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 近年来,人们甚为重视细胞表面成分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许多文章报道肿瘤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与正常者有明显的差别。 哺乳动物的肝凝集素(HL)也是一种细胞膜成分。它专一性地与末端为β-半乳糖苷的糖蛋白及糖脂结合。在体内它介导许多去唾液酸糖蛋白的内香,然后在肝细胞内降解。肝凝集素也可能参与肝细胞间的粘着,并与肿瘤肝转移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22.
在成年的雌性Wistar大白鼠双侧海马结构的各部,分别注以0.5微升含3微克秋水仙素的生理盐水,观察能否影响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并作相关的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双侧背部或后部背侧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损毁,对大白鼠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无明显的影响;若损毁Krieg大白鼠脑图谱的H6.0毫米水平面腹侧的齿状回颗粒细胞,则非常显著地削弱(但未能完全阻断)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  相似文献   
123.
金属离子诱导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热激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高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进行金属离子诱导应激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CuSO_4溶液诱导高粱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应激反应明显,所用CuSO_4溶液最适浓度为250pmol/L,最适培养时间为4小时。ZnSO_4溶液诱导反应不明显。电泳分析和自显影检测出CuSO_4诱导产生新蛋白区带在3197A为9条,3197B为20条。但各蛋白带产生所需浓度和时间不完全相同,表明各种蛋白的基因表达是相互独立的,且这些基因的表达随发育而有变化。从分析处理后的4种酶的反应可以看出,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有5条带,过氧化物酶反应灵敏,但只有2条带。通过CuSO_4处理与热激处理比较,推测3197A、3197B有其特殊的基因调控系统。从产生的可溶性蛋白或酶来看,CuSO_4能使3197A产生的应激蛋白趋向于3197B,说明两者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4.
应用硷法测定酶法合成的头孢力新,在实际应用时发现数据偏高。所以又对Marconi修正Smith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报道了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比较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125.
硬脂酰-ACPΔ~9脱氢酶(Stearoyl-acyl carrier proteinΔ~9 desaturase,SAD)在质体中催化单不饱和油酸或棕榈油酸的合成,是控制植物细胞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关键酶。为解析大豆油酸合成积累调控机制,文中对大豆Glycine max GmSAD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保守功能域及理化性质等分析。应用qRT-PCR检测GmSAD各成员的时空表达谱,构建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烟草Nicotiana tabacum瞬时表达和油酸缺陷型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突变株BY4389遗传转化测试GmSAD酶活性和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含有5个GmSADs家族成员,其编码酶蛋白均具有二铁中心和SAD酶特有的2个保守组氨酸富集基序(EENRHG和DEKRHE),预测其活性酶蛋白为同源二聚体。系统进化分析显示5个GmSAD分成2个亚组,分别与拟南芥AtSSI2和AtSAD6亲缘关系较近。GmSAD各成员在大豆根、茎、叶、花和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等组织中表达谱差异明显,其中GmSAD5在发育种子中、晚期高量表达,与油脂富集时期相吻合。烟草叶片瞬时表达GmSAD5可使叶片组织中油酸和总油脂含量分别提高5.56%和2.73%,而硬脂酸含量相应降低2.46%。缺陷型酵母遗传转化测试显示,过表达GmSAD5能恢复缺陷酵母合成单不饱和油酸的能力和促进油脂积累。总之,大豆GmSAD5对硬脂酸底物选择性较强,能高效催化单不饱和油酸的生物合成,为大豆种子油酸和总油脂积累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可作为油脂品质遗传改良的优异靶标。  相似文献   
126.
寇秀颖  张峰  吴诗  陈玲  张菊梅  吴清平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305-4323
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及食源性致病菌,可在食品原料加工、包装及运输过程中污染食品,引起人体多种严重感染,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重大的威胁。葡萄球菌中cfr (chloramphenicol-florfenicol resistance)基因编码的甲基转移酶,可引起细菌核糖体RNA的甲基化,从而阻碍或减弱多种化学结构不同的抗生素与肽基转移酶活性中心(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er,PTC)的结合,导致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表型的出现。噁唑烷酮类药物−利奈唑胺是继万古霉素后治疗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所致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cfr基因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利奈唑胺耐药性的传播。cfr基因广泛分布于多种致病性葡萄球菌中,cfr基因与各类型可转移元件(质粒、转座子和整合相关元件等)密切关联的遗传环境是其广泛传播的结构基础。在cfr基因水平传播的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葡萄球菌作为中间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致病性葡萄球菌中cfr基因的分布状况、耐药机制、遗传环境、传播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控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传播提供参考,以遏制多重耐药菌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产后进行随访观察,调查患者的糖代谢转归情况。根据患者的糖代谢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组(6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检测数据等进行统计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GDM患者中产后12周内糖代谢异常患者55例,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46.2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占比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产后每天运动时间少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5 kg/m2、糖尿病家族史、产后每天运动时间<1 h是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GDM患者产后有较高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尽早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28.
摘要 目的:探讨钼靶、多模态MRI对乳腺癌及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8例乳腺癌患者及31例肿块型PCM患者的钼靶和MRI资料,比较乳腺癌和肿块型PCM的钼靶及MRI形态学表现、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钼靶、多模态MRI鉴别诊断乳腺癌及肿块型PCM的效能。结果:钼靶形态学显示:乳腺癌、肿块型PCM在病灶形态及边缘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块型PCM在密度、伴随征象以及是否有斑点、泥沙样钙化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MRI形态学显示:乳腺癌、肿块型PCM在形态、边缘、导管扩张、强化方式、TIC曲线类型及ADC信号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块型PCM在T2WI信号及伴随征象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多模态MRI成像检查对乳腺癌及肿块型PCM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钼靶检查,其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921、90.63%、100%、89.37%、0.89。结论:钼靶主要通过形态学表现鉴别诊断乳腺癌和肿块型PCM,多模态MRI则可通过病灶形态学表现、ADC值、动态增强表现及TIC客观性判断病灶性质,因此其鉴别诊断价值优于钼靶检查。  相似文献   
129.
为了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家族在甜菜(Beta vulgaris)中对其生长发育及受到非生物胁迫时的潜在功能,以甜菜BvGSTs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定位及在镉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特性进行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基因组中共有52个BvGST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7个亚家族中;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7~28 kDa,理论等电点pI在5.16~6.77,大部分成员定位于细胞质。BvGSTs结构中共发现9个motif,其中motif 8为Phi亚家族所特有。30个BvGSTs分别位于8条甜菜染色体,存在4处串联重复。根据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甜菜BvGSTs可参与多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全部52个BvGSTs均不同程度的参与到甜菜对镉胁迫的应答过程。其中在地下部,大多数Tau亚家族成员的表达受到镉胁迫的正向调控;在地上部,Phi亚家族受镉胁迫的显著诱导,Tau亚家族的表达被抑制。qRT-PCR分析表明,4个差异表达显著的BvGSTs的转录受到了镉胁迫调控,并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对甜菜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镉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0.
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挖掘和解析生物合成系统的基本元件,设计和构建具有优良特性的底盘细胞,为微生物药物的高效生物合成奠定理论基础,为微生物药物产业化和新药创制提供强大的支撑。综述了链霉菌较小基因组细胞(底盘)的构建方法、评估、应用等相关研究,提出了链霉菌较小基因组细胞系统设计理念、高版本工业链霉菌底盘构建思路及其评估体系,并探讨了高版本工业链霉菌底盘高效生物合成重要植物源化合物(青蒿素、紫杉醇、番茄红素等)的产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