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5-2019年通过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111个县级行政区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同时组织专业调查队对13个地级市的50个县(区、市)开展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共征集和收集到蔬菜资源1836份,隶属于19科,51属,81种.结果 表明,广西蔬菜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桂北和桂西地区,海拔100~300m的资源占比4...  相似文献   
22.
芋螺毒素基因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芋螺毒素和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的生物碱一样,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芋螺毒素特有的二硫键骨架和化学修饰后特异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特异的稳定性和药理学活性。对芋螺毒素基因的分析和新型基因的克隆筛选,是深入研究各种受体、离子通道及其亚型,进而在克隆表达的靶受体上设计和筛选高效新药的前提。芋螺毒素基因资源的研究在芋螺毒素新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毒素肽的发现与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该领域的新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3.
该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采用RT-PCR方法从海岛棉06-146中克隆得到参与海岛棉抗枯萎病调控的候选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GbGSTU7),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GbGSTU7基因在病菌侵染下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以探讨GbGSTU7基因与棉花抗枯萎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GbGSTU7基因CDS全长711 bp,编码236个氨基酸,属于GST家族tau类,二级结构由5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构成,三级结构呈球状。(2)枯萎病菌侵染后,GbGSTU7基因表达量在抗枯萎病品种06-146的根中呈下降趋势,48 h达到最低,茎和叶中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茎中12 h达到最高,在叶中24 h达到最高;在感枯萎病品种‘新海14’的根中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且在8 h达到最低,在茎和叶中的趋势无明显规律,但在茎中8 h达到最高,在叶中4 h达到最高;且两个材料中均表现为GbGSTU7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时,茎的表达量升到最高。研究表明,GbGSTU7基因在海岛棉抗、感病材料的各组织中均可响应枯萎病菌的诱导表达,且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推测GbGSTU7基因可能与棉花抗枯萎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在棉花抵御病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4.
鳙的线粒体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自我国长江的鳙的线粒体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鳙的线粒体DNA全长为166221 bp,其碱基因组成为A=31.6%;C=27.1%;G=16.0%;T=25.3%,A+T含量为56.9%.鳙线粒体基因组的排列、结构和组成与其它鲤科鱼类相似,包括37个基因,即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一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在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ND6由轻链编码外,其余12个基因均由重链编码.COI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GTG,而其它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  相似文献   
25.
为评估冬水田休耕季节长达6-8个月温度变化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觅食策略维持其种群发生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两种代表性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成虫、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成蛛、亚成蛛对天台刺齿虫兆Homidia tiantaiensis和白翅叶蝉Thaia rubiginosa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以及捕食偏好性;测定了这些捕食者在这两种温度诱导下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FP)。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功能反应、对猎物的搜寻效应以及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在22℃和12℃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和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由捕食功能反应可知,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量均高于12℃下的捕食量,两种温度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的捕食量要显著高于对叶蝉的捕食量。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h值均相应地高于12℃下的值,而22℃下它们对两种猎物的处理时间则相应地小于12℃下的处理时间。在同一猎物相同温度下,狼蛛和豹蛛亚成蛛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h值均相应地高于狼蛛和豹蛛成蛛的值,它们的处理时间则明显小于其成蛛的处理时间。隐翅甲的最大捕食量和a/Th值在12℃叶蝉试验中均最大,而其处理时间则最小;其它条件下的隐翅甲参数值通常介于狼蛛和豹蛛成蛛、亚成蛛各参数值之间。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温度变化对捕食者搜寻效应的影响程度与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类有关;22℃下的搜寻效应值均高于12℃下的搜寻效应值。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作用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22℃下对两种猎物和12℃下对刺齿虫兆的搜寻常数和干扰系数值均以狼蛛和豹蛛亚成蛛的为最高,而12℃下对叶蝉的这2个值以豹蛛亚成蛛和隐翅甲的为最高。两种温度下捕食者对这两种猎物存在选择偏好性,更嗜食刺齿虫兆,但温度变化没有对捕食者的这种猎物偏好性产生影响。在这两种温度快速冷驯化下这些捕食者间的SCP和FP均差异显著,通常温度降低能诱导亚成蛛的SCP和FP下降,而成蛛的升高,隐翅甲的变化很小或下降,说明不同捕食者适应温度降低的耐冷特性与其捕食作用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杉木未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基因型、6-BA浓度、外植体接种方式和合子胚发育阶段等方面,分析杉木未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6-BA浓度、外植体接种方式和合子胚发育阶段均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有不同程度影响。6种基因型中,有3种基因型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其中基因型S18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为11.7%。6-BA浓度在1.0~1.5 mg·L~(-1)范围内时,基因型S18的胚性组织诱导频率较高。以在去皮种子的一端切开一个小口的接种方式为最优,将合子胚剥出的方式易造成合子胚褐化死亡,将未剥皮的种子切开一个小口后直接接入培养基的方式不利于愈伤组织生成。适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合子胚发育阶段为受精至胚器官分化阶段,合子胚进入成熟阶段后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合子胚易生长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幸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 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干预 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和GWB 评分均较干预前 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ESSS 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临 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漱口液对牙龈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单纯性牙龈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0.3%双氧水漱口液、0.1%西吡氯铵漱口液及复方氯己定漱口液漱口,检测并记录使用漱口液后2周的牙周指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PLI及BI数值均降低,复方氯己定组、西吡氯铵组与双氧水组相比,PLI、BI数值明显偏低(P0.01),但复方氯己定组与西吡氯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漱口液均可用作治疗牙龈炎的辅助药物,临床上宜针对性选用避免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9.
30.
【背景】肠道菌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的】全面分析近20年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WoSCC检索2000-2020年的文献,并使用VOSviewer 1.6.17、CiteSpace 5.8.R1和在线文献计量分析平台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3 146篇出版物。每年的出版物数量和被引用的频率均呈上升趋势。美国在出版物产出、H指数和国际合作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分别是美国的哈佛大学和Xavier RJ。期刊共被引分析显示,胃肠道领域的高分专业期刊Gastroenterology位居第一。关键词共现中的“expression”“probiotics”及“Escherichia coli”成为研究的热点。关键词突发检测发现“dysbiosis”“microbiome”和“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是最新的研究前沿。【结论】本研究从最新的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了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结果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期刊和合作者,促进对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