytoplasmic bodies during mitosis. However, their vimentin filaments remained morphologically intact throughout mitosis. We propose; (1) The disassembly of keratin filaments in mitotic epithelial cells is more or les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their cell malignancy rather than with the abundance of keratin filaments in interphase. (2) Intermediate filament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ositioning and/or centering of the spindle during mitosis. (3) The possible function of vimentin filament system in CNE cells is 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of chromosomes.  相似文献   
98.
1977年,外国杂志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1977年48卷第2期)发表了一个光电倍增管电源线路。特点是:从高压输出端的分压电阻上取样,与基准电压比较的差值放大后,用10Mc的高频耦合到调整管的基极上。因为没有直接接触,对大部分元件的耐压要求就较低,线路也简单。我们在试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99.
草铵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内吸型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未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铵膦除草剂油菜品种。本研究通过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成功将1个新型草铵膦抗性基因Syn1-RePAT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通过筛选获得了27株阳性单株。利用Southern blot技术筛选出其中的单拷贝T-DNA插入株系,并通过后代分离比检测对重要株系进行了拷贝数验证。利用Inverse-PCR技术对OV40-7、OV40-15、OV40-16和OV40-17等转化体进行T-DNA侧翼序列分析与比对,分离获得了各转基因株系的插入位点信息。对不同转化体株系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序列在T1~T3代材料的整合稳定性。RT-PCR和qRT-PCR表达分析证实,Syn1-RePAT转基因在多个转化株系的不同世代稳定超量表达。对T1代转化体进行功能鉴定,各转化体对草铵膦具有良好的抗性,至少可耐受6倍田间推荐施用剂量的草铵膦。本研究所创建的新型抗草铵膦油菜种质资源极具应用前景,为我国抗草铵膦良种培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0.
以纳他霉素为抑菌剂, 实验测定了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以及活体损伤接种炭疽病菌后, 纳他霉素对芒果(Mangifera indica)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纳他霉素处理后胶孢炭疽菌的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膜完整性、孢子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分布情况, 初步探明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 3 mg?L -1纳他霉素可显著抑制胶孢炭疽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落生长, 80 mg?L -1纳他霉素可有效抑制芒果贮存过程中果实炭疽病斑的扩展。纳他霉素处理后胶孢炭疽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2 mg?L -1纳他霉素处理8小时, 处理组胶孢炭疽菌孢子细胞膜损伤染色率为33.6%, 对照组染色率为13.9%; 处理组胞内活性氧产生染色率达46.9%, 比对照组高39.7%; 同时观察到纳他霉素使胞内线粒体分布不均且荧光信号微弱。以上结果表明, 纳他霉素可以破坏胶孢炭疽病菌细胞膜, 诱导活性氧大量积累, 并降低线粒体活性, 从而干扰菌体正常生理活性, 使其代谢活动受影响, 从而达到抑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