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8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陈汉彬  张春林 《昆虫学报》2002,45(Z1):70-72
 记述采自贵州雷公山的蚋属一新种, 显著蚋Simulium (Simulium) prominentum, 新种 。根据其蛹和幼虫的特征显著而命名, 对其幼期形态进行描述并与其近缘种作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记述采自贵州梵净山的蚋属一新种,鞍阳蚋Simulium(Simulium)ephippioidum,新种隶属于多叉蚋组Simulium multistriatum-group。,其两性尾器形态特殊,茧具前侧窗,幼虫后腹节具叶状毛等特征,可与其它已知近缘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73.
孟庆华(1958)记述的黄氏库蚊(Culex huangae)和陈汉彬(1981)记述的天坪库蚊(C.tianpingensis)的模式产地分别为我国昆明和广西天坪山。里奇库蚊是Klein(1970)根据柬埔寨单一雄蚊记述的新种。上述三种库蚊蛹期形态均未见报道。现根据我们经隔离培养所采获标本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4.
首次记述我国大陆孳生于海南岛五指山瀑布岩壁上蚋属2新种,即瀑布蚋Simulium (Simulium) waterfallum sp.nov.和副瀑布蚋S.(S.)parawaterfallum sp.nov.二者均隶属于蚋亚属Simulium的多条蚋组multistriatum—group以其孳生环境命名。文中对其两性成虫、蛹和幼虫进行描述并分别与其近缘种进行分类讨论。模式标本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75.
库蚊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以来,在贵州(孟庆华、陈汉彬、赵红等),云南(龚正达),四川(尹治成、雷心田等)曾多次发现迷走库蚊(C.vagans)有特殊的环跗型。但长期以来其分类地位未能确定。我们于1982年5至7月,在贵阳市郊先后采集了23块“迷走库蚊”的卵筏分别进行纯培养。发现其中之一育出的成蚊均为环跗型,另22块育出的成蚊则全为暗跗型,二者明显对照,无一例外,证实西南地区所谓的迷走库蚊环跗型并非个体变  相似文献   
76.
中国库蚊属库状蚊亚属一新种: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库蚊属库状蚊亚属一新种——刺端库蚊,新种Culez(Culiciomyia) spiculostylussp.nov.。本新种阳茎侧板背角短粗而端钝,密布小齿并形成明显的齿簇为其独具特征。模式标本系1985年8月11日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新公社一积水坑,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77.
云南省蟹洞中孳生的蓝带蚊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外报道,蟹洞积水为蓝带蚊的重要孳生场所,但我国大陆尚无人问津。陈汉彬等于1982年7月在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的协助下,曾在西双版纳普文公社公路边水沟堤岸的蟹洞中采获蓝带蚊幼虫55条,并经隔离饲养出雌蚊2只,经鉴定分属两种蓝带蚊,均系我国新记录。连同我国已记录的20种(瞿逢伊1980、1981),我国蓝带蚊已达22种。为了引起蚊虫工作者的注意,特将这一新发现和两种蓝带蚊的鉴别特征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1980年5月上旬,笔者在带领进修生野外实习时,曾在贵阳市郊森林公园山脚一泉井采获一批孑孓,经隔离培养,证实为库蚊属真黑蚊亚属(Eumelanomyia)一新种。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79.
那坡伊蚊 Aedes mubiensis Luh et Shih,1958 系陆宝麟、薛景民于1958年(军事医学杂志1:222—226)根据广西那坡的成蚊标本所记述,迄今未见幼期的形态记述。笔者于1982年8月,在贵州省宽阔水林区王家水库山腰泉水坑(海拨1,500米)采获一批孑孓并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蚊,经雄蚊尾器鉴定确证为那坡伊蚊。兹将幼虫和蛹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80.
三带喙库蚊精巢发育中染色体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蚊类生殖腺发育中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对于开展蚊类生态学及遗传灭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三十年来,国外已有许多关于蚊类细胞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着重放在体细胞核型和按蚊的唾液腺染色体带型方面。关于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行为的资料却所见不多。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