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中国近代医学昆虫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除害灭病提供依据,取得显著的进展。研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或早期(1860—1909年)鸦片战争失败,帝国主义入侵。本阶段由外国人包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蘑菇伞介入治疗中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中老年PDA患者,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术后行心电图、x线胸片、TTE随访。结果:32例均1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x线胸片显示肺血较术前减少,心胸比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48小时(3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术后1、3、6月(32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LAD及LVDd、PASP进一步缩小;术后1年(30例)、术后2年(20例)、术后3年(12例)、术后4年(5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心脏大小及肺动脉收缩压恢复正常。结论:国产Amplatzer蘑菇伞介入治疗中老年PD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且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中期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07月至2012年07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年龄≥80岁,因冠状动脉CTO病变行PCI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患者的基线特征、病变特征、手术经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有69例高龄CTO患者,平均年龄为82.17±2.70岁,男性57例(82.6%)。14例患者同时存在2支CTO病变血管,21例患者闭塞近端钙化,24例患者闭塞近端迂曲,5例患者为原支架内闭塞。3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51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3.91%。有7例患者发生冠脉穿孔,其中1例出现心脏压塞并院内死亡。结论:即使通过适当选择患者,80岁以上高龄患者PCI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可以接受,但手术风险较高,需在有经验的心导管中心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74.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对动物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对动物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中,被选取动物的健康、免疫力情况,秋水仙素的用量,低渗的温度及时间,离心速度,细胞悬液的浓度以及摘片的技巧,染液的pH值均可影响标本的好坏。特别是秋水仙素和低渗操作对制片效果影响最大。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掌握关键步骤的操作,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就能取得良好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75.
庞先琼  赵学会  陈绍平 《生物磁学》2009,(14):2699-270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院内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从本院老年COPD继发医院革兰氏阴性杆菌(GNB)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213株GNB进行菌型分类,选用12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体外MIC药敏试验。结果:213株占COPD继发医院肺炎病原菌总数的69.6%(213/306)。老年COPD患者继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菌种分类为:铜绿假单胞菌(35.7%)、肺炎克雷伯菌(21.1%)、大肠埃希菌(17.4%)、阴沟肠杆菌(11.7%)、嗜麦芽假单胞菌(7.9%)、其他病原菌(6.1%);药敏结果表明,所有GNB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COPD继发GNB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控制院内感染GNB的发生和日益增高的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76.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入住我院CCU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院CCU的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于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急诊手术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评价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等.结果:200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植入支架数量为1.41±0.711枚,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无院内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心梗,临床随防7.3±1.9(5-15)个月,136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造影随访率72.3%,随访终点内死亡5例(死亡率2.66%),含心源性死亡3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其中再发心肌梗死1例,6例患者进行了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3.19%).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安全可行,且院内、术后7个月随访观察显示疗效显著,并明显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77.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25℃下生长最好,颤藻在30℃下生长最好;温度对藻类的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明显影响,在20℃、25℃、30℃3个温度下,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30℃时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分别是20℃和25℃时的1.42倍和1.13倍,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则表现为25℃>30℃>20℃,25℃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分别是20℃和30℃时的1.54倍和1.21倍,在20℃、25℃、30℃3个温度下,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均大于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说明在各试验温度下,微囊藻对颤藻的抑制能力均大于颤藻对微囊藻的抑制能力;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的两物种竞争结果可初步判断,20℃和25℃温度下,微囊藻在竞争中取胜,30℃下,微囊藻和颤藻可以实现不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78.
嫁接茄根系分泌物与抗黄萎病的关系及其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嫁接对茄子土传病害黄萎病抗性的影响,采用浸根法收集茄子根系分泌物,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检测了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和含量,测定了茄子根系分泌物及其模拟化感物质对黄萎菌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分析嫁接后茄子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差异,探讨了嫁接茄抗病性与其根系分泌物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嫁接使茄子发病率显著降低。土壤黄萎菌数量随发育时期的推进而显著低于自根茄。嫁接茄根系分泌物对黄萎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C-MS检测结果显示,嫁接换根使茄子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发生一定的改变,嫁接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了烃类、酯类、醇类、酚类、酮类、苯类和胺类物质,其中苯、醇和胺类在ZG中未检测到。但嫁接茄也缺少自根茄中检测到的炔类和菲啶。酚类公认的化感物质含量表现出自根茄大于嫁接茄。模拟物质对黄萎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在0.05 0.5 mmol.L-1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后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而豆蔻酸和棕榈酸均表现出随浓度增加先促进后抑制黄萎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
基于Ecopath评估蟹-稻复合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蟹-稻综合种养模式为我国水产养殖以及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复合经营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为了促进蟹-稻共作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应用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对该系统进行了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蟹-稻共作生态系统的最高营养级(3.140)高于稻田单作系统的最高营养级(2.67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两条途径,即以沉水植物和其他维管束植物为起点的牧食链及以碎屑为起点的腐质链;蟹-稻共作农田生态系统在6月和10月的Finn′s循环指数(Finn′s cycling index,FCI,0.55和1)和Finn′s循环平均能流路径长度(Finn′s cycling mean path length,FCL,2.066和2.077),稻田单作农田生态系统在6月和10月的FCI(1.14和0.81)和FCL(2.089和2.137),说明蟹-稻共作模式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华绒螯蟹的加入可以促进该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且随着螃蟹的成长,系统成熟度有所提高,只是较单作系统的成熟度低,共作系统有更大的成熟空间;蟹-稻共作农田生态系统在6月和10月的连接指数(Connectance index,CI)分别为0.135和0.135,稻田单作系统在6月和10月的CI为0.188和0.161,共作系统的各功能组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单作系统弱,稳定程度相对较低,蟹-稻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单作农田生态系统,且蟹-稻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80.
草原沙蜥秋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剖胃法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的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进行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草原沙蜥在8~9月间,以昆虫类动物为主要食物,占全部食物的95.8%。不同性别草原沙蜥取食的食物种类差异不显著,雌雄个体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均较大,雄性的食物多样性指数(IFD)及营养生态位宽度(BTN)均大于雌性。成体和亚成体之间以及亚成体和幼体之间食物种类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而成体和幼体间的食物种类差异极显著,不同年龄草原沙蜥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较小,IFD值与BTN值均是成体最大,幼体最小。总有益系数、不同性别的有益系数分别为V总=22.44%,V雌=12.76%,V雄=9.83%,草原沙蜥是对荒漠化草原有益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