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重要药用真菌蝉花的分类地位和学名在国内外长期混乱,因其有性型未被发现,长期以来误作为根据巴西标本命名的Isaria (Paecilomyces) cicadae。作者最近在井冈山发现了其有性型,研究了标本及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及多位点系统发育特征,并与GenBank中相关种类的序列进行了对比,证明I. cicadae是物种复合群,确定蝉花是虫草科虫草属中的新种,使用传统药用真菌蝉花的古老名称将其命名为Cordyceps chanhua。蝉花子座淡橙色到淡桔黄色,子囊壳半埋生,475-602×222-319μm,子囊孢子246-360×1.5-1.8μm,分孢子圆筒形,6.4-13.8×2.1-3.1μm。孢梗束淡黄色至淡黄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3.5-10.5×1.5-4.5μm。  相似文献   
12.
蝉花的人工培养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在马铃薯-蔗糖,Richnrd,Czapek等液体培养基上,室温静培14天,液面形成菌膜,产生大量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深层培养只长菌丝团,未见有分生孢子产生。在一些自然基物上,菌丝体生长繁茂,并形成和寄主体上生长相似的孢梗束。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经药理学实验显示出明显的镇痛、镇静和解热等功效。  相似文献   
13.
细脚拟青霉被认为是蛾蛹草(Cordyceps polyarthra Moller)的不完全阶段。在自然基物上生长最佳,容易培养。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4—26℃,40℃分生孢子失活。无性世代周期观察表明,从孢子萌发到次代分生孢子产生仅24小时。药理试验结果,该菌对小鼠毒性口服剂量LD_(50)>70g/kg;腹腔注射 LD_(50)为17.6±1.78g/kg。并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镇静、镇痛等作用进行了实验,和对照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且毒性较低,可能成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资源菌。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菌株间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不同来源的4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在培养基量、接种量相同;培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比较它们之间的产孢量。并通过生物检测,计算出对菜青虫的致死中时。结果表明,菌株间在培养性状、产孢量及毒力诸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细脚拟青霉的培养及其产物的化学成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细脚拟青霉人工培养的几种固体培养基及其组合。认为大麦、小麦以及组合培养基中的麸皮+玉米面+谷糠(2:1:1)较合适。通常该菌采收期以30—40天为好,但氨基酸含量40—50天最高,60天以后下降。以天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作对照,此菌栽培产物通过分析表明,两者主要化学组分相似,所含氨基酸种类亦相同,但是多种氨基酸却高出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16.
细脚拟青霉的培养及其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祝安  陈召南 《真菌学报》1990,9(4):304-311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调查中发现松树上的菱沫蝉(Agrophora sp.)的新病原真菌一种,因其分生孢子远大于任何已知种虫疫霉,故定为新种巨孢虫疫霉(Eryniagigantea Li,Chert et Xu)。其初生分生孢子长倒拟卵形或拟纺锤形,对称或略弯曲,42.6—76.7×l 2.3—26.0μm(平均57.6×l 8.6μm),长径比2.2—4.9(平均3.1);顶稍圆或尖削;基部乳突略钝,有时有孢领。次生分生孢子倒拟卵形至广倒拟卵形;毛管分生孢子未见。假根成束。假囊状体及休眠孢子未见。  相似文献   
18.
蝉花的人工培养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陈祝安  刘广玉 《真菌学报》1993,12(2):138-144
  相似文献   
19.
刺绵蚧是诱发油茶煤污病的主要媒介,病虫之间的关系是:霉菌菌丝体表生,以刺绵蚧蜜汁为滋养,因此只要扑灭害虫,中断蜜源,该病自然消灭。 黑缘红瓢虫寿命长、食虫量大,是刺绵蚧强大的天敌,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调整群体自然分布数量,适时放养和汇收,就能有效地控制煤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祝安 《昆虫学报》1977,(2):155-162
刺绵蚧多毛菌(Hirsutella sp.)对刺绵蚧有较强的病原性。本菌对雌雄幼蚧、雄性预蛹以及老熟母蚧均有感病力。而暴发期往往落在老熟母蚧期。 此菌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繁育良好。而且适应温度范围较宽,人工接种平均气温11—27℃、相对湿度在80%以上都能致病。 菌体通过昆虫、水流等媒介物触及传染,每当种原中心建立之后,病菌就不断地向周围散布,成为再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