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徽州稻区作为我国白背飞虱北迁与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分析其中、晚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对皖南稻区乃至江淮稻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解剖,研究了徽州稻区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及虫源性质。运用GrADS和ArcGIS分析2009年白背飞虱主要迁入期的天气背景,并利用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对主要迁入期进行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在中、晚稻以第3代危害为主。中稻田第2—4代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出型,同时第3代前半期还存在部分滞留本地繁殖或者是外地白背飞虱迁入现象;而晚稻第3代后半期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入型,第4—5代属于基本迁出型。风切变、下沉气流和强降水可作为徽州稻区预测白背飞虱迁入的气象背景。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湘南、赣中及赣南。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20例不典型增生和30例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失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年龄<50岁和ER(雌激素受体)阴性时BRCA1蛋白失表达率增高.PTEN蛋白的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失表达有关(P<0.05).Rb蛋白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C-myb蛋白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PTEN、C-myc、C-myb 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睾丸金属结合蛋白(testis metal-binding proteins,TMB-Ps)。方法 8只雄性SD大鼠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8只对照)后6 h取睾丸和肝脏组织,用镉饱和法测定TMBPs和肝脏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含量,用tricine-SDS-PAGE方法分离镉饱和法提取液的TMBPs组分和肝脏MT,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鉴定TMBPs分离条带。结果力竭运动组大鼠TMBPs水平(113.71±11.72)nmol Cd/g testis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87.14±12.72)nmol Cd/g testis(P0.01),肝脏MT表达量(64.70±14.89)μg/g也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7.32±3.31)μg/g(P0.001)。LC-MS-MS对tricine-SDS-PAGE分离的蛋白条带的鉴定结果为:TMBPs含有泛素、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酪蛋白样磷蛋白等蛋白质,另外还应包括MT。结论TMBPs由一组具有金属结合性、耐热性和诱导性的蛋白质所组成,主要有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酪蛋白样磷蛋白。镉饱和法并非测定金属硫蛋白的特异性方法。  相似文献   
84.
耐阴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耐阴地被植物的概念及分类,并根据植物特点、习性和园林造景实例说明阴生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选择,为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松墨天牛成虫对寄主颜色的视觉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视觉信息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并探索其对寄主健康状况的偏好,本文通过林间对寄主云南松针叶的色彩比对,选取国际标准色卡对应卡色作为视觉信号源,对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视觉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松墨天牛雌虫选择最多的颜色分别是:棕红色(选择率26.67%),赭石棕(选择率20.00%),栗棕色(选择率16.67%);松墨天牛雄虫选择最多的颜色为:信号褐(选择率26.67%),棕红色(选择率23.33%),栗棕色(选择率20.00%)。雌、雄成虫均偏好选择棕褐色系,对应于林间衰弱和濒死寄主针叶呈现的颜色,说明松墨天牛成虫通过视觉判断偏好攻击长势衰弱的林木,属于次期性蛀干害虫。  相似文献   
86.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是参与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成员,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该文观察高糖环境下ONOO–对系膜细胞合成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尿酸组及高糖+AG490组。培养12,24,48 h后收集细胞及其上清液、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FN的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NT总蛋白(ONOO–生成的生物标志物)、p-JAK2及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同期正常组相比,高糖组NT总蛋白、p-JAK2及p-STAT3的表达及FN含量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以48 h组最为显著;高糖+尿酸组,NT、p-JAK2、p-STAT3及FN较高糖组明显减少(P<0.05);高糖+AG490组,p-JAK2、p-STAT3及FN较高糖组明显减少(P<0.05),但NT表达与高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中存在ONOO–的过量表达,ONOO–通过JAK/STAT信号途径促进系膜细胞FN的合成。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EBV膜蛋白gp350/220的表达对共刺激分子ICOS的影响以及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繁殖饲养BLLF-1转基因昆明鼠以及正常昆明鼠,观察它们淋巴瘤发病率的差异。取发病的BLLF-1转基因昆明鼠脾脏淋巴细胞,用FITC标记的抗gp350/22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350/220是否在该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细胞内表达及其表达部位。对发病转基因昆明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昆明鼠的进行对比分析。用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变化。结果:BLLF-1转基因昆明鼠淋巴组织病理性改变与正常昆明鼠有显著差异,免疫荧光检测到该转基因小鼠淋巴细胞表达gp350/220于胞浆和胞膜上,病理学观察发现,发病小鼠淋巴结组织有反应性增生,脾脏淋巴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证明为T细胞淋巴瘤,转基因小鼠脾脏、肺脏及肿瘤中ICOS表达显著升高。结论:BLLF-1基因的表达,与该转基因小鼠发生T细胞淋巴瘤有关,并引起共刺激分子ICOS表达的变化,该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为我们进一步研究BLLF-1基因在T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8.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蓝藻门2个新种:绿刺星球藻、雅致伪枝藻。  相似文献   
89.
在离体培养细胞上探讨BTV(BluetongueVirus,BTV)和BTVdsRNA分子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IFN(Interferon)产生和凋亡的生物医学作用。离体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单层分别施以不同水平的蓝舌病毒(BTV)和脂质体包裹的BTVdsRNA等因素处理,比较研究不同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差异;并通过MTT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存活率的差异;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含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用量的病毒及不同浓度的RNA脂质体复合物诱导培养细胞产生IFN量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因素和不同水平处理下,Hela细胞IFN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TVdsRNA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能力低于BTV(p<0.05)。BTVdsRNA可显著诱导人宫颈癌细胞产生IFN和凋亡,推断BTVdsRNA具有发展成为新的干扰素诱导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90.
木聚糖酶分子结构与重要酶学性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聚糖是一种多聚五碳糖 ,是植物细胞中主要的半纤维素成分。木聚糖酶是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水解酶 ,它在饲料、造纸、食品、能源工业和环境科学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及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对木聚糖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这里重点阐述与酶的活性、热稳定性、作用pH、等电点、底物亲和性及催化效率等重要性质相关的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研究木聚糖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对进一步加深木聚糖酶作用机制的了解、指导木聚糖酶的分子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