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和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小孢子胚再生植株频率低是目前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其小孢子胚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提高胚再生植株频率,对促进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中更好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结球甘蓝中甘11和青花菜TI-111等基因型为试材,对影响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成植株的固体培养基类型、琼脂浓度、胚的类型及胚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滞留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的子叶胚在琼脂浓度为1%–1.25%的B5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最高。进一步通过8个不同基因型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的子叶胚在1%琼脂浓度的B5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达77.8%–97.2%。  相似文献   
52.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53.
血清多肽是癌症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建立、优化了检测多肽标志物的直接ELISA法,并应用于肝癌血清中的多肽标志物的检测。制备及纯化针对多肽标志物Pep5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其建立检测相应抗原的直接ELISA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5-20 ng/mL,检测限为1.24 ng/mL;标准品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3.66%及4.89%,血清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11.69%及18.18%;线性范围内(9、12和15 n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8.98%,99.61%和101.58%。应用该方法共检测160例正常血清、104例肝硬化及156例肝癌患者血清,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间差异显著(P<0.001),Pep5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96.2%。同时检测94例HCC血清中的AFP和Pep5,AFP检出率为63.8%,Pep5检出率为90.4%,AFP联合Pep5检测时,能将HCC的检出率提高至94.7%。  相似文献   
54.
植物繁殖生态学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模式,并根据过程解释模式,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植物繁殖生态学领域内,人们已经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模式,包括普遍的雌雄同体、分离的花果期、较低的结实率、大量的同时开花、胁迫生境更易出现的异交、生活史性状与交配系统的相互作用、花序内的花分化,以及花内的雄蕊分化(异型雄蕊)等.对这些模式如何从机理上予以解释,还需要植物繁殖生态学家的艰苦努力.本文着重强调了植物许多重要繁殖特征都可以通过植株、花序以及花各层次上的资源分配而得到很好的解释,尤其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协调其他不同侧重点研究得到的矛盾结论.在今后逐渐强调多因素、多尺度对花部特征与传粉系统的适应与进化的研究中,从直接决定花部特征与交配系统的资源分配出发,将是促进人们准确理解与预测花部特征适应与进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对胰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Patu8988/FU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MIF对胰腺癌细胞Patu8988及胰腺癌耐药细胞株Patu8988/FU增殖的影响,选择对两种细胞生长抑制率≤5%的浓度为其非细胞毒性剂量;观察非毒性剂量的MIF作用72 h后Patu8988/FU细胞对5-FU耐药性的逆转效果。结果:①MIF浓度≤10μmol.L-1对Patu8988及Patu8988/FU于细胞的增殖均无抑制作用(P>0.05);20μmol.L-1和40μmol.L-1MIF对Patu8988及Patu8988/FU于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MIF对Patu8988及Patu8988/FU细胞增殖具有剂量依赖性;②加入梯度浓度5-FU后Patu8988细胞和Patu8988/FU细胞的IC50分别为(2.394±0.011)μg.ml-1、(49.87±4.026)μg.ml-1(P<0.01),耐药倍数为20.83;Patu8988及Patu8988/FU细胞加入5-FU后分别与2.5μmol.L-1、5μmol.L-1、10μmol.L-1MIF共同孵育72h后,Patu8988/FU细胞对5-FU耐药性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42、1.71、3.10;Patu8988/FU对5-FU的敏感性明显增加(P<0.05),而Patu8988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并未改变(P>0.05)。结果还显示MIF作用后Patu8988/FU对5-FU的敏感性变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MIF对胰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Patu8988/FU耐药性的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6.
P38MAP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主要的信息传递途径之一,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细胞骨架重构及细胞周期,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阻断和调控P38MAPK的表达和活性,探索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文拟将P38MAPK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以人胰高糖素样肽-1(human glucagons-like peptide-1,GLP-1))为研究对象,以克隆载体pPblu2SKP/(GLP-1A2G)2基因为模板,利用PCR扩增获得GLP-1与其突变体GLP-1A2G的编码基因,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利用氯化钙法将其转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菌体经超声破碎后,裂解液用GST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融合蛋白,经凝血酶酶解,用Superdex G-75凝胶层析,得到GLP-1及其突变体GLP-1A2G的样品,经SDS-PAGE电泳测定,样品纯度〉90%。小鼠糖耐量试验表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而言,GLP-1及其突变体GLP-1A2G可以明显地控制血糖的水平,两者的生物活性并无明显差异。由于突变体GLP-1A2G较GLP-1可以更加有效的抵制DPPⅣ的降解,提示突变体GLP-1A2G较GLP-1在白蛋白融合或PEG修饰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调整肠道菌群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常规治疗加服培菲康,对照组TACE前后按常规治疗,2组TACE前后检测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肝功能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肝功能水平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TACE后血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肝癌TACE后应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血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状态,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迷迭香酸对羟自由基所致小鼠肝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迷迭香酸对羟自由基致小鼠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羟自由基(.OH),诱导小鼠肝线粒体损伤后,通过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等指标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肝线粒体羟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迷迭香酸剂量依赖地抑制线粒体肿胀,提高膜流动性,降低MDA的生成,增强SDH活性,差异显著。本实验证明迷迭香酸可以抑制.OH所致的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60.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回流法苦瓜皂苷的提取工艺。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苦瓜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法最佳工艺组合为A3B1C2D3,即70%乙醇,固液比为1:15,100℃回流提取1.5h,重复提取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