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沙漠化是玛曲高寒草甸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研究沙障固定+种草植灌+围封共同构建的综合性治沙措施对不同调查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玛曲高寒草甸严重沙漠化区域(流动沙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驱动土壤因子变化的生态机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开展沙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工作。结果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由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转变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与青藏苔草并重。不受调查区制约,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地上生物量大幅提高至18.04 g/m2和24.67 g/m2(P<0.05),盖度分别为23.8%和31.1%,较流动沙地显著提高了487.3%和589.2%(P<0.05),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盖度相近。土壤因子方面,除pH值外,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土壤全氮、全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地上生物量是驱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碳...  相似文献   
82.
小鼠胚胎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与心肌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83.
Cx43基因在人类及小鼠胎心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Cx4 3在人类和小鼠的胚胎心脏的表达 ,了解该基因在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选取人类 6~ 18孕周正常胚胎或胎儿心脏 6 3例 ,小鼠孕龄 9 5~ 16 5d胚胎心脏 6 4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显示Cx4 3基因在心脏的表达。结果 早期人类胚胎心脏中 ,Cx4 3在心室肌中没有表达 ,心房肌表达微弱 ,原始小梁网中表达很高 ,随着胚胎发育 ,在心房和心室的表达逐渐增强 ,小梁网的表达在胚胎 13~ 14周达到高峰。室间隔的肌部表达量较弱 ,膜部室间隔不表达。房室瓣和大动脉根部管壁Cx4 3没有明显表达。除了在大动脉管壁表达不同 ,小鼠胚胎心脏表达规律与人类基本相同。结论 Cx4 3对于胚胎心脏的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由于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患者增多,以及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伏立康唑作为新的第二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在体内、外的抗真菌活性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我科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应用伏立康唑对33例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逻辑性较差等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了适合医学微生物学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6.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结合活性与中和活性 .利用GST融合蛋白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 E6Sc Fv;分离包含体后进行变性和复性 ,再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 ;用 ELISA法和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 E6Sc Fv与配体的结合 ;用 L92 9细胞检测 E6Sc Fv对人 TNF- α细胞毒作用的中和活性 .经变性 ,复性与亲和层析 ,E6Sc Fv被纯化 ,在 SDS- PAGE上为单一蛋白带 ;体外结合与中和实验表明 ,表达纯化的 E6Sc Fv可与人 TNF-α结合并中和其细胞毒活性 ;进一步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证明当表达于细胞内时 ,E6Sc Fv仍保持了与TNF-α相结合的能力 .  相似文献   
87.
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抗人TNF-α单链抗体克隆入表达载体pET15b-Etag中,在T7启动子的作用下,经0.1 mmol/L 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8%.表达产物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一小部分以有活性的可溶性形式出现于细菌的外周质中.这部分可溶性的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6%,经双抗体夹心法和斑点印迹分析表明它具有抗原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88.
不同沙化阶段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与表土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源  马仲武  王小军  陈萍  唐霞  连杰  张琴  程小云  刘健  曲浩 《生态学报》2020,40(19):6850-6862
沙漠化是玛曲高寒草甸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与表土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为玛曲高寒草甸沙漠化的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参考。鉴于此,研究应用方差分析与典范对应分析,厘清了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的组成格局与变化规律,并对其与表土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伴随沙漠化的发展,表土水分与电导率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下降幅度显著(P<0.05);温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其中轻度沙化阶段最低,为24.32℃,极重度阶段最高,达30.79℃;(2)伴随沙漠化的发展,植物的盖度、多度依次降低,下降幅度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相近,呈潜在至轻度阶段上升,之后逐步下降的规律;(3)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表土水分和电导率对群落组成的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潜在与轻度沙化阶段,CCA前两轴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71.91%和55.25%,表土环境因子能够较好的描述植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水平的变化规律;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CCA前两轴的方差解释率不足40%,表土环境因子难以有效表征植物群落特征,预示放牧等人类活动在这些演替阶段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9.
冯予  陈萍 《生物数学》1997,1(3):46-58
本文研究用条件均值与条件方差的非参数估计识别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方法。并通过模拟考察了上述条件量对于模型识别的效果,指出对于一阶模型,条件均值是一个很好识别指标,本文最后还给出了确定模型阶数为一阶的方法,从而解决了一阶模型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0.
微生物学课程强调实践和应用性,在重视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知识体系讲授的基础上,需加强并有效考核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而服务于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本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探索实践:明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全课程贯穿课程思政,重视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系统采用“教师讲授LBL+团队学习TBL+案例教学PBL”多种方式打造高效教学课堂;以项目式综合实验优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量化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学科竞赛和论文发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