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云南稻瘟病菌系谱与致病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究稻瘟病菌无性世代DNA水平的变异,寻找云南稻瘟病菌谱系(genetic lineage,G)和致病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稻瘟病菌散布的重复序列Pot2(Pyricularia oryzac transposon),对云南水稻主产区稻瘟病菌菌株DNA进行了rep-PCR(repe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获得rep-PCR指纹。聚类分析将134个稻瘟病菌代表菌株划分为G1~G8等8个谱系,揭示云南水稻主产区稻瘟病菌无性系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接种分析了8个谱系的29个稻瘟病菌菌株对33个云南主产区水稻品种的亲和性,依其毒性谱,采用STATISTICAL5.0软件的UP-GMA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P1~P6等6个致病型群(pathotype group)。结果表明同一谱系的稻瘟病菌菌株多数对应2~3个致病型群,少数1个或4个致病型群;但G1~G8等8个谱系中的部分菌株都可对应致病型群P2。因此,云南水稻主产区稻瘟病菌谱系和致病型群之间属于复杂关系类型。此外,33个水稻品种中的合系16和京国92抗全部29个稻瘟病菌株,云粳20和合系30对全部供试菌株表现感病,这对云南水稻主产区品种布局提供了稻瘟病抗性方面的依据。因此,从育种应用和生产实际需要出发,水稻品种抗瘟谱测定仍然必要。  相似文献   
12.
对表现丛枝症状的仙人掌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 1 6SrRNA基因PCR扩增 ,得到一条约 1 5kb的特异片段 ,表明植株中有植原体存在 ,将此植原体株系命名为CWB1。把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 0 9感受态细胞中 ,通过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 (EcoRI)酶切分析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均表明克隆成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此株系的 1 6SrRNA基因全长 1 489个碱基 ,与属于植原体 1 6SrⅡ C亚组的Fababeanphyllody植原体同源率最高 ,为 99 7%。通过 1 6SrRNA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认为该株系属于 1 6SrⅡ C亚组 ,基本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3.
侵染菊花的番茄不孕病毒的鉴定及其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菊花花叶病标样中分离到一球形病毒分离物,直径25~29 nm,与TAV抗血清反应呈阳性.根据英国报道的番茄不孕病毒(TAV-En)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该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扩增带.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中,经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是TAV CP基因,与已知的6个株系相应序列同源性均在96.4%以上.  相似文献   
14.
Dicer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杰军  燕飞  陈海如  陈剑平 《遗传》2008,30(12):1550-1556
摘要: Dicer蛋白是RNA干扰机制的关键组分, 负责siRNA和miRNA的产生。它主要由RNA解旋酶结构域、PAZ结构域、RNaseⅢ结构域和双链RNA结合结构域构成。Dicer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所产生的小RNA的结构特点。不同生物体具有不同数量的Dicer, 各Dicer既有功能上各自独立的特点, 同时又有功能的冗余和交叉, 而在进化过程中, Dicer的数量逐渐减少, 功能却逐步整合从而表现出多功能的特点。对Dicer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有助于了解Dicer乃至整个RNAi及相关途径的作用机制, 也有助于揭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和特点。文章对上述Dicer结构及功能特点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病毒的侵染策略和植物的防卫反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对植物的侵染及植物对病毒侵染的抵抗实际上是病毒与寄主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毒和寄主植物共同参与调控植物的亲和反应及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16.
谷胱甘肽磷脂氢过氧化物酶是唯一能够直接还原生物膜上脂类过氧化物的过氧化物酶.本文利用圆二色光谱(CD)、内源荧光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温度对谷胱甘肽磷脂氢过氧化物酶(OsPHGPx)活性及其构象变化的影响.在温度为 20-27.5℃ 期间,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OsPHGPx 的活性逐渐上升,到 27.5℃ 时达到最大值;在 27.5-45℃ 时,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其活性迅速下降;当温度超过45℃时,其活性完全尚失. 在20-40℃,CD 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和 DSC 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暗示OsPHGPx 的结构基本保持完整;在 40-55℃,CD 光谱显示该酶二级结构发生去折叠;内源荧光光谱的变化暗示该酶三级结构发生去折叠.其中在40-45℃,DSC显示该酶可能存在两个去折叠中间体.当温度超过 55℃ 时,整个酶的构象不再发生变化,呈现去折叠状态.  相似文献   
17.
蔡红  陈惠  李凡  陈海如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1):34-37
对自然表现典型黄化症的长春花植株总RNA进行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ribosomal protein gene,rp gene)PCR扩增,得到约1.3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分析、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长1,44bp,包含rp122、rps3基因,分别编码129和252个氨基酸,且这两个基因为重叠基因。该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特性与其它植原体相似。  相似文献   
18.
幽影病毒属病毒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影病毒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病毒,其基因组不编码外壳蛋白,因此不形成通常的病毒粒体结构。这类病毒可以通过机械摩擦方式传播,在黄症病毒的帮助下也可以通过蚜虫传播。幽影病毒属病毒由7个确定种和3个暂定成员组成,烟草丛顶病毒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幽影病毒属唯一成员。幽影病毒的寄主范围较窄,体外抗性也较差。幽影病毒感病组织中含有大量dsRNA。有些病毒还含有卫星RNA。幽影病毒的基因组为单分体的 ssRNA,编码4个非结构蛋白,其中的ORF3蛋白在病毒RNA的稳定性及寄主体内的长距离运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幽影病毒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趋势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