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持续农业的基础—农业生态系统原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患者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甲状腺旁素(PTH)、beta2- 微球蛋白(beta2-MG)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9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CRF 患 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HD 组和HP 联合HD组(HP+HD组),每组49 例,两组采用相应疗法治疗。由专业的医师对所有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1beta、IL-6、IL-8、CRP、TNF-alpha及PCT)及Hcy、PTH、beta2-MG 水平 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及Hcy、PTH、beta2-MG水平 均不同程度下降,而HP+HD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及Hcy、PTH、beta2-MG水平均明显低于HD组,且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 联合HD较单独使用HD 治疗CRF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及 Hcy、PTH、beta2-MG 水平,对于临床上治疗CRF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杨秀清  韩有志  李乐  陈欣  游静 《生态学报》2009,29(9):4656-4664
在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林中选择研究样地,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格局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林分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特征,探测更新幼苗空间格局特征;依据协同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参数,定量估计土壤氮素营养空间异质性与落叶松更新格局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探讨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对落叶松幼苗更新格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以华北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寒温性针叶林,还是以白桦和山杨为优势树种的山地阔叶林,不同空间样点间土壤氮素总量及速效态氮素均存在很大差异.阔叶林中,硝态氮在整个研究样地尺度(>70.71m)上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因素所占比重为81.5%).针叶林中,硝态氮则在相对小的尺度范围(47.90m)呈现更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变异.且阔叶林中土壤氮含量显著地高于针叶林.(2)华北落叶松苗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呈明显的集聚分布.更新的空间格局变异主要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针叶林为77.4%,阔叶林为85.2%),随机变异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22.6%和14.8%).(3)阔叶林土壤氮含量相对高,更新与氮素的空间关联性不明显,与全氮的协同变异呈随机性(R2=0.078).针叶林土壤氮含量相对低,更新与氮素的空间关联性明显,与全氮的协同变异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氮素空间异质性对更新格局与过程具有更重要的影响.整个研究样地水平上,硝态氮与更新的协同变异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结构比为59.4%~77.7%).NO-3-N含量较高或铵、硝态氮的比例较低的土壤环境中,更新苗发生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34.
水稻叶片光谱对亚铁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控制氮、磷的输入,还应考虑铁(Fe)的调控作用.本文基于“Fe^2+假说”,探索性地将植物光谱效应应用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遥感预警机制研究.在水培条件下分析了亚铁(Fe^2+)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体内Fe含量、叶绿素浓度及可见一近红外特征光谱的影响,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应用3个光谱定量化指标A1(Fe^2+胁迫水稻叶片在460~670nm波段反射率变化积分值)、A2(Fe^2+胁迫水稻叶片在760~1000nm波段反射率变化积分值)、S(Fe^2+胁迫水稻叶片光谱曲线红边“蓝移”强度)分别建立了水稻叶片Fe含量与叶片光谱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随培养液中Fe^2+浓度的升高,水稻体内Fe含量逐渐增加,叶绿素浓度降低,叶片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升高,在近红外波段降低,同时红边发生“蓝移”.水稻叶片的3个光谱指标A1,A2,S与叶片中Fe含量都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P〈0.01),-0.965(P〈0.01)和0.946(P〈0.01),且A1,A2和S3个参数都能够较好地模拟(复相关系数R^2〉0.96)和估测水稻叶片Fe含量。  相似文献   
35.
Fe(Ⅲ)对藻类生长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Fe(Ⅲ)浓度处理下太湖藻类叶绿素含量、藻类反射光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导数光谱技术、"红边"光学参数(红边位置)对藻类光谱信息进行定量提取,并与藻类叶绿素含量、藻体Fe(Ⅲ)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培养液Fe(Ⅲ)浓度-藻类叶绿素含量-藻类光谱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Fe(Ⅲ)浓度(18μmol·L-1)有利于藻类生长及叶绿素合成,过高Fe(Ⅲ)浓度(30μmol·L-1)在培养前期能促进藻类叶绿素的合成,但在培养后期会抑制藻类叶绿素的合成,缺铁(0μmol·L-1)使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显著的抑制;不同Fe(Ⅲ)浓度下藻类光谱植被指数(SR705、ND705)、红边位置与藻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6.
骨稳态是基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等骨科代谢性疾病的进程至关重要。随着细胞生物分子工程的发展,肠道菌群或外泌体的研究已成为预防或治疗骨代谢相关性疾病的热点,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骨代谢及内环境稳态方面的研究颇多。目前在肠道菌群和外泌体协同作用对疾病的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以及对于骨代谢相关性疾病机制的探索方面更是较为有限。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认为肠道菌群与外泌体存在相关性,并且此二者在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该文就肠道菌群、外泌体及其协同作用对骨稳态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骨相关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探究藁本内酯衍生物(LIGc)对IL-1β(10 ng/mL)诱导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的作用及机制。将大鼠软骨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及LIGc高、中、低剂量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均采用IL-1β诱导建立软骨细胞炎症模型, LIGc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0.4、0.2、0.1μmol/mL的LIGc干预24 h。CCK-8检测LIGc对大鼠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Caspase-3、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 RTq PCR检测COX-2、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不同浓度LIGc对大鼠软骨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 IL-1β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 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OX-2、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 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3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增氮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var.mitis L.)和陆稻(Oryza sativa L.)相互作用的调节.结果表明:在单种条件下,无芒稗的菌根侵染率增加,陆稻的菌根侵染率降低;无AMF和接种AMF处理陆稻的生物量分别提高13.48%和42.35%,总磷吸收分别提高2.55%和4.07%,总氮吸收分别提高62.09%和30.35%;无芒稗的生物量分别提高15.65%和20.24%,总磷吸收分别提高4.06%和3.88%,总氮吸收分别提高30.35%和15.10%.在混种条件下,无芒稗的菌根侵染率增加,而陆稻无显著变化;无AMF和接种AMF的无芒稗与陆稻的生物量比值降低,总氮吸收比值无显著变化,无AMF处理的总磷吸收比值增加,而接种AMF处理降低.表明增氮条件下AMF提高了无芒稗对陆稻的竞争.  相似文献   
39.
红壤小流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以浙江德清县排溪冲小流域生态系统为实例,采用定位土芯Eu示踪和无界径流小区法研究了流域内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地不同利用方式磷素流失差异明显,流失最严重提是竹园,其次是旱地作物和新建果园,再次是幼龄茶园,林地和未开发利用的荒草地磷素的流失较轻;(2)泥沙结合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随泥沙迁移流失是红壤坡地磷素流的的主要形式,6种利  相似文献   
40.
铅污染土壤中杂草对铅的吸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杂草对铅的吸收积累及铅污染土壤中杂草养分吸收和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的特点.结果表明,铅污染对杂草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铅主要富集在根系中,对某些杂草吸收养分有影响.苗期除了升马唐钾含量铅处理与对照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苗期铅处理对鸡眼草、苦荬菜、升马唐和无芒稗吸收养分基本没有影响;成熟期铅处理中苦荬菜和升马唐的全磷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而无芒稗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根系AMF的侵染特点是,无论是苗期还是成熟期。鸡眼草和升马唐根系的AMF侵染率变化不大;苦荬菜铅处理低于对照,苗期铅处理和对照的根系侵染率分别是45.52%和69.44%,成熟期分别是74.64%和82.21%;无芒稗铅处理根系的AMF侵染率显著高于对照,苗期铅处理和对照的根系侵染率分别是82.45%和59.19%,成熟期分别是91.36%和78.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