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和化疗敏感性相关性。方法:2选取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时纳入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肺癌患者采用TP方案,化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Th17(CD4~+γ-IFN~+)、Treg(CD4~+CD25~+Foxp3~+)水平,完成2个化疗疗程后,评价化疗效果及敏感性。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第一次和第二次化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高于化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WHO实体肿瘤化疗效果判定标准,CR为化疗敏感组、PR、SD为化疗有效,PD为化疗无效,将所有病例组分为化疗敏感性组、有效组和无效。第一次化疗前和第二次化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化疗敏感组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而有效组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晚期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其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和化疗敏感性呈正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2.
北京市爬行动物新纪录--黑背白环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宁  郑光美 《四川动物》2005,24(4):489-489
2005年7月15日,我们在北京郊区的小龙门林场采集到蛇类标本一条,经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尔宓院士鉴定,为黑背白环蛇(Lycodon ruhstrati),是北京地区爬行动物的新纪录,标本保存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443.
为了解海水生态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其影响,于2021年4月至8月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主养“海蜇-缢蛏”生态养殖池塘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研究环境因子与门水平菌群间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水体中细菌多样性;水体与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未分类的(unidentified bacteria)菌门为二者共有优势菌门,水体中变形菌门主要以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为主,而沉积物中主要以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为主。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OTUs丰富度前10的菌群门类中,变形菌门、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与总氮(T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磷(TP)呈显著负相关(P<0.05);弯曲杆菌门(Campylobacterota)和未分类...  相似文献   
444.
目的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是一类由朊粒蛋白(PrP)发生错误折叠、聚集形成致病性的PrPSc导致的具有高致死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开展了PrP纤维诱导内源PrP聚集和毒性机制的研究。方法 通过超速离心结合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P聚集;通过氧化压力实验,使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运用细胞超薄切片技术检测细胞线粒体形态;在动物水平,分离新生小鼠的前额叶,进行横断切片培养,在脑片上接种PrP纤维。结果 PrP纤维种子可以诱导内源PrP聚集,PrP纤维可以诱导细胞内氧化压力升高和细胞凋亡,PrP纤维可以引起线粒体损伤,PrP纤维可以诱导小鼠前额叶内源PrP聚集。结论 本文在细胞和动物水平证实体外组装的PrP淀粉样纤维具有细胞毒性和潜在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445.
探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其种子破眠及萌发不同时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出苗率提供参考。利用室温(CK)、40℃、50℃、60℃和70℃不同水温,探讨温水浸种对杜仲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进程中,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①温水浸种处理能提高了杜仲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温水处理最为显著。②与室温浸种处理相比,50℃温水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的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向有利于萌发的方向发展。此外,50℃温水浸种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室内浸种处理,最终促进了杜仲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46.
正2019年4—7月,利用红外相机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错那县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时,拍摄到了细嘴钩嘴鹛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又称作"剑嘴鹛")、大长嘴地鸫Zoothera monticola和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并查找以往的观鸟记录,确认为西藏自治区鸟类分布新记录。4月14日,安放在亚东县海拔3 000 m的1台红外相机拍摄到  相似文献   
447.
王宁  罗非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13-313
目前流行的溶血栓剂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是中风后3~6小时。尽管这种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但人们仍不能确定在这个关键时期,体内突触的精细结构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已知成年动物在正常情况下树突棘结构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在中风的情况下,树突棘的结构能否依然保持稳定呢?为此,Zhan  相似文献   
448.
据日本医科器械学87年第1期报导,日本星盛堂医疗器械公司今年推出一种KA—1000型针型胶质浸透压计。该计能迅速测定血液中的胶质浸透压值。测定方法十分简便、迅速,尤其对患有肺气肿、心肺功能不佳,休克病人的白蛋白输液、利尿等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检  相似文献   
449.
不同遮阴环境下木奶果幼苗生长与生理生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奶果是一种在幼苗期和成熟期对光适应性不同的热带乔木树种。研究不同遮阴环境下木奶果幼苗的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以明确木奶果幼苗生长的适宜光照环境范围,对木奶果的苗木栽培及生态应用意义重大。本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CK(无遮阴),S3(遮光率45.3%)、S4(遮光率69.2%)、S6(遮光率80.0%)和S8(遮光率90.2%),观测停扣山和谢鞋山种源的木奶果幼苗4个月后的生长生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遮阴强度的加大,木奶果幼苗的叶面积与光合色素含量一直上升;叶绿素a/b值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直下降;丙二醛含量在S6前先呈下降趋势,而后稍有上升;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先升后降,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与可溶性糖(Ss)含量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强光环境下,木奶果幼苗通过增加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与CAT活性,以减缓膜脂过氧化损害;弱光环境下,木奶果幼苗通过增加叶面积与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能利用率。Pro与Ss则作为综合调节物,调节渗透压,以减轻强光与弱光带来的细胞膜胁迫压力。其中,停扣山与谢鞋山种源分别在S6与S4处理下Pro与Ss含量达最低值且株高与地径增长量达最高值。表明幼苗期的木奶果具有阴生植物的特性,强光或重度遮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生长。停扣山种源木奶果幼苗比谢鞋山种源更耐阴,反映了其种源地长期光强环境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目前针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只能延缓其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限,且常伴随副作用。近些年,神经调控作为一种可以靶向刺激调节目标脑区活动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逐渐被应用于AD的治疗和研究,包括无创的经颅磁刺激、电刺激以及有创的脑深部电刺激、光遗传刺激等。本文从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刺激脑区、刺激参数等方面对这四种典型的神经调控方法在AD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神经调控应用于临床治疗A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