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在分化生长速度上相对竞争的平衡点是猪肉质和胴体性状的决定因素.利用Oligo功能分类芯片检测了瘦肉型的长白猪和脂肪型的太湖猪在初生、1、2、3、4和5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初生至5月龄的品种间分别有15、16、11、13、18和20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倍数大于2倍.品种内的方差分析表明,长白猪分别有18和22个基因,太湖猪分别有3和7个基因在月龄间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先降后升是两品种内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且长白猪和太湖猪分别有7和6个基因的表达模式明显偏离其他基因,提示其可能受到了重要的调控. 此外,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均与芯片结果呈正相关趋势.以上结果筛选出了对于猪肉质和胴体性状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肌纤维生长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和互作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2.
黄土高原春小麦叶面积指数与高光谱植被指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4个春小麦品种(定西24号、陇春8139、高原602和定西38号)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谱反射率及对应的叶面积指数(LAI)。综合分析比较了9个常见植被指数与春小麦LAI的相关性及预测性。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的生育阶段,这9个植被指数与对应的LAI都有很好的相关性以及对LAI有很好预测性。其中以抽穗-开花期植被指数的表现为最好;全生育期这9个植被指数与春小麦LAI的相关性更高,对LAI的预测性更佳,并且大于任何一个生育阶段;其中以近红外与绿光波段的比值R810/R560的预测力最好,故选取R810/R560(x)作为预测全生育期春小麦LAI(y)的最佳植被指数,建立最优模型Y=0.1769x^1.5261,并采用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密度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2平均为0.9280,估算的RMSE平均为0.0762,准确度平均为0.9068,说明此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3.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区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 RAPD-PCR技术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 7个克氏针茅 (Stip a krylovii Roshev.)种群进行了分析。从 10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1个有效引物 ,共扩增出 2 2 9条稳定的 DNA带 ,其中 171条带具有多态性 ,多态性百分比 (PPB)为74.67%。将每个扩增产物看作一个独立的性状 ,按其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 ,计算 Jaccard、简单匹配系数 (SM)和 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 ,通过 UPGMA法构建分子标记聚类图 ;并通过主成分分析 (PCA)和主轴法分析 (PAF) ,将 7个种群分类 ;统计各个种群特异性 DNA带 ,计算占总扩增条带的百分数。结果表明 :(1)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扩增结果差异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 )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这种分化是与种群之间的实际距离相联系的 ,相距越远 ,种群相似程度越低 ,进一步分析表明种群的分化是与所处生境逐渐旱化相一致的 ;(3 )聚类图上将 7个种群分为 3类 ,PCA和 PAF分析通过 3个成分或因子也将 7个种群分为 3类 ,支持了聚类图的分类结果 ;(4)特异性位点所占百分比与种群所处生境也有一定的联系 ,它与环境干燥度的相关系数为 0 .76(P<0 .0 5)。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6例行"杂交式"颈前路治疗及33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资料、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生理曲度、JOA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颈前路组:56.23±7.64岁,颈后路组:55.76±8.18岁)、性别(颈前路组:22男/14女,颈后路组:20男/13女)、颈椎生理曲度D值(颈前路组:7.41±3.14,颈后路组:8.19±2.74)、JOA评分(颈前路组:9.08±1.09分,颈后路组:8.82±1.26分)、病程(颈前路组:17.24±7.36月,颈后路组:15.75±5.78月)和受累节段(颈前路组:3.11±0.26个,颈后路组:3.24±0.39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后路相比,颈前路的术中出血量(颈前路组:221.79±178.02 mL,颈后路组:483.07±434.25 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颈前路组:196.54±51.88 min,颈后路组:175.12±54.93 min)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颈前路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和JOA评分逐渐增大,而颈后路组患者椎生理曲度减少,JOA评分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出现植骨未融合、声音嘶哑和脑脊漏液,颈后路组发生轴性疼痛和C5神经根麻痹,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前路组:13.89%,颈后路组:12.12%)(P0.05)。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上各有优点,临床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5.
对沈阳市郊区秋菜田斑块与相邻接的其它景观要素的某些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某一时段内通过一秋菜田斑块和一玉米田斑块之间界面移动的节肢动物类群和数量,观测到7个目的昆虫以平均流量10.3只*m-1*d-1通过两斑块边界相互流动,以及一乡村道路交通扬尘对秋菜田上降尘率大小和范围的影响,受道路交通影响较大的范围可达菜田内14m处.并以这些观测结果为基础,讨论了农业景观中农业生态系统镶嵌的某些原理.  相似文献   
106.
用人工重组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1ra)免疫新西兰兔,获取高效价特异的IL1ra抗体。用氯氨T氧化法制备125I标记IL1ra,经SephadexG25纯化,竞争性抗原抗体反应采用非平衡法,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同抗体反应37℃6小时后加入125I标记抗原继续反应4℃24小时。经PR试剂分离结合和分离的标记抗原。该法标准曲线范围3~96ngml,最低检出量为(90±14ngml,n=89),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病人血清含量为(3906±1523ngml,n=14)。肠缺血再灌损伤后6小时大鼠血清中IL1ra较伤前自身对照明显增加(P<0001,n=82)。肺灌洗液中损伤前后没有明显差异。该法特异、灵敏、简便,可用于人血清和大鼠血清及肺灌注液中IL1ra的分析 。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猎豹(Acinonyx jubatus)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采集新鲜粪便样品,对9只健康成年野生猎豹(4只雄性,5只雌性)的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对猎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测序共获得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V3–V4区有效序列599349条,序列平均长度405 bp。通过以97%的序列相似性进行分类,共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268个。经序列比对和分类鉴定,这些OTU都属于细菌域,包括10个门,21个纲,35个目,72个科,144个属。其中,丰度最高的5个细菌门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平均占OTU总数的42.2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1.54%)、梭杆菌门(Fusobacteroidetes,16.66%)、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0%)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19%)。拟杆菌门的丰度较低是猎豹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丰度最高的5个科依次是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31.28%)、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平均占17.66%),梭杆菌科(Fusobacteriaceae,15.46%)、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12.40%)、梭菌科I(Clostridiaceae_I,6.93%)等。丰度最高的5个属依次是柯林斯氏菌属(Collinsella,30.16%)、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15.46%)、艰难梭菌属(Peptoclostridium,11.46%)、Blautia属(8.28%)和狭窄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6.39%)。约有2.32%的OTU没有归类到属。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猎豹肠道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为2.93–4.41,Simpson指数为0.72–0.91。通过依据性别进行分组,对雌雄两组之间的alpha多样性比较表明,雄性组的物种和Shannon指数略高于雌性组。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雌雄两组之间的差异高于各组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然而,聚类分析显示,相同性别的猎豹的肠道微生物并没有聚在一起。【结论】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猎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和性别差异,为猎豹的保护、救护饲养和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8.
张凯 《生命世界》2023,(8):68-77
<正>作为昆虫类第二大类群,鳞翅目昆虫的一生充满着奇幻色彩,它们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该过程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即它们的幼虫和成虫个体在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截然不同。于鳞翅目昆虫而言,幼虫期持续时间最长,我们一般称鳞翅目幼虫为毛毛虫,也是疯狂取食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幼虫阶段的活动能力有限,容易受其主要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的攻击。然而,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具备有利于其生存的“看家本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不同毛毛虫如何练就各自“本领”。  相似文献   
109.
朱芸  盛尚  郑进凤  伍素  张凯  徐雨 《动物学杂志》2022,57(2):205-212
小岛屿效应打破了传统的种-面积关系认知,是当前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生境破碎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的研究缺乏以人类干扰度较高的城市破碎化生境为载体来探究小岛屿效应问题。本研究以贵州花溪大学城30个面积0.25 ~ 290.40 hm2的残存自然林地为研究区,在2017至2021年的鸟类繁殖季对林地中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8种,隶属于11目41科。剔除高空飞行、非森林鸟类及偶然出现的物种后,不同斑块中的鸟类物种数介于12至49种之间,平均每个斑块24种。在R软件中利用“sars”包构建4种关键种-面积回归模型发现,先平后升的两段式回归模型是预测种-面积关系的最佳模型。该模型显示,在面积阈值1.16 hm2之上,物种丰富度随着面积的增加逐渐增多,符合传统岛屿生物地理学提出的面积效应;但是,在面积阈值1.16 hm2之下,物种丰富度不随面积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出小岛屿效应的特征。小岛屿效应的形成可能与喀斯特特殊地貌环境、食物资源或“中转站”、“垫脚石”等生态功能相关,其具体发生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尽可能保护自然林地并设计绿色过渡带,在优先保护大林地斑块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小林地斑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分析了脉冲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的研究进展,制作了不同波长的脉冲LED光源面板;测量了灯面板下方25 cm处光合光子通量密度(PPFD)随光源波长、频率和占空比的变化;在固定光源工作周期条件下,研究了光合速率随频率的变化,发现在不同波长下,植物光合速率具有最佳频率;在固定光源频率条件下,研究了光合速率随占空比的变化,发现在不同的占空比下,植物的光合速率有其最佳的占空周期;由于在固定频率或固定占空比条件下,其PPFD不能随着占空比和频率的变化而保持恒定,因此提出了光碳能力的概念(光碳能力=光合速率·PPFD-1=Pn·PPFD-1,其中Pn为光合速率,其生物学意义是一个光子能量转换多少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光合作用);在固定光源占空比条件下,研究了光碳能力随频率的变化。每种光源,均有对应优化的频率,对应得到此种光源下最大的光合速率;每种光源,均有对应优化的频率,对应得到此种光源下最大的PPFD;每种光源,均有对应优化的频率,对应得到此种光源下最大的光碳能力。本文通过提出光碳能力来衡量植物光照参数与碳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