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5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急性肺损伤(ALI)时氧化应激,TNF-α和IL-1β变化的干预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n=8):①生理盐水对照组(NC),②油酸损伤组(OA),③氨溴索+小剂量肝素治疗组(AH)。各组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6 h采血及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验结束后肉眼观察肺病理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检测肺组织原位凋亡细胞变化、肺组织湿干比(W/D),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光镜,电镜观察结果以及W/D提示氨溴索+小剂量联合治疗减轻了ALI造成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②OA组中显著降低的PaO2均在AH组明显升高(P〈0.01)。③抗氧化指标GSH-Px和SOD活力检测,发现AH组比OA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而氧化性指标XO活力和MDA含量则较OA组显著降低(P〈0.01)。④除给药前IL-1β外,在OA组中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1),但在AH组中有显著的降低(P〈0.01)。⑤AH组凋亡指数(AI)比OA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OA致ALI时,TNF-α和IL-1β明显升高,参与了ALI的发生与发展。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释放,发挥对AL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小鼠beta-防御素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小鼠heta-防御素2(murie beta-defensin 2,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mBD2,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BD2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获得pcDNA-mBD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应用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mBD2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了小鼠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iha细胞培养并采用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收集并裂解转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转染细胞内mBD2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裁体pcDNA-mBD2,为研究mBD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3.
中间纤维蛋白巢蛋白(nestin)在各种胚胎前体细胞及成熟组织中均有表达.近年一些研究显示,巢蛋白的表达上调和一些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有相关性.但是,巢蛋白在干细胞分化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还不为人知.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短发卡状的RNA为工具,以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为模型,对巢蛋白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划痕实验和迁移实验的结果均显示,巢蛋白基因沉默可以促进C6细胞的迁移.同时,BrdU渗入实验显示,此过程伴随着细胞增殖的增加.进一步研究显示,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5的活性在此过程中有显著的增加.此外,巢蛋白基因沉默所引起的迁移改变可以被cdk5特异性抑制剂roscovitine所回复, 而对细胞增殖则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巢蛋白基因沉默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相关,而cdk5是此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14.
以麦洼牦牛、斯布牦牛、天祝牦牛和九龙牦牛为研究对象,对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I,MCIR)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的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4个牦牛品种间及与普通牛间在MC1R基因的编码区内共有13个碱基差异,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现象,编码蛋白共有9个氨基酸差异.MC1R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有糖基化位点和7个跨膜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麦洼牦牛与斯布牦牛的MC1R基因相似性最近.本研究结果时今后开展MC1R基因与牦牛毛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牦牛的毛色遗传机理、基因定位、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对家兔急性感染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选用兔感染创面模型,分新型战伤止血剂、5A沸石、Quiclot和空白对照组对创面进行治疗,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内细菌计数等方法对各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动物模型伤口,炎症反应均小于其他各组;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织内细菌计数为104,比其他3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中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oactivator-associated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1,CARM1)和核因子-B(NF-B)在气道和肺组织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36只白色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气道和肺组织中CARM1和NF-B(P65)的表达,探讨其在哮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CARM1和NF-κB(P65)在对照组、哮喘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均有阳性表达,主要在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组织细胞胞核表达。CARM1和NF-κB(P65)在哮喘组表达水平为([123.75±41.55)和(126.92±46.74)],在地塞米松治疗组表达水平为([84.33±27.70)和(85.00±29.22)],均高于对照组的([51.67±8.29)和(52.75±9.07)个/400倍视野],地塞米松治疗组表达较哮喘组低。结论:CARM1和NF-B(P65)在哮喘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细胞胞核高表达,提示CARM1可能通过增强募集NF-B到相关位点激活NF-B信号转导通路并启动了多种前炎性基因和免疫调节基因的转录激活、诱发哮喘炎症反应。地塞米松可下调CARM1和NF-κB的表达而抑制哮喘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8.
CBR2激活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对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所致炎症反应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联用LPS和IFN-γ作为小胶质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AM1241组、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AM1241组和AM1241+LPS/IFN-γ组经AM1241预处理2h,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用含LPS和IFN-γ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代谢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炎症因子释放量,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LPS/IFN-γ组相比,AM1241+LPS/IFN-γ组细胞代谢率明显升高(P<0.05),NO、TNF-α、IL-1β和IL-10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活化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可减轻LPS和IFN-γ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损伤。  相似文献   
119.
朝医药是朝鲜民族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抵抗病邪的智慧结晶,该医学的核心是四象理论,在治疗上倡导"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长出的尚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在朝医药中归类于太阴人药,其功效有补肺、补肾阳、益精血等作用,主要用于太阴人的虚劳及气虚证。通过对鹿茸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其基础的研究,发现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上,朝医药与中医药之间有着某些差异,如果探讨两者之差异的根源以及其中关联,那么对药物的基础研究一定会开辟更多的思路并对临床应用也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关于健康成人左右运动神经传导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正常人左、右侧的末梢神经传导特点及易损伤性,探讨生活习惯与末梢神经潜在性损伤的内在关联,提高电生理诊断准确率。方法:100名志愿者为对象,检测正中、尺、胫和腓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F波,观察左、右侧的神经传导参数及左右差值与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结果:左侧尺、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慢于右侧(P值各为0.013、0.011)。MCV≤X-1S尺神经组的远端潜伏期(D Lat)、F波最短潜伏期(F-Lat)延长于MCV>X-1S组(P值均为0.000)。MCV≤X-1S胫神经组的近端波幅(P Amp)低于MCV>X-1S组(P=0.000)。右侧腓神经D Lat延长于左侧(P=0.007),D Lat≥X+1S腓神经组的MCV、F-Lat平均值慢或延长于D Lat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