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247篇 |
专业分类
7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与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高温(HT: 42 ℃/32 ℃)和亚高温(SHT: 35 ℃/25 ℃)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亚高温明显抑制幼苗生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趋于升高,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呼吸速率(Pr)和暗呼吸速率(Dr)先上升后下降,高温、亚高温引起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高温、亚高温可使黄瓜幼苗叶片的暗下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渐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HT处理的RuBP羧化酶(RuBPCase)和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逐渐降低,而SHT处理的胁迫初期变化不大,3 d后趋于降低;HT和SHT处理的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活性与mRNA表达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见,适宜光强下短时亚高温处理黄瓜幼苗不会产生明显光抑制,高温胁迫会对其PSⅡ反应中心造成严重损伤;光合酶受高温胁迫诱导,但其诱导效应与温度升高幅度和高温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分析幼儿师专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用SCL-90量表对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7级和08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幼儿师专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幼专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课程开设有关,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幼专女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3.
以'新泰密刺'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日光温室条件下,不同月份黄瓜商品成熟果实及其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芳香物质及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差异.结果显示:(1)黄瓜果实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有2E,6Z-壬二烯醛、2E-壬烯醛、2E-己烯醛、2,6-壬二烯醇、正己醛、戊醛、2-戊烯醛和3,6-壬二烯醇.其中2E,6Z-壬二烯醛相对含量以5月份最高,1月份其次,11月份最低;具有黄瓜香气的2,6-壬二烯醇和3,6-壬二烯醇,以及与黄瓜风味品质密切相关的2E,6Z-壬二烯醛/2E-壬烯醛比值以1月份最高,5月份其次,11月份最低.(2)1月份黄瓜果实的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大于5月份,说明低温弱光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和积累.(3)随着果实发育天数的增加,黄瓜2E,6Z-壬二烯醛、2,6-壬二烯醇和3,6-壬二烯醇相对含量,2E,6Z-壬二烯醛/2E-壬烯醛比值均较大幅度升高,商品成熟期达到高峰,若延迟采收,上述指标多趋于下降;2E-壬烯醛、2E-己烯醛、正己醛、戊醛等的相对含量多随果实发育而降低,商品成熟期2E-壬烯醛、2E-己烯醛和正己醛降到最低,之后快速升高.研究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及二者的比例与2E,6Z-壬二烯醛和2E-壬烯醛相对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说明黄瓜风味品质与其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正常。林下植被层、倒落木质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林下植被层。未成林期、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群落的碳储分别为6.585、66.934、90.019、125.103、162.68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3.254、58.521、78.086、108.02、138.096 t.hm-2,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10.859、1.988 t.hm-2。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5.99%、2.17%和11.85%。在不同发育阶段群落和乔木层碳储量的年生产力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中龄林的碳储量累积速率高于幼龄林及成熟林,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0.940、3.889、3.615、3.628、3.968 t.hm-2,乔木层年生产力分别为0.465、3.39、3.137、3.133、3.368 t.hm-2。林下植被层年生产力呈"U"形变化,平均值为0.079 t.hm-2。倒落木质物层的年生产力呈线性增长,平均值为0.423 t.hm-2。研究认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5.
设施葡萄萌芽调控中需冷量和需热量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需冷量估算模型(≤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分别测定了14个设施葡萄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并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存在一定差异,需冷量值介于754~1489h(≤7_2℃模型)、497-757h(0~7.2℃模型)或192~755.5CU(犹他模型),需热量值为18491~24070GDH℃(生长度小时模型)或120~377D℃(有效积温模型),且欧亚种品种需热量普遍高于欧美杂种品种。另外,本研究还表明,用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出来的需热量值与需冷量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有效积温模型估算出来的需热量值与需冷量值之间则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检测江苏盛泽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OXA和NDM-1耐药基因,分析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酶情况;用PCR的方法检测OXA-23、OXA-24、VIM、IMP和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30株分离菌中25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22株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未扩增出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论本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37.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的异速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目前已经实现了苗种的全人工繁殖,为了改善西伯利亚鲟苗种培育技术,采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显微拍照并对仔稚鱼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研究了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仔稚鱼(0~53日龄)发育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性上的意义。结果表明:在9、28、37日龄时分别出现3个全长生长拐点。因此,全长的生长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83、0.79、2.68和1.71 mm·d-1,其中第3个阶段的生长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体质量的增长可以用Gaussion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9;全长(FL)与体质量(BW)的关系为BW=0.2×10-5(FL)2.72,为负异速生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仔鱼的许多关键器官的大小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眼径在3~4日龄时,最先达到生长拐点,这意味着眼部是优先发育的,使其在出膜后就能有效地躲避敌害;口宽在17~18日龄时出现拐点,此时随着感觉器官和各鳍的不断完善,主动摄食能力不断加强;胸鳍、背鳍、臀鳍的长度也分别在16~17、13~14、21~22日龄时出现生长拐点,标志着其游泳能力已比较完善,可以有效地躲避敌害和获得食物,为其早期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在育苗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性和优先性,适时地和针对性地创造必要的生长发育条件,保证其重要器官得到优先发育,提高早期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 对2010?2013年杭州地区甲型流感H3N2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2010至2013年杭州地区H3N2监测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按年份、性别以及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查询、整理GenBank中的中国H3N2序列并建立数据集,并对国内H3N2的HA基因及2010?2013年杭州地区H3N2病毒HA、NA序列进行系统生物进化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杭州地区H3N2感染率分析,不同年度间H3N2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4,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2,χ2=2.691,P>0.05)。杭州地区2010年与2012、2013年H3N2感染病毒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分布存在两个不同分支,且HA序列进化属于广东省H3N2进化的不同时间点的两个分支,在国内H3N2系统进化树上存在一类未见人类感染的病毒分支。结论 H3N2感染无性别选择性及年龄差异,不同年度的感染率存在差异;杭州及我国多省市流行的H3N2感染存在广泛迁徙的现象,今后仍然具有引起高致病性大规模流行的能力,因此应加强各地监测及信息共享,做到早发现和及时防控。
关键词:甲型流感H3N2;流行病学;系统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39.
套作玉米对草莓生长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草莓玉米套作和草莓连作方式,对草莓的生长、生理及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为生产中克服草莓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套作条件下草莓的株高、根长、茎粗和整株重量等营养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连作模式。(2)与连作相比,套作可提高草莓植株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醇脱氢酶(ADH)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时可提高草莓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使根系丙二醛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保证草莓植株良好生长。(3)与草莓连作相比,套作玉米使秋季草莓苗的定植入田死苗率降低28.8%,加快缓苗速度,且单株保持良好长势和后期正常坐果。(4)套作玉米能够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硬度、单果重及单株产量,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研究认为,草莓套作玉米能够克服草莓连作障碍,促进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强草莓植株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