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开发新型荧光蛋白标记乳酸菌以填补国内研究空白,利用pSIP载体,构建了以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为标记,并以乳酸菌胆盐水解酶基因bsh为报告基因的乳酸菌融合表达系统。在4种不同启动子(P_(sppA)、P_(ldhL)、P_(32)和P_(slpA))调节下,相继实现了融合基因的诱导型和组成型表达,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mCherry-BSH同时检测出红色荧光活性和胆盐水解酶BSH活性。mCherry红色荧光标记的乳酸菌融合表达系统的成功构建不仅为研究乳酸菌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定植及存活情况从而揭示其益生功能的作用机理提供有利条件,也为更多活性蛋白在乳酸菌宿主中的表达、细胞定位、功能鉴定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布拉酵母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门诊收治的B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1粒(500mg),清洁外阴后放入阴道深部,每晚一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酵母0.5g/次,2次/d,口服,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7.77%),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00%vs 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8%vs 15.56%,P0.05)。结论阴道内用药联合口服益生菌对BV患者的疗效优于单一阴道内给药,患者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3.
籼粳杂种双单倍体的配子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英  徐云碧 《遗传学报》1997,24(4):322-329
对典型的灿与粳稻杂种,窄叶青8号/京系17F1花药进行培养获得的132个双单倍体的形态特性、同工酶与RFLP标记的分离与重组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是否存在配子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对4个重要数量性状和6个涉及籼、粳特征的形态指数进行考察所获数据均为连续分布,并呈正态曲线;(2)用8种同工酶对52个DH系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种同工酶显著偏离期望的1:1比率,而灿与粳的总基因型比率相近;(3)应用167个RFLP标记对132个DH系进行的分析发现,有36%标记发生偏分离,但偏籼与偏粳的比率相近,两个亲本基因组在DH群体中所占比率相同(各50%),各种基因组成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本研究虽观察到一些轻微偏分离现象,但籼粳基因基本上随机分离与重组,等位基因总频率未偏离1:1比率。  相似文献   
54.
以一对籼粳交(圭630/02 428)经花药培养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构建了含233个RFLP标记、覆盖基因组约2070cM的水稻分子图谱.利用QTL区间作图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如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7个性状的基因座位进行了定位分析,检测到8个主效基因和29个微效基因.双亲间性状差异较大有利于主效基因的鉴别.  相似文献   
55.
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水稻产量性状基因的分子作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云碧  陈英 《遗传学报》1995,22(1):46-52
本研究根据对估计标记-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之间重组率的两种分析方法(矩量法和最大似然法)、两种方差模型(QTL基因型之间的方差同质和异质模型)的分析,揭示了LOD值在标记-QTL连锁检测上所得结果的相关性高于重组率估计值的相关性。采用最大似然法和异质方差模型,估计了水稻产量构成有关的QTL与分布于11对染色体上的51个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之间的重组率,并对似然比(以LOD值表示)进行X ̄2检验,发现7个存在显著连锁关系的标记-性状组合,其平均重组率为10.0%。这些标记分布于第1、5、6、8和11等5对染色体上,涉及7个RFLP标记和3个产量构成性状,即每穗颖花数(RG573、RZ617、RG103)、单株穗数(RG64B)和每穗实粒数(RG101、RG244、RG653)。  相似文献   
56.
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控制水稻苗高的QTL, 用5个阶段和4个净增长量的数据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1,4,6,7,8,11,和12号上。SH-4 是主基因,它在各个阶段都表达,对苗高的贡献率在20%以上。结果表明, 数量性状的发育或形态建成是由数量性状位点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Abstract:QTLs conferring rice seedling heigh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using a DH population with 122 lines deriving from a cross between indica variety Zai-Ye-Qing 8 and japonica variety Jing-Xi 17. A total of nine QTLs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data of five stages and four sets of net increase data between two successive stages. Of all the QTLs, Sh-4was a major gene, it expressed at all stages and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0% of the varianc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antitative trait was controlled by the selective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a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相似文献   
57.
同源四倍体水稻突变株D4063-1直链淀粉含量比来源二倍体明恢63下降一半,即其直链淀粉含量为5.23%。为研究其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的原因, 根据普通水稻Wx基因设计引物, 扩增测序获得了D4063-1Wx基因的全序列, 并与已报道的Wx基因进行比对分析; 同源四倍体水稻D4063-1Wx基因最显著变化为在外显子序列中发生碱基缺失, 导致移码突变, 在第9外显子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4063-1Wx基因碱基位点的变化还导致其序列上酶切位点的变化,对常用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 同源四倍体水稻相对于籼稻和粳稻多了2个sphⅠ酶切位点, 相对于粳稻减少了6个AccⅠ, 增加了4个XbaⅠ, 1个XhoⅠ, 1个PstⅠ和1个SalⅠ酶切位点。聚类分析表明D4063-1Wx基因序列与籼稻亲源关系较近, 由此推测D4063-1Wx基因来源于籼稻的Wxa基因型。另外, 根据D4063-1Wx基因的碱基差异, 推测D4063-1Wx基因外显子碱基变化导致的RNA加工障碍是其直链淀粉降低的主要原因, 并可能与其米饭较软等品质相关。本研究还根据D4063-1和籼稻、粳稻的序列差异及D4063-1在该片段上的特征序列位点设计了用于识别D4063-1的寡核苷酸片段,并作为PCR反应的引物命名为AUT4063-1,将该引物与作者设计的扩增普通籼稻、粳稻Wx基因的引物F5配合使用, 建立了识别D4063-1的显性和共显性两种检测方式的分子标记, 为快速、准确鉴别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D4063-1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8.
花卉花色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传统的花卉育种手段相比 ,基因工程育种具有周期短、目的性强等优点 ,因而成为近年来花卉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花色是花卉育种的一个重要性状 ,自1987年首次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改变花色的转基因矮牵牛以来 ,花卉花色育种进入了分子时代。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花卉花色基因工程及花器官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陈英  张博 《实验生物学报》1996,29(3):255-267
外源DNA或染色质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中可以诱导细胞核样结构的重建。重建核除不具有核仁样结构外,在其它形态结构上与真核细胞核十分相似。前人的工作 重建中具有核仁前体结构。但可以是由于缺洗涤戌一核仁组织者的缘故,这些核仁前体不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生核仁。那么活性核仁组织 重建核中是否能发挥其功能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提取纯化了四膜虫的大核与大核的周边核仁。进一步去除大核与大核核仁分别加入非洲爪蟾卵非细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