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黄土高原春小麦地上鲜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4个春小麦品种(定西24号、陇春8139、高原602和定西38号)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种植密度下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的地上鲜生物量,分析了春小麦地上鲜生物量随生育期的变化以及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相关系数较大的特征波段及其组合构建光谱特征参数以其作为变量,建立了春小麦地上生物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以参数F780D719为变量的对数形式y=3.9498ln F780+7.0596和乘幂形式y=512.99D7191.0174估算水平最高,前者均方根误差(RMSE)为0.2173,相对误差(RE)为10.45%,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54;后者RMSE为0.2188,RE为9.96%,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53。因此,上述两个模型可作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地上鲜生物量的最佳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2.
利用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对猪动脉内皮细胞 (porcine aorta endothelial cell,PAE cell) 胞膜小窝的三维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胞膜小窝在细胞膜表面呈不均匀分布并在局部形成聚集,胞膜小窝膜内外表面都由宽度约14~16 nm的条纹状结构所环绕,推测该条纹状结构主要由小窝蛋白和胆固醇构成,狭窄的胞膜小窝颈部区域存在高密度的丝状结构.三维结构显示胞膜小窝与纤维丝体网络(推测为微管网络)相互作用,暗示了细胞内吞可能的运输途径.  相似文献   
143.
张凯  张茨  孙飞 《生物物理学报》2009,25(5):325-334
作为将基因信息翻译为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对于生命活动至关重要。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核糖体结构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Thomas A. Steitz(耶鲁大学)和Ada E. Yonath(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文章以时间为主线,对核糖体结构以及基于结构的功能研究的历程、意义、历史性突破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由此对结构生物学的未来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4.
小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研究其病理和影像的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为后期的唔疗提供了实验信息。使用7~8周龄小鼠,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用重物压迫脊髓,缝合皮肤,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不同的时间进行行为学评分及病理和影像学的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行为学评分较高,而实验组评分较低。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影像学的改变。可见在实验组中小鼠脊髓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且出现明显的组织和影像改变,在行为学上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适用于脊髓再生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5.
幼苗阶段是森林群落更新的瓶颈, 研究木本植物幼苗组成和分布格局对正确认识森林群落构建以及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基于幼苗阶段的研究取样强度较小, 主要涉及常见种, 缺乏对稀有种的有效监测。我们对古田山24 ha森林样地幼苗监测网络进行了扩建, 在已有507个1 m × 1 m幼苗监测样方的基础上, 增设了285个5 m × 5 m幼苗样方, 对样方内所有高度≥ 10 cm且胸径< 1 cm的木本植物幼苗按大样地监测标准进行了定位、挂牌、鉴定和测量。本研究利用2012年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的首次调查数据, 比较了24 ha大样地中不同取样强度下幼苗和非幼苗(胸径≥ 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在物种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以及生境偏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1) 285个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共计有木本植物幼苗138种20,581株,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经多度校正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1 m × 1 m幼苗监测样方以及24 ha大样地的非幼苗个体, 该结果与基于Rarefaction方法计算的物种数期望值结果一致; 与1 m × 1 m幼苗监测样方结果相比, 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内物种数-取样面积曲线趋于饱和。(2) 5 m × 5 m幼苗监测样方幼苗与24 ha大样地非幼苗个体物种多度呈异速增长关系, 表明植物在幼苗阶段受到负密度制约效应的影响, 死亡率相对较高。(3)取样强度和胸径阈值的选取对群落稀有种的界定有重要影响,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山鸡椒(Litsea cubeba)、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thunbergii subsp. formosa)等物种在24 ha样地水平被认为是稀有种, 但是在5 m × 5 m幼苗样方却属于常见种。(4)指示种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不同取样强度的幼苗生境指示种与基于大样地非幼苗个体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5 m × 5 m幼苗样方中, 13个物种与单一生境类型显著相关, 其中仅有3个物种与1 m × 1 m幼苗样方指示种相同, 与24 ha大样地非幼苗相比, 仅有2个共有指示种。总之, 不同取样强度可显著影响幼苗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分析结果, 通过样方扩建对林下幼苗进行系统监测, 可进一步加深对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6.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兴奋剂,可减少动物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同时,沙丁胺醇易在动物肌肉和内脏器官中蓄积残留而引起食物中毒。从1997年起我国就明令禁止沙丁胺醇用作饲料添加剂,然而近十几年来“瘦肉精”中毒事件仍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因此,本文综述了沙丁胺醇代谢动力学、在动物组织器官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及监管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监管沙丁胺醇在畜禽养殖环节违法添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刺激与大气PM2.5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交互毒性作用。方法:提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别在18℃、24℃、30℃、37℃、43℃下培养,每个温度组下设置不同浓度PM2.5处理,依次为100μg/ml、50μg/ml、25μg/ml、0μg/ml。处理8 h后,观察两因素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组织形态学、细胞存活率和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同一温度下,不同剂量PM2.5组的相对细胞存活率和吞噬功能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剂量越高,毒性作用越强,吞噬功能越弱。而在各温度组间,37℃组相对细胞存活率和吞噬功能最高,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相对细胞存活率降低,吞噬功能下降。结论:不同温度刺激和大气PM2.5处理均会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使其吞噬能力降低,并且温度与37℃差距越大、PM2.5浓度越高时毒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8.
珠三角高产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珠三角高产池塘养殖环境状况, 分析珠三角高产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池塘水质的相关性, 研究于2016年7—8月对珠三角地区6种主要高产养殖模式30口池塘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共采集浮游动物55种, 其中原生动物17种、轮虫2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5种。6种养殖模式池塘中, 大口黑鲈S池塘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 为34种; 草鱼池塘最少, 为18种。(2)30口池塘共记录优势种8种, 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各4种, 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不占优势。在6种养殖模式池塘中, 优势种也仅包括原生动物和轮虫, 优势种种类数变化范围为5—8种。(3)30口池塘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 分别为21354 ind./L和9.36 mg/L。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种养殖模式池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RDA分析结果表明, TP和pH是影响珠三角池塘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采用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 6种养殖模式池塘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 6种模式养殖池塘均处于α-中污状态, 且以草鱼池塘的污染最为严重。本研究首次利用浮游动物对珠三角高产池塘进行水质评价, 研究结果可为池塘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9.
为评价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子实体醇提物对SW620结肠癌细胞的影响,用alamarBlue?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propidim iodide,PI)染色法和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H2DCFDA)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细胞周期变化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释放量,结果表明桑黄子实体醇提物在12.5-100μg/mL作用浓度下具有抑制SW620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对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细胞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桑黄子实体醇提物能诱导SW620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周期变化,可降低G0/G1和G2/M期细胞数量,并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ROS实验结果提示桑黄子实体醇提物的促肿瘤细胞凋亡与ROS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150.
动物个体的皮下脂肪厚度(subcutaneous fat thickness,SFT)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取决于活体内脂肪酸合成与氧化竞争的动态平衡点.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脂肪沉积、代谢和肌肉生长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了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在1,2,3,4和5月龄间背部皮下脂肪中这些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发现长白猪有25个基因在月龄间的表达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且包含23个基因的“参与脂肪或类固醇代谢的酶和调节蛋白”基因分组在品种间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提示两猪种脂肪沉积能力的巨大表型差异可能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规律密切相关.STEM聚类分析显示长白猪和太湖猪各有两个表达模式分别具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但太湖猪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散,占主导优势的表达模式没有长白猪明显.提示太湖猪脂肪细胞内参与相关代谢活动的基因间的调控关系较长白猪复杂.基于动态贝叶斯模型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猪种在脂肪沉积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活动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可从中挖掘相关性状潜在的关键特征基因.此外,对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显示两种实验方法结果的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74±0.071.以上结果筛选出了对于猪脂肪相关性状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并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基因,初步揭示了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