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森林动态模型概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讨论了模拟森林林分动态变化的模型,并把模型分为森林生长模型和演替模型。森林生长模型包括:全林分模型、林分级模型和单木模型;演替模型包括马尔可夫类模型和林窗模型。文中给出了演替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性,在比较早期和最新发展的林窗模型后,叙述了林窗模型的新进展。生长和演替模型的结构和数据要求不同决定了它们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适应性,最后指出模型将向综合总体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2.
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几个观点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陈灵芝 《生物多样性》1999,7(4):308-31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为各国政府和大众所重视,现仅就国际和国内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加以介绍。对DIVERSITAS这一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国际项目进行评价,对生物多样性起源、维持、编目、监测等方面提出补充意见。生物多样性恢复研究是以生态系统动态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此方面工作亟待加强。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生物多样性研究把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生物安全是当前国际上极为关注的问题。文中对其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6年生长季节中两种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各分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降水在辽东栎林冠层中的分配为:干流量S,66.7mm;透流量T,539.3mm;截留量I,117.6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9.2%、74.5%和16.3%。混交林对降水的分配为:干流量S,32.8mm(4.5%);透流量T;555.9mm(76.8%);截留量I,134.9mm(18.6%)。各分量与降水特性的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干流量S与降水量P和前24小时降水量P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透流量T与降水量P和最大雨强M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4.
东灵山地区落叶阔叶林长期动态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林窗模型研究了暖温带辽东栎林的长期动态变化。用森林经营历史和实际调查数据求得模型的参数。经过与实际数据检验证明所得模型能合理地预测辽东栎林的物种组成动态变化。通过对辽东栎交生裸地的模拟,可以得到:辽东栎种群在森林动态变化过程中呈现波动的形式,波动的周期为110a左右,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与林分的竞争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的变化有着明显的无规律性,变化极水稳定,在30a进有一个变化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95.
灵芝栽培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之赤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韩芝(Ganoderma luci- dum H.G)为试验品种,培养基以棉壳98%、石膏1%、蔗糖1%为对照,另外以棉壳、麸皮、木屑、氨基酸不同含量配制4种培养基作比较栽培试验。结果表明:2号培养基出菇产量高、菇形好,对赤芝、韩芝都适宜;赤芝、韩芝对培养基的要求略有差异,韩芝在含麸皮量高的基质上栽培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96.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量和能量密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林生物量、能量分配和能量密度过程 ,结果表明 ,辽东栎林的生物量在60~ 2 0 0t·hm- 2 之间 ,乔木层的生物量在 50~ 1 60t·hm- 2 之间 ,在林分中所占比例为 80 %~ 98% ,辽东栎生物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从 40 %到 1 0 0 % ,净初级生产力从 5t·hm- 2 ·a- 1 到 2 4t·hm- 2 ·a- 1 。辽东栎群落能量现存密度为 830 0 0kcal·m- 2 ,其中乔木层占 96 .65 %、灌木层占 3 .1 2 %、草本层占 0 .2 3 %。乔木层中各器官能量密度排列顺序是树干 >树根 >树枝 >树叶 ,比例是 4 :3 :2 :1 ,灌木层中 ,各器官能量密度顺序是干 >枝 >根 >叶。最后给出了该类森林生态系统变化的生物量和能量概念模式 ,为下一步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建立可操作能实用的计算机模拟模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究了凤眼莲、芦苇、蒲草、杏菜、黑藻等高等水生植物对含砷、汞、镉污水的监测作用和净化能力以及温度、pH值等因子对植物的影响。初步认为凤眼莲是含砷污水的监测植物,同时又是含砷、汞,镉污水的净化植物。芦苇,蒲草是抗污能力较强的植物,并能吸收积累污水中的砷、汞、镉。水生植物对砷、汞、镉的忍耐力大小是因其植物生活型不同而异,一般为挺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积累量为沉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受温度和pH值等生态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98.
笔者于1979年6月赴英国,在英国陆生生态学研究所Merlewood ResearchStation工作了一年多,并参观了该研究所所属的Bangor、Bush Estate、Banchory、Monks Wood试验站和几所大学。1979年冬参加了全英生态学会议。现根据参观及与有关生态学家讨论、座谈所了解的情况,对英国植物生态学研究近况作简要介绍。英国生态学研究在国际上负有盛名。生态学家除从事生态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PV技术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棘桦(Betula dahurica)、五角枫(Acer mono)、大叶白蜡(Fraxinus rhychophylla)及其林下灌木六道木(Abelia biflora)、山地针叶林的主要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以及次生灌丛主要树种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ansu)、山桃(Prunus davidian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的日最低叶水势Ψmin、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Ψs sat、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势Ψs tlp、初始质壁分离的渗透水的相对含量(ROWCtlp)、相对含水量(RWCtlp)、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6种水分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0种树种叶水势Ψw min的季节进程基本与土壤湿度的变化一致。乔木Ψw min季节均值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油松<辽东栎<大叶白蜡<棘皮桦<五角枫。次生灌丛4种树种Ψw min季节均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山杏<山桃<北京丁香<大果榆。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同为灌木、生长于落叶阔叶林下的六道木Ψw min均高于灌丛样地4类树种的同期值,且季节变幅较小。2)各树种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Ψs sat和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势Ψs tlp,表现出随季节进程而不断降低的趋势;Ψs tlp和Ψs sat的季节变化并未表现出与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的一致关系,而与树木自身生长发育的物候节律有关。从Ψs tlp和Ψs sat指标所反映的树木耐旱能力的季节变化来看,表现为随季节进程不断上升的趋势。一般在展叶和随后的生长旺盛期,上述树种的耐旱能力较弱。3)初始质壁分离的渗透水的相对含量(ROWCtlp)和相对含水量 (RWCtlp)的季节变化在各树种间呈现大体相同的趋势,5月下旬的生长高峰期,达到生长季中的最高值。而后随林木当年生叶的成熟和嫩枝的木质化,ROWCtlp和RWCtlp呈下降趋势。4)各树种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表现为随季节进程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绒毛绣线菊、荆条和蚂蚱腿子是百花山地区杂灌丛中的3种共优势植物。通过对植物(叶、主枝、侧枝、主根、侧根5个部位)和土壤中10种元素(N、K、Ca、Mg、Mn、Cu、Zn、Fe、Al和Na)的测定,发现在不同植物、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里,各种元素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季节性的变化。10种元素在群落里的积累量以Ca为最高,其次是N。在灌木层里的顺序为Ca>N>K>Mg>Fe>Al,在草本层里则为Ca>N>Al>Fe>K>Mg,而在枯枝落叶层里又为Ca>N>Al>Fe>Mg>K。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贮藏也以Ca为最高,其次是N,其它8种元素的顺序为Na>Mg>K>Ma>Al>Fe>Zn>Cu。植物富集系数以K、Fe和Al较高,最低是Na。Na是唯一在土壤中的含量大于植物中的一种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