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灰树花多糖PGF-2的理化性质及化学结构的初步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仪器分析技术对灰树花多糖级分PGF-2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灰树花粗多糖PGF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多糖级分为糖蛋白质缀合物PGF-2,其多糖含量95.4%,纸层析及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证实PGF-2为均一多糖;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数均分子量Mn为118 803 Dal,重均分子量Mw为119 612 Dal;经气相色谱分析PGF-2的糖基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2.35:1.22;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PGF-2的蛋白质由16种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证实PGF-2主要存在α型糖苷键。由β-消除反应推断PGF-2中多糖与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以-O-Ser连接。  相似文献   
272.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前脂细胞为模型 ,以 2′ ,7′ bis ( 2 carboxyethyl) 5 ( 6 ) carboxyfluorescein (BCECF)作为检测胞内pH(pHi)的荧光探针 ,测定不同生长因子刺激下胞内pH的变化 ,证明大鼠肾周前脂细胞质膜存在Na+/H+交换活性 ,胎牛血清(FCS)能快速激活Na+/H+交换 ,导致pHi升高 (约 0 .2pH单位 ) ,并引起DNA合成 .Ethyl isopropyl amiloride (EIPA)抑制Na+/H+交换与DNA合成 .在无血清条件下 ,胰岛素不刺激DNA合成但引起细胞分化 ,表现为胞内脂滴积累和 3 磷酸 甘油脱氢酶(G3 PDH酶 )活性增强 ,同时激活Na+/H+交换活性导致pHi升高 ;EIPA既抑制胰岛素对Na+/H+交换的激活 ,也抑制G3 PDH酶活性增强 .结果证明 :Na+/H+交换的激活不仅与大鼠前脂细胞增殖相关 ,同时也是细胞分化的早期事件 .  相似文献   
273.
乔木吴萸 新种 图1 Evodia arborescens D.D.Tao,sp.nov. Proxima E.leptae(Spreng.)Merr.,a qua differt habitu arboreo 30malto trunco circ.40cm diam.,foliis trifoliolatis cum peliolo 20—25cm longis,foliolis 9—16cm longis et 4—7cm latis,costis et nervis lateralibus supraprominentibus puberulis,seminibus majoribus 4mm longis,3mm crassis,subtriangularibus pallide castaneis plus minusve nitidis.  相似文献   
274.
275.
干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其增殖过程在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组织中的细胞增殖过程受到严格的控制,干细胞的异常增殖与恶性肿瘤、肥胖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有密切关系。生命体内异质性细胞的增殖过程是复杂的动力系统行为,干细胞异常增殖过程伴随细胞的可塑性变化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再平衡过程,如何对这一过程进行定量描述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构建包含细胞的增殖分化指标和异常增殖性指标异质性的干细胞增殖模型,通过所建立的模型研究由于微环境变化引起的细胞异常增殖过程的熵变化,建立不同增殖条件下的系统熵变化与宏观动力学和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细胞微环境变化引起异常增殖和恢复的过程中,系统的熵与细胞数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而与微环境变化的路径无关。 此外,熵对细胞数量的依赖关系在异常增殖和恢复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显示了生物过程的微观不可逆性。本文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细胞异常增殖过程中熵变化与细胞数量变化的动力学给出定量刻画,为定量描述异质性干细胞增殖过程给出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76.
裴琼华  吴能定 《遗传》1981,3(6):11-12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 病,其临床特征是上睑下挂,上举无力,因而视 物时,需借助额肌代偿,以致出现额部皮肤皱 褶,眉毛上提的特有体征;有时看物还需抬头后 仰,进一步代偿眼睑上举的不足。部分患者有 内U赘皮,有时还伴有眼外肌麻痹,严重影响眼 球运动。该病多于出生时即存在,发生于单眼 或双眼,病情非进行性。患者常因影响工作、学 习及美观而就医。  相似文献   
277.
278.
刺细胞动物是一类具有刺细胞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作为后生动物最早分化出的一支,刺细胞动物对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后生动物系统发育、地层对比和古地理恢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研线索.本文简要介绍了刺细胞动物早期(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苗岭世)的化石记录和研究现状,将刺...  相似文献   
279.
裴树文  宋国定 《化石》2006,(4):37-38
那是去年仲夏,北京已进入酷热的天气,我们踏上了北京西至南阳的列车。一进车厢,37°以上的高温扑面袭来,只因不知K183次列车非空调车,真不敢想象16个小时如何度过。忍耐着高温的烘烤,伴随着列车沉重的铿锵,广袤的华北平原在窗外飞快地掠过。列车驶过石家庄后已进入夜间行车,车厢内温度渐渐低了下来,总算可以小酣一会儿了。一觉醒来,列车已行驶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的济源市。列车穿越黄河,沿焦柳线南下,途经中部地区工业重镇洛阳后,于上午10点到达目的地南阳。而后顾不上喘息,转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全顺面包车,驱车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280.
东海剧毒卡尔藻的形态特征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对分布于我国东海海域的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藻株(LAMB090611)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并探讨了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该藻株细胞长11.1-18.7 μm, 平均值为(14.2±1.8) μm, 宽8.2-14.7 μm, 平均值为(10.8±1.5) μm。细胞形态结构特征为: 上下锥体积基本相同; 顶沟短而直; 腹孔明显; 纵沟延伸至上锥; 横沟错位距离约占细胞总长的28%-38%; 含有2或4个不规则形态的叶绿体; 细胞核位于中部或下锥。此藻种的暴发可引发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当前加强有害赤潮的预防和监测工作是减少危害的有效途径, 而对引发赤潮原因种的准确识别和鉴定则是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