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本文乌蜂虻亚科Usiinae 2新种,分别隶属于Usia(乌蜂虻属)和Parageron(拟驼蜂虻属),并对有关属的特征及分类情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752.
753.
膀胱肿瘤等需要行膀胱全切的疾病日趋增多,膀胱全切后可控性尿流改道的应用日益广泛,尿流改道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到目前为止,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尚无标准的术式,理想的替代膀胱应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一定的排尿时间间隔,尿控良好,并发症少。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改良Mainz pouchⅡ),将双侧输尿管再植于去管状化的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后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该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方便,对肠管扰动小,术后尿控、排空满意,肾盂肾炎、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少。所有患者在2~3个月以后能将大小便分开,患者不需要佩戴集尿袋或间断性导尿,生活可以自理,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因此,是一种比较好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希望经过进一步的改良,改良MainzⅡ术式成为尿流改道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替代其他类型的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754.
755.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別测定电针前和电针10min 后兔视前区灌流液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IS)和去甲肾上腺素(NA)及其代谢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的含量。结果,针刺镇痛时灌流液中β-EPIS 含量增加;而 NA 和MHPG 则减少;β-EPIS 和 MHPG 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831;P<0.05)。提示在针刺镇痛时;视前区β-内啡肽与 NA 的释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